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采莲诗歌浅析

2017-09-06 07:39蒋娟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表现特点

蒋娟

摘要:采莲题材诗歌经过先秦、汉代的酝酿,到了东晋南朝时期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采莲诗歌数量增多,创作采莲诗的作家增多,采莲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较广。东晋南朝采莲诗以表达男女相思相恋之情为主题的居多,也有表现离别之愁、羁旅之苦的作品。南方幽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江南富庶的经济条件,风俗观念和贵族的喜好与推崇是促使采莲诗歌初步繁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东晋南朝采莲诗歌;初步繁荣;表现;特点;原因

采莲题材诗歌经过先秦、汉的长期酝酿,到东晋南朝时期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本文主要呈现采莲诗歌在东晋南朝的状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一、东晋南朝采莲诗歌初步繁荣的表现

东晋南朝采莲题材诗歌初步繁荣,其表现在:采莲诗歌数量增多,创作采莲诗的作家增多,采莲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较广,为唐代采莲诗歌的空前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笔者通过查阅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找到采莲诗70首。其中5首是采自民间的歌谣,如:“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杂曲歌辞·西洲曲》);“乘月采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歌·夏歌》)等。其他则为文人拟作。采莲是江南地区的劳动场景,人们在劳动时所唱的采莲歌也具有江南特有的柔美风格。《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1]P639-640可见,采莲歌也是新兴的音乐内容之一。

本是徒歌的采莲歌,被乐府机构采集入乐,这种产生于南方民间的新声歌曲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如萧涤非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所说:“溯自东晋开国,下迄齐亡,百八十余年间,民间乐府已达于其最高潮;而梁武以开国能文之主,雅好音乐,吟咏之士,云集殿庭,于是取前期民歌咀嚼之,消化之,或沿旧曲而谱新辞,或改旧曲而创新调,文人之作,盛及一时。”[2]P243南朝文人拟写民间歌谣盛行,梁武帝、梁简文帝、梁元帝、沈约、吴均、刘缓、刘孝威、江从简、朱超、沈君攸、陈后主陈叔宝,都作有《采莲曲》。除乐府诗外,文人诗如:傅玄的《歌》、鲍照的《拟青青陵上柏诗》、江淹的《贻袁常侍诗》、何逊的《寄江州褚谘议诗》、吴均的《与杨恽相赠答诗》和《咏灯诗》、王褒《和庾司水修渭桥诗》、祖孙登《咏城暂中荷诗》等诗作,也出现了“采莲”。

二、东晋南朝采莲诗歌的特点

东晋南朝采莲类诗歌数量上显著增加,歌唱采莲的有一代帝王,也有文人士大夫,更有来自民间的不知名歌唱者。作品数量的俱增,创作主体身份的多样,也使这一时期的采莲诗歌表现的内容也有所扩展。

首先,南朝采莲诗以表达男女相思相恋之情为主题的作品居多。南朝民歌多是歌唱男女之情,《宋书·乐志》说“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3]P884如《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一:

朝登涼台上,息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朝登凉台”、“息宿兰池”渴望游子归来,为解相思之苦,只能“乘月采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因“莲”与怜爱之“怜”同音,“芙蓉”与“夫容”谐音,正能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意。“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子夜四时歌·夏歌》)“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子夜四时歌·夏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四时歌·秋歌》)“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升并头莲。”(《西曲歌·青阳渡三曲》)这些都是通过写莲、芙蓉来寄托相思之情。《杂曲歌辞》中有一篇写采莲寄情的抒情长诗《西洲曲》,通过采莲、弄莲、怀莲、叹莲来喻说女子对情郎的深切相思之情,既委婉含蓄又真挚赤诚,感人至深。

南朝民歌中男女情爱的歌唱,正适合统治者的生活情调,可以满足他们纵情声色的需要,因而受到他们的青睐。他们不仅对此时南方民间新生歌曲进行采集、加工、模拟创作,且“文士们并非仅满足于惟妙惟肖地模拟,他们渴望建立起自己的‘侧艳之词传统,渴望形成自己的‘侧艳之词系统。”[4]梁武帝有《采莲曲》“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简文帝有《采莲曲》“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梁元帝萧绎《采莲曲》“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陈后主《采莲曲》“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等。这些诗中的采莲已脱离了民间采莲劳动的气息,成为宫体诗的一部分,“游戏”娱乐和女性“香艳”之美的刻画是南朝文人《采莲曲》的主要内容,“采莲歌曲愈益脱离民间,成为宫体诗之同调,走向萎缩状态。”[5]

南朝采莲诗也有表现离别之愁、羁旅之苦的作品。如,“如何隔千里,无由举三爵。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闻君吹急管,相思杂采莲。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六首》);“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祖孙登《赋得涉江采芙蓉诗》)等,这些诗通过采莲意象来表达朋友间的离别、羁旅漂泊之苦和对家乡故土的深切怀念。从通过采莲来抒写友情方面来说,南朝诗人为采莲诗主题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三、东晋南朝采莲诗歌初步繁荣的原因

东晋南朝采莲题材诗歌呈现出初步繁荣状况,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南方幽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江南富庶的经济条件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6]P3267班固《汉书·食货志》称:“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7]P1157可见,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原战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一般民众也潮涌而至。西晋覆灭后,公元三一七年,镇守建业(今江苏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8]P351江南地理环境与北方不同,水网密布、青山环绕、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江南美景在文人的作品中多有记载,如:endprint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鹦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如此美景,自然引起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加上经过六朝的开发,江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为文人士大夫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江南地区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北人南迁,从外部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心已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但是富庶的物质生活,使帝王和贵族在政治上缺乏雄心和斗志,人生态度也缺乏强烈的冲动,因此,他们的文学也大多缺乏阳刚之气,而阴柔之风显著。其主要内容也大多是反映文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趣和周围环境。有关山水自然、女性和男女之情的题材,更是符合这一时代的审美要求,在南朝文学中得到集中表现,采莲题材诗歌就是其中之一。

(二)风俗观念的影响和贵族的喜好与推崇

江南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受儒家思想影响要比中原地区晚一些轻一些,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儒学自汉末后就失去了独尊性地位,到曹魏末年,由于政治环境的残酷,许多文人纷纷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寄情药酒,行为放旷,毁弃礼法,提倡老庄“自然”哲学。随着北人的南迁,这种自由放浪的思想也随着他们来到南方,与南方固有的自由思想融合发展。东晋南朝时期佛教以迅猛的势头发展起来,正如杜牧所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则以各种方术来帮助享乐,带给人虚幻的满足,因此也颇受士族阶层的欢迎。

这一时期社会思想演变的根本性内涵是对个体价值的重视,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追求人生的快樂、感情的满足,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如萧涤非所论述,“南朝乐府纯为一种以女性为中心之艳情讴歌,源于这些民歌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城市居者在‘桃叶绿水之间,春风秋月之下,度其爱恋生活。”[9]P197-199魏晋南北朝的贵族社会,于物质享受外,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和艺术的兴趣,也是空前强烈,崇尚女乐,乐舞在上层社会非常流行。这些新异、活泼艳丽的江南民间风情小调,本身与女乐十分接近,正是他们兴趣所在,因此极被当时社会所喜爱。《南史·王俭传》记载:“齐高帝幸华林宴集,使各效伎艺。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张敬儿舞”[10]P340;《南史·徐勉传》:“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赉勉,因此颇好声酒。禄奉之外,月别给钱十万,信遇之深,故无与匹。”[11]P848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和提倡,其风流遍及社会,艳俗之情愈炽,此类民歌便愈发达。

参考文献:

[1][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胡大雷.宫体诗与南朝乐府[J].文学遗产,2001年11月20日.

[5]俞香顺.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12月30日.

[6][汉]司马迁.史记第九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章培恒.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0][11][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现特点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