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清+刘金霞
[摘 要] “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素有其特殊性。为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行为的功能,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要凸显数学育人功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教学成效整体性;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三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对“以学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 数学教学;以学为主;教学评价
2015年11月,本文第一作者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上以《厘清教学关系 构建以学为主的教学课堂》为题目,详细阐述了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当下要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变革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如今,初中数学课堂在实施“以学为主”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教与学已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评促教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备受关注,本文试图立足于数学教学课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对“以学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及实践策略予以探讨,为优化教和学的行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提出改进建议,“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具有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指导教师的教。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是反馈调节,反馈可来自他人,如听课教师、学生及家长,也可来自任课教师自身,其中不乏正面的肯定和赞赏,也有问题暴露和建言建议。任课教师对优点要发扬光大,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虚心接受,主动寻找原因,积极调整、改进和完善。不论是他人反馈还是自我反思调节,都是为了改进、完善教和学,通过诊断教学行为的偏差,指向教学行为背后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
2.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动力之源不仅来自评价所带来的横向的外在压力,更主要是评价所体现的教师进步和由此所产生的成功体验,即教师在体验变革成就感的同时,不断增强超越自我的动机,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是促进教师发展。
3.完善学生的学。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提供诊断和反馈,能够激励和改进学生学习行为,激发学习热情,指导学生能够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学会、会学、会用。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1.凸显数学育人功能。教育总是自然地、紧密地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不能脱离教育,教书与育人不可分割,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教材、数学知识本身,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育人资源,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感悟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道德力量,“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出了严谨、求实、执着等品质和特性,而数学发展中所包含的规范、公正、求实、理性、效率等科学精神,恰恰是人类天性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和最为成熟的组成部分”,“数学是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引导着人们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路上勇敢坚持、刻苦钻研、执着追求”[2],利用数学教材、数学知识的道德育人资源,有效发挥数学教育价值,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彰显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交流的场所,是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策划者,发挥着引领、指导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与教材(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交流讨论,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发展数学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方向,从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教学中的角色、教学管理和评鉴方法上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束缚、实现“以学为主”,创设出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教更应注重学,学习内容和任务,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和体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归纳、概括、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并产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特别重要。
4.重视教学成效的整体性。在初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数学教学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应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当考虑具有明显差异的不同评价对象;课堂教学评价更应该重视教师面对学生差异进行的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等进行评价。
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多个要素,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就要从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整体效果分别进行评价。
(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初中学段共六册二十九章,按照课程标准教师可根据自身、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删减、重组,也可开发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无论使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还是开发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都必须“设计数学内涵丰富、反映数学内容本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关键”[3],在对教学设计评价时主要要体现:
1.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和学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评价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
(1)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基本思想: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2)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初中学生的思维从小学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转变、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活动仍离不开身边的以实例为主的学习素材、离不开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提高,教学目标必须与之相吻合。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同时着重要体现: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内容与数学学科原理相一致,涉及概念、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相关知識及图表、符合、数据、单位的表达必须准确无误。
(2)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涉及范围和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能太难太易。
(3)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数学基本经验的形成、数学知识和数学结论的理解和验证、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能够“唤醒学生对数学理智化的眷念和期待,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师生通过数学进行抽象思维和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4]。
3.教学方法
广义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授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授方法。与“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主要不是言语讲授和对话交流,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环节、方式的指导和对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启发诱导上,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知识性教学内容,如《4.3.1角》,采用阅读、举例、作图、讨论的方法;对公理探究性教学内容,如《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采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尝试猜想、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的方法;对核心概念理解性教学内容,如《14.1.2函数》采用观察、计算、抽象、概括的方法,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媒体,使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
4.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所以对教学环节的评价要侧重:
(1)教学准备情况:包括课前预习,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具的准备等。
(2)教学情境创设:数学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又指向明确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和谐的教学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生生关系对教学成效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评价中要加以关注。
(3)教学过程的周密性:教学过程、环节、顺序设计周密,确保教学过程流畅、井然有序、成效显著。
(4)目标检测:适时进行教学反馈,掌握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
1.教师教的行为
“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教的行为对学生学的行为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的评价要考虑:
(1)引领有效。参与小组活动,组织展示,激发学生互动质疑,有效聚焦和转化探究性问题等,教师都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欲望,适时地启发、诱导、点拨,引领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指导得体。教师能够依据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有序指导,观察和监控学习过程,控制教学节奏,时间分配合理、紧凑,全面细致地面对所有学生,促进全员参与。
(3)注重抽象概括。数学的本质就是对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讨论、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方式,是外显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数学结论,训练数学思维。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以动促静”、“以做促思”,能否实现认识上由感性向理性的跨越。
(4)反馈及时。根据课堂学习进展状况,及时调整预设方案,适时反馈,通过组织有效的评价活动,强化学生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状态与知识获得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5)练习巩固。依据课堂教学进度,适时穿插恰当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设计适当、合理。
2.学生学的行为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上,“以教为主”重视结果,“以学为主”关注过程,包括外在的活动过程和内在的心理过程。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面广热情高。所有学生都是数学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都是扮演着不同角色的“演员”而不是“观众”,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教学评价更应多加关注班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是否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师生、生生互动高效,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气氛融洽,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讨论积极、热烈、有效。
(3)外在活动和内在思维协同促进。教学评价需要考察外在操作手段、数学活动与内在的思维发展相互促进。数学教学课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和体验,目的是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外在活动是内在发展的支架。
(4)应用与拓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能否“由此知彼”、“举一反三”、能否达到“触类旁通”,关注学生对数学未来学习与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成效
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上,这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课堂教学成效评价主要要考虑:
1.认知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数学原理与结论的验证,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2.情感态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
3.综合能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拓展、迁移和应用能力,创新性的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以学为主”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要素,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三个维度设计《“以学为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评价者依据各要素的评价指标,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相应栏目中打钩作出评判,在“问题及建议”栏中指出该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在评价表中,对评价要素没有确立不同权重,也就无须计算评价总分,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教师改进、完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发展,不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结论性的判定。
“以学为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行为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时教的成分多一点(学生刚接触某个知识点时),有时学的成分多一点(学生熟悉了某个知识点后),这种教与学量的变化,不能改变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事实,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帮助教师建构教学的意义,因为教学评价不仅能够产生外在的压力,也是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动力和支架,能够为教师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教学评价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就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思考问题,谋划、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教育教学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9.
[2]张庭艳.对数学人文性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3]章建跃.全面深化数学课改的几个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4]潘小明.数学教育的人文性:追求与坚守[J].教育导刊,2011(2).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