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运用三部曲

2017-09-04 14:58冯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

冯乐

【摘 要】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以《学做小雄鹰》一课为例,从“课前调研、课中生成、课后延伸”三个环节,深入浅出地分析说明了故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作用。

【關键词】故事教学 课前调研 课中生成 课后延伸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以生活事件或者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比如教材中会大量运用图片描绘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故事领悟其中道理,而故事往往是生活的影子。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笔者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是进行思品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如能在教学中辅以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把教材内容融入故事,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学做小雄鹰》一课为例,具体谈一谈“故事教学”的魅力。

一、课前调研,明确指向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要有效地实施故事教学法,也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前就十分注重学情,对孩子们的思想现状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学做小雄鹰》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儿童勇敢坚强、不娇气、不怕吃苦、敢于向生活中的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品质。 因为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针对处于初级发展期的学生,生动的图片、色彩艳丽的背景、活泼的游戏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以新颖的“真心话”小游戏激趣,设计了一张精美的“真心话小卡片”,课前让每个学生把生活中的困难和对困难的态度写在卡片上。经过对收上来的卡片系统分类和全面分析,笔者将学生的“真心话”归纳成三个维度。

1.有畏难情绪,如:天冷,不想上操!

2.有气馁心态,如:和家人下棋,但老是输。

3.有恐惧心理,如:害怕黑,一个人不敢睡觉。

通过梳理学生真实的困难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普遍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学识渊博,所以出现很多“娇宝宝”。他们对待困难大多有畏难情绪,面对失败和挫折就会变得很脆弱,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正与教材中出现的“鹰弟弟的学飞故事”不谋而合。学前调研的过程让笔者更加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能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找准这节课的难点和教学方向。

二、课中对比,关注生成

带着课前调研后掌握的学情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正式进入课堂学习阶段。要想解决困难,战胜挫败感,首先要积极面对,而敢于说出实际困难就是学会面对的第一步。基于以上思考,笔者特别将之前的“真心话小卡片”作为课堂导入,邀请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引发学生共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会有困难的。

本课教材中以生动的“小鹰学飞”的故事引入,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强调所讲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针对低段学生,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在教材的启发下,笔者决定以故事串联整个课程。因此,针对故事的引入,做了许多设计方案。

设计1:直接出示图片,引入故事。

设计2:视频呈现小鹰成功学飞的过程。

设计3:视频先呈现小鹰成功学飞的过程,再呈现鹰弟弟没有学会飞的故事。

设计4:先图片配音呈现鹰弟弟学飞不成功的故事,学生分析后再呈现小鹰学飞成功的视频。

每一种预设就是一次尝试,在每一次尝试后,又进入新一轮调整。图片引入固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形成不了视觉刺激,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使故事深入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自然呈现故事内容,因此在反复斟酌、尝试后,笔者最终将故事导入确定为设计4的方式。

在故事呈现过程中,笔者特别安排主人公小鹰和鹰弟弟“正反对比”学飞的故事情节,先以反面形象“鹰弟弟”的学飞失败启发学生思考:到底他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利用“小鹰”学飞成功的故事验证学生根据反面案例得出的假想,并顺势借助故事结果与学生猜测的完全吻合,鼓励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巩固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用“你知道小鹰的困难是什么?它为什么害怕?它能成功飞起来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探寻故事背后隐藏着的道理。

为了将学生从故事中体会的道理与他们现实生活进行无缝对接,笔者设计了七彩转盘小游戏:“同学们,冯老师将你们所有真心话的内容都放到了七彩转盘中,让我们一起启动它,共同解决困难吧!”活动中,用这样新颖的方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到现实生活中。

在引导学生解决他人的困难后,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延伸到解决自己的困难,该环节结束后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学习中有困难和挫折很正常,要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才会有好的心态。

三、课后延伸,拓展外延

在本节课的最后,笔者出示了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绘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散步的时候,蛤蟆爷爷得意地向小蛤蟆传授闯世界的三个秘诀,这三个秘诀是他一生的总结:勇敢、机智,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当爷孙俩遭遇大怪兽的时候,小蛤蟆不自觉地实践了爷爷尚未讲出的第三个秘诀。跟着绘本故事,学生三次反问:爷爷获胜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该怎样做,除了课堂中体会到的勇敢、坚持外,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好方法能帮助解决困难,希望通过绘本故事的串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遇到不同的困难不仅要勇敢面对还要勤动脑,想办法解决,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还可以寻求可靠的人的帮助,永远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从课堂生成及教学效果分析,“故事教学”确实是辅助学生理解的好助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的说:我不再害怕遇到困难了,我要勇敢面对。还有的说:我不再害怕一个人睡觉了,可以想办法战胜黑暗。我想这就是故事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将它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这节课结束了,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笔者觉得在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有三个节点须重点关注。

1.注意设问的目的和方式。作为授课教师,在了解故事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必须明确每一个设问背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且要提前预设学生回答的情况,为及时评价和追问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及时捕捉学生生成。在课堂中,当笔者问道:以后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不能硬碰硬。这个回答非常精彩,但笔者却没能及时抓住,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如果能够以此为引,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能硬碰硬?学生便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动脑筋解决问题才会真正地帮到自己。

3.提升小组讨论实效性。在这节课中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体现自主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小组学习都有实效性。在这节课中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讨论内容除了说一说面对困难该怎么办外,能不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讨论中将困难分分类,根据不同的困难说说方法?这样在汇报的时候学生才能开拓思路,有话可说,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找到方法解决困难,课堂实效性才会凸显。

以上是笔者对这节以“故事教学”为载体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深入思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会继续积极学习反思,不断推陈出新,希望能在“故事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100044)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
storytime板块的有效性教学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挖掘英语教材故事中隐藏的情境
故事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品德故事教学中留白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用故事促进读写结合
深入故事情境构建活力的英语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