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空陆两港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2017-09-03 08:41张如云
关键词:陆港航空港禀赋

张如云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河南省空陆两港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张如云1,2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视角研究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的作用机理,对更好地探讨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路径,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后以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为依据,结合航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的非凡实践,深入剖析空陆两港建设对提升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发现:改善河南省区域要素禀赋可提升区域基础竞争力;空港陆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小区带动大省可提升区域主导竞争力。最后提出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加强政府保障作用;加大产业集聚,保证有货可流;发展多式联运,实现有货能流。

航空港;国际陆港;区域竞争力;机理;河南省

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其根本在于对区域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代表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的基础竞争力是前提;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区域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配套在不断发生变化,改变和丰富着区域原有资源要素的内容和禀赋特点,从而影响区域基础竞争力,逐步形成或提升反映区域内产业综合实力及发展潜力强弱程度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区域新的主导竞争力,即区域向外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向内的资源聚集能力。

一、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经济区域拥有人力、资本、土地、产业集群、经济基础、发展现状等系统要素,这些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多样化的组合,客观上形成了区域之间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差异性影响或重构了区域综合体的竞争力,从而使某些区域在争夺投资资源和吸引优质企业等方面更具优势或劣势。有不少文献尝试从多个层面探讨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如倪鹏飞列出了影响区域竞争力的9大因素[1];覃浩巍借助“波特五力”模型对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计量分析[2];还有些研究者研究了具体要素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如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3]。这些文献均不同程度地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做了有益探讨。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竞争力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政策四个关键因素加以分析。

(一)资源禀赋

将郝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应用于一个区域,指的就是该区域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的丰欠。在当前国际物流大发展、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化的背景下,资源禀赋学说和比较优势理论中关于“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不具有流通性”和“没有运输费用”的假定显然是不成立的,因此国家和区域生产要素内涵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将“基础设施状况”加入了区域资源禀赋的考量,原因在于: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的基本承载,其容量大小和负荷能力强弱决定该地区的产业规模和资源内通外联的便利程度。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但能够为区内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更是联通区域内外资源、繁荣区域对外贸易往来的要件,也是外来投资考核的关键要素。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区域的要素禀赋特点会因生产要素的全球流通性而在长期内呈动态变化。

(二)地理区位

一个城市或区域所处的地理区位,客观上影响了它与外界联系的便捷程度,进而影响其产业选择,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有显而易见的影响。以2016年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为例,中国有7个港口进入前10名,依次为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反观这些港口和地区经济的关系,它们无一例外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反,处于内陆的河南省虽然拥有陆上交通的便利,但在以远洋运输为主要载体的国际贸易体系内,其不沿海、不临边、不靠江的地理区位限制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但是随着运输技术的进步,地理区位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区域产业布局也随着主流运输方式的变化发生着调整。

(三)产业集群

在现代产业集群体内,大量有着相近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企业聚集在一起,空间临近性和社会信任基础的确定将大大降低交易运输成本和市场交易风险,加深了区域内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同时,这样的集聚经济效应会持续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加入,促进集群体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产业集聚也会产生强大的知识和信息累积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和生产智能化。所以,产业集群在提高区域生产率和促进区域内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同时,又决定和改善了区域的发展潜力,进而影响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两者的正向关系,如吴迪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量化关系的静态和动态模型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竞争力改善的作用最为突出[4];李爱真对河南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互动效应加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正相互关系[5]。

(四)区域经济政策

从历史和现状看,经济政策的每个措施与行动都从终端上影响区域差异水平和区域之间经济力量对比[6-7]。古今中外,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各种区域性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区域差异,表现出来便是区域竞争力的变动。除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政策之外,地方政府的作风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当地政府要有能为企业提供高效健全管理服务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当地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一)动态的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李嘉图和郝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外生比较利益说;另一条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绝对内生比较利益说。这两种理论内容虽有不同,但对国际贸易动因的解释有共同的特点:一是对一国要素禀赋特点的总结是对现实经济简单化的静态评价,承认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的流动性,却假定要素在国家间是不能流动的;二是只解释贸易对象物本身由于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形成的优劣势对比,但对地区要素禀赋本身差异的形成和动态发展却视而不见。新结构经济学承认一个经济体禀赋特征的天生性,更认识到其动态性,即可以通过后天人为力量改变经济体天生的禀赋特征[8]。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航空港经济区和国际陆港的建设)影响区域的要素构成,进而改变区域的禀赋特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二)极化和扩散效应

法国经济学家Perroux在解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时,首次提出增长极理论,即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所以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9]。Myrdal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解释了区域增长极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运动过程[10]。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将扩大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扩散效应则和极化效应呈相反变化,生产要素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扩散,从而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和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极化效应往往先于并大于扩散效应的影响。所以,Myrdal主张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将条件较好的若干区域或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然后再发挥扩散效应,先富带动后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10]。

三、空陆两港建设提升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一)改善要素禀赋,提升区域基础竞争力

1.空陆两港建设,推动郑州成为连通世界的货物集散地

河南省虽然有便捷的铁路交通连通国内,但是因为不沿边、不临海,长期以来并不具备发展国际贸易所必须的国际物流基础保障,缺乏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资源禀赋,故而并不会引起大型跨国公司和各类外向型经济主体在选址时的青睐。但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和国际陆港的建设正在改变这种态势,逐渐丰富着河南省的国际物流资源禀赋,且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郑州机场共开通航线171条,其中全货机国际航线30条,居全国内陆第1。丰富的航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货源,2015年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一跃成为全国第8。郑州机场已经成为世界货运机场增长速度最快的机场,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空货运网络。国际陆港方面,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和高效运营,中国和世界的国际贸易方向和物流路径正在发展改变。从当前中欧班列(郑州)运行情况看,速度上大大优于国际海运,价格上总体优于海运,运力方面优于空运。2017年5月,郑州海关的资料显示,中欧班列(郑州)自2016年8月起,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双向满载常规化运行。国内出口货源地覆盖了全国23个省市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广州,西起青海、东至华东;进口货源地也覆盖德国、瑞士、俄罗斯、法国等47个国家及地区,一步步向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提出的“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的期望靠近。

2.极化效应已现,郑州正成为河南经济增长极

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品销售,“全球易达性”成为其选址的新要求,据Stilwell等的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500强企业总部位于美国的枢纽机场16千米以内,而29%的商业机构在机场附近选址[11]。受益于空陆两港建设带来的国际物流和贸易资源禀赋的改善,河南省外向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全年全省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96个,实际吸收外资169.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 438.10亿元,比上年增长7.9%。

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陆港的建设,使河南省形成了空、铁、公、海“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直接丰富了河南省国际物流的资源禀赋,带来了外向型产业的集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空港经济和陆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正在为河南省和整个中部地区吸引着来自全球的资本、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弥补了过去河南省高端生产要素不足的短板,增强了河南省区域基础竞争力。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明显发挥影响,郑州作为河南省经济增长极的势头已经明确。

(二)产业集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1.航空港区临空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和世界上其他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的路径一样,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正在吸引一大批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业。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的示范作用下,一个巨大的智能终端产业“雁阵”已现雏形。仅2017年一季度,全区就累计签约项目12个,总签约额73.5亿元,主要有上海和晶单晶硅片生产项目、华讯方舟科技、日永光电科技等。港区已经形成包括智能手机、航空航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重点产业在内的临空产业集群,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自2016年1月12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航空港区电商集聚效应也开始显现,包含菜鸟、京东、苏宁、唯品会、聚多云、良品铺子等在内上百家的中国跨境电商巨头和物流商已经入驻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每年为航空港区贡献了数十亿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交易额。郑州正在新一轮电子商务竞争中,向国内一线城市的目标迈进。

2.国际陆港汽车产业链已逐渐完备

依托中欧班列(郑州)的常规化运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整车、进境粮食、国际邮政等特色产业发展很快,吸引了日产、海马、宇通等多家国内一线的汽车生产企业,年总产能达到百万台,本地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50家。已形成涉及整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汽车销售、汽车物流、测试、培训等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产业在地理区位上的集中,必然引致行业人才的聚集,数以万计的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聚集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值得期待。

3.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尺

现代化大生产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速度,而非规模,效率、灵活性和全球易达性已经成为速度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活动首先考虑的因素。依托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陆港的空港经济和陆港经济在和腹地经济的产业耦合互动中,提炼了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晰了产业集聚的方向,对原有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冲击,以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和高附加值的新型高端业改善和部分重构了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践着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而提升了河南省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小区带动大省,提升区域主导竞争力

1.空陆两港已经具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潜质

自2013年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幅43.3%,2015达到520.8亿元。而且,港区生产总值在郑州市的占比逐年上涨,由2010年的不足1%,短短5年间就增加至7.12%。可以预见,伴随着航空港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未来若干年中,港区对郑州市的经济贡献还将持续增长。由于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对河南全省的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其被国家海关总署誉为全国“小区带动大省”的典范。2015年,港区进出口总值为483亿美元,在全省进出口总值中占比67.4%;电子信息业产值完成2 600亿元,约占全省产值的72%。在航空港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下,周边多个区县和省辖市正在布局航空港实验区产业配套项目,包括郑州市范围内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新郑等多个区县,以及中原城市群中的南阳、济源、焦作、洛阳等多个省辖市。同时,郑州国际陆港汽车产业链对全省汽车产业的整合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将提升河南省汽车装配产业的竞争力。

表1 2010—2015年河南省各区域GDP占比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0—2016年)》

2.空陆两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待增强

由2010—2015年河南省各区域GDP占比情况可知,郑州市年生产总值占郑州大都市区(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GDP的比例由2010年的不足一半到2015年的84.11%,可见郑州市作为区域增长极,极化效应正在逐年显现,在河南省的城市首位度也逐渐提升。根据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借助航空港和国际陆港的经济引擎作用,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郑州市吸引着来自全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聚集,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极。但从表1也可以看出,郑州大都市区对整个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可见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还没有良好发挥。所以依据Myrdal的观点,从远期看,需要地方政府从中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适当的引导政策,发挥郑州市对郑州大都市区的经济辐射效应,以产业集聚为载体,推进河南省供给侧改革,实现代表河南省区域经济辐射和聚集能力大小的区域主导竞争力的提升。

四、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建议

(一)坚持市场为主,加强政府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以论述,确定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及服务定位。原因在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但同时不可忽视科学的宏观政策、高效的政府管理手段又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有效保障。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陆港从建设到当前的高效运营,正是市场机制和各级政府政策协同作用的有力例证。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利用新建机构的优势,对服务模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体现了坚持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决心和方法。为了保障郑州空陆两港发展的成果,维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河南省政府还应继续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局为重,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区域政策对经济的正向效应。

(二)加大产业集聚,保证有货可流

几年来,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内,富士康、正威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与航空物流、精密机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齐头并进,为郑州机场贡献了大量货源。郑州国际陆港电子商务和汽车产业集聚区也初步建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E贸易业务的增长对郑州国际陆港业务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从郑州航空港和经开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各具特点的产业集聚有了良好的开端,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依据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规律,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在产业(区域)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下,大量优秀的资源为分享集聚经济的正外部性而在此集中,同时也成为区域集聚效应正外部性的贡献者。在这样的过程中,河南省非常有必要从产业链整合的高度、在国家宏观层面经济政策下,继续做好空陆两港经济区的产业规划,为郑州机场和中欧班列(郑州)贡献源源不断的货源,保证“有货可流”。

(三)发展多式联运,实现有货能流

郑州航空港和中欧班列(郑州)的建设和运营,将河南省原有的连通国内的四通八达的路网优势扩展到了世界范围,构建了包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衔接国际海运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这一区域成为面向世界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在降低了区内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为河南省吸引了大量周边货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河南省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为契机,以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陆港为重点,大力持续发展河南省多式联运体系,构建以航空港、国际陆港为核心的国际物流网络,建立以集散型物流为骨干的区域性集疏运服务网络,完善国际国内双枢纽集疏体系。建设立足中部、服务全国的区域性货运转运中心和速递快件分拣中心,巩固郑州公铁12小时1 000千米物流圈辐射范围,有效提升区域交通集散水平,拓宽货运资源,真正实现“有货能流”。

[1] 倪鹏飞.决定区域竞争力的9大因素[J].港口经济,2009(6):48-48.

[2] 覃浩巍.浅谈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及计量[J]. 经营管理者,2016(3):226.

[3] 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3):17-25.

[4] 吴迪.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5] 李爱真.河南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互动关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79-80.

[6] 李援.区域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48-349.

[7] 王大元,韩康,丁义胜.区域经济政策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6(30):21-22.

[8]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2011(1):1-32.

[9] PERROUX F.Economic Space:Theory and Applic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0(1):89-104.

[10] MYRDAL G.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57.

[11] STILWELL J D,HANSMAN R J.The Importance of Air Transportation to the U.S. Economy: Analysis of Industry Use and Proximity to Airports[R].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

(责任编辑:蔡洪涛)

Mechanism of Promoting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Constructing Airport and Land Port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Ruyun1,2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2.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Henan Province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dissects the mechanism that Zhengzhou airport and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improves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enan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improving Henan regional factor endowment will promote the regional basis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will improve the reg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fact that small regions drive a big province will promote the regional dominant competitivenes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enan Province.

airport;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mechanism; Henan Province

2017-05-14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依托空陆两港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径研究 ”(2015BJJ086)

张如云(1979—),女,河南济源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物流管理。

F061.5

A

1008—4444(2017)04—0021—05

猜你喜欢
陆港航空港禀赋
华远陆港 预制菜风头正劲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华远陆港一亩田“灯塔计划” 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现、创新、引领、实干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陆港与陆港产业区级别划分的讨论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