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的应用

2017-08-25 05:22李文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受区外皮筋膜

李文海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足二科,辽宁 本溪 117100)

收稿日期:2017-03-14

作者简介:李文海(1976-),男,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足部外伤多为压砸伤,致伤暴力大,软组织血液循环破坏重,经常发生皮肤和足趾的坏死,需要二次手术处理,对于残端修整术无太多讨论,但影响足弓和足部三个负重点的皮肤缺损的情况,不能采用缩短肢体的方案解决,皮肤覆盖就是必然选择。2011年8月-2017年2月,采用股前外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获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30~55岁,手术时间均为入院后二次手术,均予VSD负压吸引,创面肉芽良好,血液检验无异常后进行。所有患者均合并骨折或骨缺损少许,足背皮肤坏死8例,合并前足足底皮肤坏死2例,无距骨及跟骨外露,皮瓣最大面积17 cm×11 cm。

1.2 手术方法

受区扩创:肉芽床面内不保留外露的非人体组织,避免感染,对于已经坏死脱水的趾骨头可去除,保留第1趾骨头下方与籽骨的对应面积籽骨,即可实现第1趾骨的部分负重行走功能。

皮瓣设计:先以多普勒探测并标记皮支位置,进行皮瓣设计,考虑皮瓣厚度,放大皮瓣切取面积,仅足背皮肤缺损可以取超薄皮瓣,不包括阔筋膜和股外侧皮神经,这样可以实现尽可能薄些,厚度仍不能少于4 mm。对于包括足远端及足底的创面,皮瓣可切下后于受区进行厚薄的剪除处理,没有必要完全追求超薄,足底采用包含部分阔筋膜的皮瓣,厚度大于足垫好一些,同时保留股外侧皮神经避免足底区失神经营养,缺少保护性感觉及溃疡难愈。

皮瓣切取:建议先取内侧上半部切口,可观察血管来源变异情况,术中电刀电凝和结扎结合及头镜佩戴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图1 VSD使用后术前创面

图2 VSD使用后术前创面

图3 皮瓣设计

图4 皮瓣切取

图5 皮瓣修复后

图6 皮瓣修复后

2 结果

本组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可能与皮瓣切取面积小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养范围有关。

典型病例:患者 男,36岁,因左足部挤压伤(左足1-3趾毁损,左前足多发骨折,左前足皮肤脱套伤。)急诊行清创,左足1-3趾残端休整术,左足第4,5趾骨及第4跖骨内固定术。术后发生前足皮肤坏死(包括足背,足底,1-3趾端),第1-3趾骨头外露,二次手术行扩创,VSD负压吸引术。创面允许后,行扩创,游离股前外皮瓣修复术,游离植皮术。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拆线出院后复查X-ray片见骨折线较住院的49 d内明显由清晰转为模糊,有促进骨折愈合的良好效果,皮瓣无溃疡发生,取得良好疗效。

3 讨论

足部外伤组织血液循环破坏大,易造成趾体坏死,皮肤缺损,常用于手部的掌背皮瓣原理,在足部经常由于前足的外伤无法开展,而跗内侧皮瓣,跗外侧皮瓣需要切断足背动脉,并且在足部形成瘢痕,若植皮坏死则会形成新的创面,反而更难处理。腓浅动脉皮瓣可以修复足背创面,最远端安全距离可达到跖趾关节,无法安全修复趾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可以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再远些的部位则无法修复;游离皮瓣在足部的修复中有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供区损失小的特点,可以选择的有腓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皮瓣等,其中腓动脉穿支修复面积较小,穿支较细,对显微操作要求较高的特点,不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后者的股前外皮瓣有以下优点:⑴远离受区,两组人员可以同时开始手术,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手术风险;⑵股前外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极限值几乎可以修复全部的足底和足背;⑶厚度可以调整,可以接合神经恢复皮瓣感觉,可以包含阔筋膜,是修复足底的良好选择;⑷吻合的血管直径大,动脉供血充足,抗感染性能强;⑸对受区损伤小,供区常可直接缝合。因此股前外皮瓣是足部皮肤缺损的良好选择。

猜你喜欢
受区外皮筋膜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蓝莓的光泽
美味的水果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