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何种能力

2017-09-01 02:09徐亚娟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小学语文

徐亚娟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获取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服务。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是对学生启蒙的重任,必须慎之、重之!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66-02

众所周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学生学习知识是为形成和掌握一定的能力服务的,要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首先学生要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这是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能力;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能力

(一)识字能力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性任务。识字的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识字既是知识性的又是能力性的。因为要阅读就要先识字,要写作也必须先学会用字。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要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课内外的阅读来巩固已经学过的汉字,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在遇到生字的情况下能运用工具书主动查找学习,提高识字量。识字的要求就是要知其形,明其意。小学生的识字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达到不同的量,帮助其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识字与阅读和习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识字能力提高了,其他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也会提升。

(二)听话能力

语言的感知能力包括对大脑听觉系统中语言信息,如词语、句式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听话能力表现在对语言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对话语的品评能力等方面。听话时要尊重说话人,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甚至随意插话,以便对说话人所表达的语言信息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三)说话能力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把内部感受化转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快速的语言编排能力,运用语言及辅助手段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上可采用朗读、口述、发言、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说话,消除羞涩胆怯的心理,让学生胆子大起来,嘴巴动起来,声音洪亮起来。

(四)朗读能力

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关键是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它与朗读密切相关。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构思的匠心和语言运用技巧,便于记忆和存储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集体或个人大声朗读。课外活动时,通过朗读比赛、讲故事、演讲会、讨论等形式开展有感情的朗读活动。

(五)诵读能力

诵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形成的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的能力。它特别重视理性分析。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教师要提供诵读的材料、诵读机会,经常鼓励学生诵读,使其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内容。

(六)速读能力

速读能力就是快速阅读的能力,它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一般快速阅读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读的心理素质训练。速读时要求专心致志,注重文字信息的猎取和处理,设法记住阅读信息。二是读的基本训练方法包括默读习惯,提高读速,掌握理解技巧,学会跳读、预读并运用于广泛扫读,从而达到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

(七)观察能力

要走出只是用眼睛观察的误区,明白观察必须要眼看、耳听、脑想,进而感知外界事物,让观察成为积累写作材料的主要源泉。

(八)习作能力

习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主要标准。一定的写作能力体现在一篇文章中应该言之有物,不空洞、有真情实感、层次清晰不混乱、语言流畅、不说本地方言和“土话”。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应从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传统指导和命题中解放出来,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认识社会,强化体裁意识,进行分解训练。在课内指导方法,在课外自由写作。让学生自己写、改、评,直到自己满意。此外,教师的下水文和学生的优秀作文具有示范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学习习惯好,再加上一点点的努力,好成绩一定伴随着他成长。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习惯的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点滴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辐射到课外,乃至校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进行反复的指导与强化,才能促使其形成好习惯。这里,我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做法介绍如下:

(一)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学习方法不好,即使形成了习惯,也是不良的习惯,对学习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习惯时,与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出了有利于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在平时预习课文时,分六步走:1.读读课题,猜猜课文内容,想想你想知道些什么。2.读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3.读读拼拼,掌握生字读音,记住字形。4.想想查查,理解新词意思。5.想想做做,试答课后练习。6.想想问问,还有什么不懂。这样,就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了,预习课文,不是读一遍课文就完事了,应这样分几步来进行,才算有效。学生坚持用这样的方法预习课文,几个月下来,不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根据课题提问也有其方法和技巧,也有其基本的思路。有了方法,才能抓住课文的要害,不然会漫无边际。做摘记、使用工具书等都有其特殊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并教给学生的。

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质疑问难的习惯,我们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可是真正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有几个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教给孩子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新、旧知识认知结构的矛盾交接处去提出问题,可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跟我知道的、理解的不一样呢?”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提出问题,可从“如果不这样,又会怎么样呢?”“还可以怎么想呢?”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有了方法引路,学生就能有的放矢了。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孩子的年龄各异,掌握技能的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存在着个性差异,所能领悟和接受的知识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对学生说话习惯的培养上,当你看到别的孩子说话滔滔不绝时,就想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学生训练得能言善辩,那是不可能的。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你只能培养他大胆、响亮地说话,说完整话的习惯。到了三年级,你才能要求他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说一段连贯的话,并养成先有礼貌地听完别人讲话,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到了五、六年级,他才能围绕一个主题,有条理地说话。重要的是教师要制定出各年级的目标,按计划扎扎实实地训练。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中国话、中国字是小学语文要赋予一个学生一生的印记,说好了中国话,写好了中国字才能真正做好一个中国人。另外,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建国.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小学语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