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
一
新学期开学,班里来了个叫“敏婕”的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从不愿与人多说话,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显得很不自信。说实话,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改变这个孩子的最佳办法,使她活泼开朗起来。
偶然一次,我发现她所有书本上的名字“敏婕”写得有点特別,两个字的最后一笔都写得一模一样。凭着书法的专业直觉,我顿时眼前一亮,找到了突破口。
“敏婕同学,能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给你起的名字有何寓意吗?”我温和地询问。她不敢抬头,只是小声地说了一句:“父母希望我头脑聪敏,相貌美好。”“多么好听的名字啊!不过写得不够好看哦!”我似乎有点故弄玄虚。她抬起头,满眼疑惑地看着我。“老师曾经练过书法,书法中有句专业术语——一字无二捺!就是说有的字里面虽然有两个‘捺笔画,但是在写的时候不能写成一样,应该把其中的一捺改写成长点,才能体现变化之美。”我真诚地告诉她,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又耐心地启发她:“ 根据‘一字无二捺你能联想到在写一个人的名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吗?”“书写人的名字时也最好不要出现两个相同的‘捺!”她稍提音量回答我,显得很自信。“说得太好了!你真的很聪明!那你的名字该怎样写才显得更好看呢?”我又抛出一问。
她略微迟疑一下,胸有成竹地说:“‘敏字的最后一笔如果不变,那么就要把‘婕字的最后一笔写成长点,但是这样很别扭,有点像错字,所以还是不要变‘婕字,而是要变‘敏字的最后一笔为长点。老师,您看我说得对吗?”
“说得太对了!专业性怎么这么强?!你的名字父母没有白起!”我啧啧称赞。只见她满面红光,微笑地看着我。“明天上课你敢在课堂上把自己名字的写法讲给同学们听吗?”我再试探。一句“敢”掷地有声,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无比的坚定……第二天同学们都为她自信大方的表现而感到惊讶,纷纷鼓起掌来。后来关于名字写法的故事就这样被敏婕同学如数家珍般地讲到中学、大学,如今她也做了教师站上了讲台,又给自己的学生讲起名字的故事来……每每想起,我都会感动不已。正是对书法的爱好,才让我找到话题,开启了学生的心扉。
二
我是在方言区长大的,说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对我来讲是难上加难。不过凭着师范学校学的普通话基础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再说国家规定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水平是二级甲等,我这个数学教师也曾考取了二级甲等资质,所以不管上级部门再怎么提高要求,我想自己应该是平安无事的。然而一次数学课上却意想不到地“有事”了:一道应用题“某筑路队……”竟被我鬼使神差地读成“牧主/路队……”把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当时我窘得无地自容。不服输的我在课后又捧起了普通话测试用书,早起听、读播音员的录音,晚上录自己的音再检查。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学生都说老师的普通话更加标准了。随后我参加了市语委普通话测试,得到94.5分,我一下子自信了许多。
要知道一个人美妙动听的语言也是他一张鲜活的名片!我是在给学生做榜样啊,这比整天对他们说“你们要刻苦学习”要奏效得多。想法终归是好的,但考普通话一级甲等真的好难!我没有参加过普通高考,就默默地把考普通话一级甲等当作一次高考吧。假期里我去北京电台学习普通话,又去跟着艺术家们学习朗诵。白天读书中的60篇文学作品,晚上说30个测试话题。“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三次测试时我终于考过一级甲等,获得了97.5分。当我把印有国家语委的红印证书与翻得破烂不堪的普通话考试用书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学生们纷纷被感动了,“无须扬鞭自奋蹄”,学生们一个个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每语文老师外出听课,我就带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甭提有多高兴了。
三
平时我只是出于教育工作的需要,写点教育论文或工作总结,但时常感觉这些文字并不属于自己。于是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点小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在北京工作期间曾写了一首诗歌——《母亲从不问我的工资》,受到北漂一族的喜欢和推崇。
“北漂的日子,母亲从不问我的工资。她只是问——儿啊,北京天气冷不冷啊?你要多穿件衣服,早晚不要着凉。
北漂的日子,母亲从不问我的工资。她只是问——儿啊,单位伙食好不好啊?你要多吃些,吃饱才能工作。
北漂的日子,母亲从不问我的工资。她只是问——儿啊,房东待人凶不凶啊?你要把他当家里人,人心会换人心。
北漂的日子,母亲从不问我的工资。她只是问——儿啊,上班路上挤不挤啊?你要提前半小时,路上一定要当心。
看来,工资的数额,不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的生活,却在母亲的心里。”
当我把这首诗歌介绍给学生时,学生们都非常感动。我告诉他们其实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诗歌,是母亲给我打电话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写诗就这么简单。
学生们大吃一惊,“这么说我们都可以做小诗人?”我坚定地告诉他们:“是的,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都能写出漂亮的诗歌来。”一时间学生们写诗的热情很高,写出来的诗歌充满童趣与纯真。
记得母亲节一个学生写道:“我在她的肚里住了十个月,她从不说沉重;生我时如同20根肋骨同时折断,她从不说疼痛;每天重复着为我洗衣、做饭、上学接送,她从不说厌烦……”
学生们的诗歌虽很稚嫩,却折射出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也许他们将来并不会去当作家、做诗人,但是在童年中能与老师一起写诗也将是一个幸福的回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