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通
摘 要:结合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特殊使命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在“健康中国”目标导向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应承担民族文化传承,爱、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安全纪律教育及健康常识与艺术审美教育的特殊使命,在此基础上发挥教育的叠加功能,建设符合时代精神和地方实际的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特殊使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3.0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的教育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民族教育在政策上也有了优化和转向,实现由“硬件”到“软件”、在执行中由“强制”到“认同”、在取向方面由“倾斜”到“特殊”的转变[1]。这种转变既是在各级政策指导下民族地区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的证明,也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开发凸显民族和地域特色教学资源的基础,“健康中国”导向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也深刻体现了这一点。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广域性的课程,是小学生顺利学习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他们快乐成长和从小树立健康体育价值观的前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无可替代。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小学具有特殊的地域与文化环境,体育校本课程建设除肩负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应肩负起一定的特殊使命,在统合学校体育、地方民族体育文化等的基础上,还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障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发展、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具体而言,以下四个方面尤其应引起重视。
1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尊
我国边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之间的地域文化和所处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厚的民族文化财富,也有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的校本体育课程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重视民族民间体育内容的选择,尽可能体现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使之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并尝试将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问题与民族地区教育问题连接起来。有研究认为,从民族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要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立场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培养问题,离不开文化环境的塑造,常具有多元性。学校体育是教育问题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透视教育问题的重要视角,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之一。所以,在体育校本课程选编时尽可能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导下将民族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融入课堂。通常情况下,可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包括“民俗”和“伦理”两大组成部分,在课程建设时可以结合民俗文化重点阐述民族文化的伦理部分,以此为基础教会学生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道德思考,并教会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未来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健康生活。
2抓好爱、道德与价值观的教育,带领学生走上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之路
列维·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者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表面现象的结构,人类行为是由深层文化结构决定的。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中,爱、道德和审美应是紧密相连的深层文化,共同构筑了一种特殊的教育场域,也进一步凸显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爱可作为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应在体育校本课程中体现出基础地位,爱的教育可以唤起学生心中强大的正能量,使之心中充满爱和温情,将健康、道德、审美等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各项教育内容在体育活动中很好的统合起来,发挥合力作用。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孩子的群体中,爱也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是各民族文化背景各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体验幸福追求崇高的必要条件,爱的教育应体现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爱不仅是一种情感,爱也是一种智慧,应教会学生心怀神圣博大的爱去认识现实生活,树立并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水准。就道德而论,可以认为是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之上的美的延伸,其外在表现就是一种责任意识,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道德责任教育,以尊重学生自由为基础,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强化主观责任[3],是集体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不难理解,对于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小学生而言,以充满真诚、关爱、善意和审美的活动场景能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生活中的假恶丑,进一步培养他们理智、真诚、执着、激情的个人气质,所以,能传播健康的意识形态的体育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几乎是潜移默化的。
3做好安全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安全和纪律是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保证,应持续整个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也应在体育校本课程中体现出来。安全和纪律之间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结合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认为,二者应是一种稳定的且应不断固化的“結构”存在,相关教育功能的发挥应以此为基础。所以,大量安全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自我约束。安全和纪律的辩证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可作为学生安全与纪律教育的理想平台,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教师能结合学校实际创编案例,将安全及学校纪律各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结合情景分析就能引起他们深刻的警觉和自律,再者,由于民族地区的多数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忙着外出务工,有些学生甚至留守多年,家长的教育关心远远不够,因无知和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学校基础层面的安全纪律教育尚任重道远,未来的教育改革下的体育校本课程应将其作为一个常态性存在的问题来解决,自觉肩负起应肩负的使命。此外,结合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政策形式,安全和纪律教育通常也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离开安全和纪律的基本保障,一切梦想都无从谈起。endprint
4注重健康常识及艺术审美教育,避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憾发生
卫生保健常识及艺术审美素养是小学生必备的生活知识和基本素质,将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也应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基础部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已从政策上提出要求并给于保障。结合我国小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难理解,运动和卫生保健常识教育理所当然的落在体育课程上,但有些学校鉴于场地、师资和安全的考虑,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较易出现盲区。事实上,这些都属于人文课程,虽然有其独特的课程形式,但并非孤立存在,相反,鉴于小学体育的学科地位,在体育校本课程中如若涉及这些内容或许会起到更突出的效果,作为教材内容并不违背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论者认为,功能的发挥常需要一定的结构作基础,不管是从整个小学教育的宏观结构还是从素质教育的微观结构来看,体育与卫生保健常识教育都应处于这一复杂结构的基础部分,应从学生身心健康的总体目标上进行规划,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根本出发点进行专门的知识教育,进而对相关课程建设提出更科学的改革要求。而且,运动和卫生常识教育直接决定了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审美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培养,也是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重要促因,这一点不能不从民族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深思,若将其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一项特殊的人文使命并非无稽之谈。
5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科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既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具体的民族文化环境中,结合素质教育原理的体育校本课程在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而进行的身体、心灵和人性的教育,更是在爱国主义及国家民族认同基础上对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应遵循保障成长健康、培养生活习惯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肩负的人文使命的思考是立足边疆地区小学教育实际对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一种拓展,并没有脱离小学与教学的原则和宗旨,能使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其他学科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參考文献:
[1]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 21(2):21-25.
[2]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1(3):6-18.
[3]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