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芙蓉
摘要: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优秀的译文应使原语与译语实现三元维度的整合,即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整合,本文以经典名著《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命名为例,探讨人物绰号翻译在文化维度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關键词:生态翻译学;《水浒传》;人物绰号;文化维度转换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文学作品,其歌颂正义,脍炙人口,享誉国内外,最大特点在于人物绰号特色鲜明,内涵深刻,具备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本文拟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阐释坐标,着重剖析小说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之文化维度对小说人物绰号进行分析。
一、生态翻译理论的内涵
2001年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先生基于生态学和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跨学科的翻译理论,即翻译适应选择论,奠定了生态翻译学的基础。该理论强调翻译要以“译者为中心”和“译者有为”,强调译者通过“展现原语、原文和译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元维度中适应与选择,实现翻译-语言-文化-交际-自然相互关联的整合性译论研究模式”[1]。
二、《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命名原则及翻译
水浒人物绰号特色鲜明,不仅是人物特征的写照,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将以赛珍珠、沙博理和杰克逊译本为参照,从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角度分析其命名特色及翻译技巧:
(一)以外貌特征命名的人物绰号
《水浒传》中人物形象鲜明,以人物外貌特征命名的绰号如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权、九纹龙史进、青眼虎李云、赤发鬼刘唐等;以青面兽杨志为例,杨志自幼脸上带有一大块青色胎记,又因其为杨家将后人,骁勇无比,武艺高强,因此人送绰号青面兽。“兽”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生猛之意,寓意被压迫的百姓内心中积郁的愤怒随时有可能如猛兽般爆发,因此译为beast较为生动形象;而由于文化差异,汉语的“青”翻译成英语一般用blue,因此赛珍珠将之译为the Blue-faced Beast契合了原语与译语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较为贴切。
(二)以历史人物命名的人物绰号
《水浒传》中常以历史人物及其英雄事迹命名人物绰号,如小李广花荣、病关索杨雄、赛仁贵郭盛、病尉迟孙立、小尉迟孙新等,译者如不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则很难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传神的翻译;以赛仁贵郭盛为例,其绰号意为“超越薛仁贵”,薛仁贵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名将,武艺高强,尤善骑射,战无不胜,薛仁贵征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其名命名水浒人物,读者必然印象深刻;沙译the Second Rengui仿佛薛仁贵再世,比较生动形象,而杰克逊译为Rival of Jen Kwei,意为可与薛仁贵匹敌,更易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三)以自然现象命名的人物绰号
由于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水浒人物中很多人绰号与自然现象有关,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霹雳火秦明、轰天雷凌振等,这些绰号生动传神,画龙点睛;黑旋风李逵皮肤黝黑,冲杀无畏,如旋风般突破重围;另据记载,“旋风是宋代的一种火炮”[2],李逵面似黑炭,性情火爆,如火炮般刚烈骁勇,因此赛译为the Black Whirlwind非常贴切,成功地传达了绰号的深层含义。
(四)以动物形象命名的人物绰号
梁山好汉中以动物形象为号的人最多,传说中和自然界的珍禽异兽都成为人物形象的喻体,如插翅虎雷横、母大虫顾大嫂、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杨春等,画龙点睛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玉麒麟卢俊义为例,麒麟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3]。因卢俊义跨下宝马麒麟兽,手持麒麟金矛,身着麒麟金甲,一手棍棒天下无双,因此江湖人称玉麒麟。因麒麟与西方文化中的独角兽Unicom相似,沙博理将其译为the Jade Unicom,使西方读者更易理解麒麟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五)以擅长技能命名的人物绰号
水浒人物个个行侠仗义,身怀绝技,武艺超群,举世无双,例如神行太保戴宗、圣手书生萧让、打虎将李忠、神算子蒋敬等;以神行太保戴宗为例,戴宗得高人道术神行法,将神行甲马拴在腿上,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人送绰号神行太保。赛译The Magic Messenger比沙译The Magic Traveler更能准确表述戴宗的特长及其在梁山肩负传递信息的职责,而Magic一词又凸显出谙熟道术神行法的戴宗之神奇,译者通过对文化背景的解读和翻译使读者对这一绰号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
(六)以性格秉性命名的人物绰号
梁山好汉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以其行事风格或性格特征为人物绰号,形神兼备,生动形象,如拼命三郎石秀、急先锋索超、小霸王周通、没遮拦穆春等,其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拼命三郎石秀生性豪爽,路见不平便舍命相助,作战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因家中排行老三,因此人称“拼命三郎”,此绰号将石秀性情之精、气、神三味完美融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翻译时,如果译者不关照文化背景,简单译为Workaholic,则失去原语的神韵,而沙译为The Rash虽有轻率鲁莽之意,但与原文的人物形象较为吻合,相对而言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三、结语
水浒人物绰号形神兼备,生动传神;在翻译中,译者必须深入了解绰号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了解中国文化特有词汇及历史典故等,以便翻译过程中在文化维度关照原语与译语之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生态翻译的三元维度整合,以获得最优化的译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03).
[2][3]陈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沙译《水浒传》绰号的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