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萍
摘 要:班主任是每个学习阶段中必有的管理班级的组织者,也是正确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沟通者。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尤其在初中阶段班主任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班主任在提高学生学习,改进学生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次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创建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做出了一定的概括。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
一、前言
班主任的工作,一方面是监督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上学阶段班主任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学生由小学刚刚进入初中后,学生体会的新生活是一个陌生与新奇的世界,他们即将走向何方,完全是靠班主任这个指路人来引导的,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有严格的行为教育,而且他们的生活也必须能够得到理解与信任。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如此艰巨任务的同时,应该努力思考如何创建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以及有独立生活的生活意识。初中阶段是人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下面针对一些自己的管理模式总结如下。
二、注重班干、班规及班风
班干部在创建班级管理模式中是必不可少的,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他能够作为老师的助手,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一个职务,在学生进行班干部选取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选择班干部,要选择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来担任,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沟通。除此之外,班干部还必须拥有较多的特长,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他的能力。班干部的工作,老师是不能够完全代替的,因为一旦班主任将班干部的工作全部替代,就会使得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在以后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时将会带来一定的困難,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班干部的正确产生形式应该是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然后再由教师根据投票结果进行权衡,选择出最好的班干部。班干部不能只是用来当作班主任的使用工具,班主任在对其任命过程中也应该对其注重培养与鼓励,锻炼他们大胆工作,同时又要要求他们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在同学中树立明确的良好形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管理体系。让学生在教师中开展出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能力,定期的召开班会,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同时鼓励一批学生。在班会进行中,既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也要批评那些自主性差,违反班级规定的学生,建立明确的奖罚惩治制度,对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逐步的培养出学生自觉规范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强带弱抓好后进生的工作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差,自控能力相对成人而言不会很强,因此在班里总会存在那些后进生。后进生会严重影响到班风和学风,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抓好后进生的工作。班主任在抓后进生工作时,一定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而变本加厉的现象。因为现在学生的自尊心都特别强,班主任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善于观察,与同学之间建立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尽量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温暖他们,使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促进他们积极改正。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互帮互助小组,要学习好的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使他们沟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班级和谐。
四、处理好早恋现象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以及好感都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将其早恋现象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影响学习。而且在对早恋现象进行判断时不能盲目,不能因为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过于亲密,就直接扣上早恋的帽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只是朦胧的感觉,在这时班主任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过激的处理此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适得其反。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积极的因素去合理解决,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转移。
五、定期进行家访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电话沟通变得更加频繁,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建立起与家长的沟通桥梁。要定期制定电话回访,随时将学生的动态反映给家长,使家长与学校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要班主任也要进行定期的家访,在家访过程中能够向家长提出教育上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能够听取家长的建议根据家长的反应,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生活状态。就家访而言也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爱好、个人性格等更好准确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教育效能。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优秀学生提出表扬,鼓励一些后进生。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家长开放日,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到两次的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开放时,家长能够到学校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也可以去教室陪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
六、结论
班级管理是一门有学问的管理,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为创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进行探索,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相互交流更多的管理经验,将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昌富.班主任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5.
[2]蔺敏.润物细无声,悄然入心扉——谈如何以积极情感提升班级管理成效[J].考试周刊,2013(76).
[3]石磊,龚雪莲.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5(09).
[4]居富主编.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