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建模”的重要性,而情境教学恰好成为“建模”最佳的契合点。本文阐述了教学中根据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提问;数学模型;情境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定向思维、提出问题或疑问的一种教学方式。但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让大家倍感“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引导一场讨论并非易事。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因此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
在教学有理数减法时,针对符号与绝对值常出错问题,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1)王红拿5元钱买3元的酱油,够吗?还剩多少?记作什么?生:够,还剩2元,记作+2
师:怎么列式:5-3=+2=2
(2)王红拿3元钱买5元钱的酱油,够吗?还缺多少?记作什么?生:不够,还缺2元,记作-2。
师:怎么列式?
生:3-5=-2=-(5-2)
然后由师总结:在进行有理数减法时,除了用减法法则外,还可采用此办法,大数减小数得正,小数减大数得负,第二步,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这样即便学生忘记减法法则,想想买东西情境,即可解决。同时,也告诉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使他们乐在其中。在教学“概率的预测”时,抛掷两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概率为左右。为了说明是理论概率,我让同学们各自带两枚硬币多次实验得出:如果重复掷很多很多次的话,出现了“两个正面”的频率稳定在左右,但绝不是说抛四次一定有1次出现“两个正面”。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针对社会上的六合彩赌博中,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有人尝试用“概率”知识来解释,于是产生对科学的怀疑。其实,那是对“概率”知识的曲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数学是一门锤炼逻辑思维的学科,“学言于思,思言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欲望。生活数学,合理猜想是新课标的又一亮点。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ASA”定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小乐、小刚三人在玩捉迷藏游戏时,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破成三小块。如图1所示,三个孩子慌了神,想怎么办呢?让学生讨论怎样帮他们才能配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
我将四人分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归纳得出:带①去的理由是由两角一边,依据刚探索得到
的ASA定理--成立。
这样,使原来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了乐趣,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也为学生喜欢研究数学带来
巨大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多边形
内角和”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
题情境,张华在公园游戏时,
对着“八角亭”突发奇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八边形的内角和呢?如果是四边形,又将是多少呢?这样有意识的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让他们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概括了“学以致用,而后知不足”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上至飞船升天,下至百姓的普通生活(如电话费、水电費)、测量问题、修路筑坝等生活实际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在统计问题中,对于运动员的选拔问题,到底更应关注的是那个指标?为什么应考虑方差或标准差?例如:某高速公路检测点,抽测了200辆汽车的车速,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频数分布表:
(1)按规定,车速在70千米/小时—110千米/小时范围内为正常行驶,试计算正常行驶车辆所占的百分比。
(2)按规定,车速在110千米/小时以上时为超速行驶,如果说路段每天的平均车流量约为1万辆,试计算每天超速行驶的车辆数。
这样,通过平时潜移默化的作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平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在数学的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因材施教,运用各种合理方法、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初中数学改革落到实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