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由议
摘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班主任的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水平,就要加强对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文章将分析新课改下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一、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团结、和睦、积极与进取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班主任应该从培养班干部入手。小学是重要的学习阶段,班主任应该加强班干部的培养策略,通过民主举选的办法,创建班委会。班主任应该发掘出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善于利用班干部管理班级,而且要加大力度支持和激励班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与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出班干部带头作用,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同学之间的榜样作用是最好的催化剂,能够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互相竞争、互相进步。
其次,班主任应该注重班级中的文化建设,在一开始建立班集体的时候,班主任就要做好各项的工作布置,比如说,可以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具有教育意义与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营造出学习的氛围。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细微之处指定班级的“文明公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断地激励学生进步与发展。比如,教师可在教室创设图书角,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在后面的黑板报上设置评比专栏,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约束自己,从而获得进步。
最后,班主任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建设。
二、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班主任应该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当中,班干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建设出好的班风与学风。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与空间,让学生自己选班委成员,从而让班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把整个班集体凝聚起来,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班主任还应该开展一些互帮互助的活动,发挥出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爱护自己的班集体,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自己当成班级中的一名成员,努力做好领导者的角色,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做好学生的后盾,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班主任还要加强班级管理考核制度的建设,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积极引导学生改正缺点。
三、掌握批评的技巧
班主任应该掌握好批评的技巧,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且让学生加以改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班主任一定要规划好教学目标,通过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批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偏激的言辞和严格的惩罚,那么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让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自己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的目的与效果。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如果在公开的场合去批评学生,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降低管理的效果,還会让师生间产生矛盾,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除此之外,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情绪带到工作当中,从而与学生产生矛盾,造成不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一定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开始,从而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通过良好的批评教育,推动班级管理的建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苟满川,王秀山.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2(Z2).
[2]田 甜,刘 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