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德
摘 要: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正在大力推进特色班级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如“无头苍蝇”“独角戏”“揠苗助长”“特长班”“无制度”“不积极”等常见却不正常的特殊现象。为此,亟需分析这些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找出对策,使特色班级建设真正成为差异化办学,防止教育同质化,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特色班级;特殊现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31-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教科书,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塑造,具有极大的育人功能。然而,在特色班级的创建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正视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对于特色班级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头苍蝇”现象
特色班级建设,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目标。但是,目前的特色班级建设普遍存在着对“建设目标”认识不合理、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建设过程中没有方向,就像没有头的苍蝇一样。
【案例】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学:
某班已经提出并正在创建“诚信班级”,其目的是要通过班级建设,引领每一位成员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讲诚信。但发现,别的班级励志教育搞得很好,于是开展活动激发学生树立 “远近目标”,可是很多学生都无法兑现承诺。结果,励志没有成效,诚信也大打折扣。
这种“无头苍蝇”的现象是“不知身在何处”,不了解班级情况,不知道班级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什么都想做”,“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结果什么都没有做成”。
我们可以从“查漏补缺”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哪方面不够好,我们就从哪个方面着手。如在此案例中,我们必须搞清楚该班到底是诚信方面有问题,还是励志方面有缺陷,弄清楚主次、轻重、缓急,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也可以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考虑,借助“扬长”来“避短”,让学生好的方面更好,不好的方面变好。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落脚点都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因为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
二、“独角戏”现象
许多学校在推进特色班级建设时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由班主任负责申报、创建、展示,把工作和责任全都压在班主任身上,导致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活动的设计等全部由班主任一人独思、一人独撰、一人包办,基本没有调查学生的想法,至于共班教师的想法、家长的建议,更是完全被忽略。于是,“独角戏”现象出现了。
要解决“独角戏”现象,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是直接参与班级建设的,是特色班级建设的主体;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及校级活动对班级建设起促进、引领的作用;家长通过家庭管理和配合起协助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尊重班级建设的主体,找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最大公因数。进而确定建设目标(有利于该班学生未来发展、大部分学生亟需培养的核心素养);选准特色项目(大部分学生有兴趣、有特长,任课教师有能力、愿参与的项目)。因此班主任在特色班级建设中,既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也应尊重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主体性,和他们一起商讨,合理定位建设目标。
三、“揠苗助长”现象
还有一些学校,特色班级的建设才刚启动,就开始评了,我们把这种功利主义的行为称之为“揠苗助长”现象。
有关特色班级的创建过程和发展轨迹,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发掘班级特色,即调查班级情况、明确建设目标、选择特色项目、形成创建方案等;二是培育班级特色,即制定班级管理规定、营造文化氛围(班徽、班歌、班训等等)、开展班级活动(包括班队会、主题活动、学科学习活动等);三是形成班级特色,通过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使这些特色逐步发展,得到他人的认可;四是形成班级精神,成为渗透于整个班级、为这个班级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班級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才形成为“特色班级”。
四、“特长班”现象
还有一种把特色班级建设异化成“特长班”“特长培养”的现象。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同一个班级,可能有潜在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不能因为“特色班级”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建设特色班级的初衷是通过“差异性办学”防止教育的“同质化”,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因此,要谨防“特色班级”异化成“特长教育”的现象的发生,防止出现新的、更过分的“同质化”。所以,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项目,它只是特色班级建设的一个载体、一个突破口而已,我们应该定位高一些,挖掘特色项目背后的“精神内涵”,并把这种“精神内涵”渗透到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心里去,渗透到每一科的教学中去,渗透到班级的每一项活动中去。
五、“无制度”现象
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建设特色班级中,班级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特色班级建设中,应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这对学生、对教师都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尤其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自觉性。
六、“不积极”现象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从而真正产生教育影响。在特色班级建设中,学生们往往为了搞班级特色而忽视了课外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每个人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是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应通过特色班级的建设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学生能够有个性地发展。而在特色班级的建设中,还存着许多其他的问题,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亟需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参与与研究,只有有了理论的支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色班级的建设才能真正成为实现差异化办学,防止教育同质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梁素丽.打开特色班级这扇窗[J].广东教育,2013,(4).
[2]邱璇.拿什么来建设特色班集体[J].中国德育,2015,(22).
[3]刘敏慧.共享发展理念下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 (10).
[4]李仕玉.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班级管理理念[J].读写算,2014,(32).
[5]陈红云.论中小学学校特色创建的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6,(2).
[6]沈正元.试论特色学校的内涵、特征、因素以及创建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5,(10).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