周进平
上周,我参加了一次武汉市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听了一位姓代的优秀语文老师的一节课,我被一根教鞭吸引住了。
铃声响,代老师一走进教室,我就看到了她手里的教鞭,那是一根细长的竹条,颜色早已褪成浅黄色,显得很光滑,看来这根竹条使用的时间并不短。一节公开课,老师带着一根教鞭进教室,我不由地心里一紧,这是要干什么?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喜欢拿教鞭打我们的手,听写错一个字抽一下,我有一个很笨的同学,有一天被抽了二十下,手都肿了,还不敢流眼泪。
这是一个小班,只有20个学生,分成五个组,各个小组同组异质,每个小组都由组长、发言人、观察员、记录员组成,并且每个小组还配有一个白板和白板笔。这么先进的小班化教学措施,使得这个老旧的教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莫非这位老师真要做点“出格”的事情来?
这节课讲的是周涛的《河与沙》,在课前导入的内容中,代老师开始用到教鞭了,她用教鞭在电子白板上指指点点,学生们的视线紧紧地跟随着教鞭移动。这根教鞭俨然成了将军的“指挥棒”,它带着极强的权威性。
教学过程到了厘清文章写作思路这个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后,进入展示环节时,我才真正看出一点端倪,这个教鞭是有作用的。小组讨论的结果由记录员写在小白板上后,小组发言人走到黑板前,挂好白板,从老师那里接过那根教鞭,用教鞭指点着小白板上自己小組的成果,为同学们讲解小组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他们表达清晰流畅,自信满满,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还不时有教鞭轻敲小白板的声响,这些都让小组发言人有了一种威严感。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是小组合作,学生的主动权要得到彰显,特别是学生的话语权要得到保障。在课堂上,教鞭是教师的“尚方宝剑”,教师将这把“尚方宝剑”交给学生,其实就是将一种角色交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小老师,这个角色里就带有一份威严。
我后来了解到,这个班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表现并不好,经过许多尝试,小老师的角色扮演从教鞭开始,再加上可移动、可悬挂小白板的使用,让学生多站讲台,适应小老师的角色。慢慢地,学生声音大了,头抬得高了,表达流畅了,姿态从容了,有激情了。
许多老师往往很羡慕别人的学生能力强,素质高,殊不知学生从腼腆、不敢开口到思维敏捷,表达流畅,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是要经过细致地培训,系统地练习才能实现的。教鞭和小白板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小策略,相信只要教师肯动脑筋,愿意研究课堂,一定会想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好方法。小班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期培训和练习很关键,往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用,必先得其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