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害防控新技术

2017-09-12 06:17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李军安
河南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菌核菌丝病菌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军安

花生病害防控新技术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军安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南省农业干部学校

河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一、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冠腐病、茎腐病防控技术

(一)为害症状

此类病害主要是引起子叶、胚轴、根部、茎基部的腐烂,进而引起不出苗,幼苗甚至成株期矮小、萎黄、倒伏、枯死等症状。花生茎腐病在种子发芽和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根茎部和茎基部发生最重。发病植株拔起时往往在地表处发生折断。花生根腐病从发芽出苗至后期都能发生,以开花结果期特别是盛花期发生最重。出苗前引起烂种烂芽,幼苗期引起死苗,成株期可引起根腐、茎基腐和荚果腐烂。根部症状主要是湿腐和干腐两种。湿腐是皮层腐烂,只剩木质部;干腐是主根变褐皱缩,侧根少而短,拔出时主根像一根老鼠尾巴。

(二)发生规律

由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根霉菌、黑曲霉菌、色二孢等引起。病菌存在于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遇合适条件侵染种子、幼芽、根部而发病。种子霉捂变质、药剂拌种不当、播种过深、行间郁闭、低洼积水、多年重茬、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地下害虫严重、早春低温多雨、夏季高温高湿、早秋多雨多雾等条件容易发病。

(三)防控技术

1.与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最好水旱轮作。

2.深耕细耙,起垄栽培,地膜覆盖。

3.有机肥充分腐熟,化肥配比合理。

4.完善排灌系统,保证雨过田干,防止涝渍。

5.花生在收获时要晴天起收,及时晒干;储藏期要经常翻晒防止受潮变质;播种前带壳晒种2~3 d,再剥壳选种,淘汰变色、破损、霉变籽粒,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艳的籽粒播种。

6.预防措施:每100 kg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0~400 mL,使用时将适乐时用1000~1300 mL清水稀释,再倒入种子上面,搅拌均匀,成膜后即可播种。一般田块可增长15%~20%,重茬年数多的重病田可增长30%以上。

二、花生白绢病防控技术

(一)为害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中后期,病菌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侵入,形成暗褐色软腐,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高温高湿情况下,菌丝迅速上下蔓延,茎秆、地面遍布菌丝层,覆盖菌丝层的茎秆部位腐烂变色,地上部叶子逐渐变黄枯死;地下的果柄、荚果和果仁逐渐染病,变褐腐烂,覆盖白色菌丝层。干旱时,地上部没有明显的大片白绢状菌丝,只向地下部扩展危害。菌丝层中后期形成白色、大小不一的菌核,逐渐变为黑褐色。

(二)发生规律

土壤和病株携带的菌核和菌丝体是病菌的来源,以田间靠流水、农事操作、菌丝沿地表生长延伸等方式传播。高温高湿病害发生适宜温度为25~32 ℃,土壤含水量40%~50%,空气湿度 90%~100%。直立型品种比蔓生型品种容易感病,果壳较厚品种荚果染病较重。连作田、地膜覆盖、土壤偏酸、沙质土壤等适宜发病。

(三)防控技术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粪。

2.深耕改土,将菌核翻入土中杀死。

3.与小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4.春花生适当晚播,增施锌肥、钙肥和生物菌肥。

5.适时化控,防止徒长和田间郁闭。

6.种植抗病品种,如白沙1016。

7.化学除草时,选用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乙氧氟草醚(果尔)等药剂可抑制白绢病发生。

8.药剂拌种:每100 kg种子用噻呋酰胺有效成分7~30 g拌种;也可用种子质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9.药剂喷淋:发病初期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9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700倍液喷淋茎基部;也可用40%菌核净1500倍液,或丙环唑、戊唑醇、速克灵、苯菌灵等1000倍液灌根或喷淋。

三、花生疮痂病防控技术

(一)为害症状

此病为害叶片、叶柄、茎秆、子房柄等;新叶扭曲畸形;褪绿小斑变褐,木栓化,叶片扭曲枯死脱落;高湿时病部覆盖绒状灰绿病菌子实体,严重田块下降50%。

(二)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随病残体、荚果、籽仁传播。高温高湿病害,7—8月持续降雨或暴雨可导致严重流行。丘陵岗地连作田发生重。地膜覆盖可推迟发病期,减轻发生程度。

(三)防控技术

1.选抗病品种:如花育17、鲁花11、豫花15、淮花8号、徐花8号等。

2.与水稻、玉米、甘薯等轮作。

3.田间花生带病秸秆清除并集中处理,沤肥时要充分腐熟再施入田间。

4.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0%苯甲·丙环唑2000倍液、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4000倍液喷施。

四、花生病毒病防控技术

(一)为害症状

蚜虫传毒,染病的植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斑驳,沿叶脉形成断续绿色条纹或橡树叶状花纹。而种子带毒情况下,出苗后10~15 d就发病,叶片斑驳,植株矮小。开花期是发病高峰期。

(二)发生规律

种子带毒率、蚜虫发生时间和程度、品种抗性以及气象条件等都是花生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发病越早、越多的田块所产种子带毒率越高。珍珠豆型品种、小粒种子带毒率高。蚜虫传毒效率高,花生蚜、桃蚜等传毒昆虫迁入花生田越早越多,病毒病越重。靠近菜园、果园或杂草多的花生田,因为蚜虫发生早且重,病毒病也重。苗期降雨少,容易发生重害。

(三)防控技术

1.选用花37、豫花1号、海花1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

2.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3.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并及时治蚜。

4.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猜你喜欢
菌核菌丝病菌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