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高中是学生学龄晚期或者说是青年初期,学生的思维发展较初中已展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甚至可能出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如何利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好的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品质,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呢?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多采用导学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新规律,学习新知识将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对高中生思维的锻炼
导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或条件下,对未知规律和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理性思考推理、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很多的物理规律的教学适合用于开展导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和物体质量关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大小关系,其次让学生猜想可能的影响因素,讨论它们可能存在的定性关系,最后通过给定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定量的探究它们的关系,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的关系。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避免学生盲目思考,片面得出结论走极端,漫无边界的猜想,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和讨论,在思辨和实践中学习,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通过发现问题,合理猜想,实验或理论探究论证,得出新结论,收获知识,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计算能力、归纳总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导学探究式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探究,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精神。
二、控制变量法的思辩能力的锻炼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并且被探究的对象往往不是孤立的,总是处在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影响探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例如刚才提到探究加速度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受到的力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要想准确地把握探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探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探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排除干扰,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是控制变量法。例如前面的导学探究,要先控制质量或力不变,再探究力或质量与加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控制变量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物理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三、导学探究式教学及控制变量法对学生的意义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很基础、很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经常进行导学探究式教学的训练。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还原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本质,物理学中许多的重要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取得的;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形成科学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严密的推理分析能力;再次,导学探究式教学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学生更容易被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炳江.《一种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0日(教育展台07版).
[2]郑和钧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