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奈良,捕长安风影

2017-09-06 02:52张欣宇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关键词:都城长安城世界遗产

张欣宇

中国,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

长安,奈良,世代友好,相伴相持。

自古至今,千百年来,两个国家,两座城池,结下不解之缘,在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而又广泛的交流。盛唐时期,两国的友好往来尤为频繁。长安,大唐帝國的都城,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以其华美而包容的姿态创造着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今奈良),至今其印记仍清晰可见。

自奈良,捕长安风影。

“长安,日本人的精神故乡”

日本国家电视台曾拍摄新丝绸之路之西安,称其为永远的都,将长安看作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还如是说道——尽管都城迁移到了北京,但比起智慧的积累,这个古都绝对不会输给谁。

说起两座城池的千年渊源,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城市的布局与建筑。

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时经过补葺与修整,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七世纪,随着遣唐使的增多和交流的深入,日本人“山寨”出了属于自己的“长安城”——平城京。其占地面积是长安城的四分之一,不仅在都城选址、整体布局、宫城位置等方面极似长安城,而且领会了汉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精髓,如“天人合一”。

令人叹惋的是,奈良对长安佛教建筑上全盘模仿,形成了一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对后期统治者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威胁。公元784年,因僧侣干预政治,日本被迫迁都长冈京。全方位的盲目模仿必将为统治埋下隐患,创新的改造必不可少。

走向自觉的国风文化

自此,日本学习唐朝文化,从全面模仿进入到一个反省期,并逐步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而日本的服饰变迁便是其中一个突出展现,足以窥见日本社会生活的颠覆性变化。

唐朝服饰的特点是绚丽多彩,实行“双轨制”。日本模仿隋唐的服饰制度制定了冠服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因而奈良时期又被称为“唐风时代”。

平安时期,服装在吸收唐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装饰华丽,被称为日本服饰史上的“贵族时期”。服装的式样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上衣下裙一变而为上下连属,是和服的雏形。

停派遣唐使,特别是唐朝在907年灭亡后,日本逐渐形成在吸收、消化唐文化基础上的独特审美意识,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一套独具自身特色和魅力的文化。

“奈良,国人的乡愁?”

时至今日,风云变幻,奈良依旧以其古朴典雅的姿态屹立在岁月里,纤尘不染。甚至不计其数的中国游客魂牵梦绕,错把异乡当故乡,谓其曰:“国人的乡愁。”

此举的确值得国人深刻反思。作为古都,奈良不及西安源远流长,甚至论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无法与西安相媲。可是现代奈良以面向未来、建设新文化首都为目标,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堪称世界遗产之都。

反观西安,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历史城市之一,具备了成为世界遗产之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如今,却仅有六处世界遗产。

一场场朝代更迭,一次次国难危亡,一阵阵革命运动,都无情地将中国古典历史遗迹洗刷了一遍又一遍,可这绝非是在日本奈良寻找乡愁的理由啊!

面对昔日的长安,今日的奈良,重铸盛唐文化风貌,西安责无旁贷,要传承创新,博采众长,发挥好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还国人以“乡愁”的慰藉。

作为新丝路起点的西安,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更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再创辉煌,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开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繁荣盛景,递给世界一张崭新的名片。

梦里长安,应是朱雀大街,歌舞升平;今其奈良,唯有街巷狭窄,宁静安逸。

梦里长安,应是宾客满堂,霓裳起舞;今其奈良,唯有三两艺伎,低吟浅唱。

梦里长安,应是举国同庆,浩浩荡荡,满城尽带黄金甲;今其奈良,唯有疏疏院落,悉悉索索,落花寂寂委青苔。

奈良固然好,有如今西安值得借鉴之处,但它绝非是我们魂牵梦绕、凝聚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不计其数的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十三朝古都长安。

自奈良,捕长安风影。若要寻得风骨,且看西安。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都城长安城世界遗产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改写的数字化研究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大圣归来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