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想在中考中拔得头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解题思路是现阶段初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提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三思想品德;解题能力;有效策略
现阶段,学生面临着重大的压力,特别是初三学生,更是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三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现阶段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初三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现阶段思想品德解题能力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理论知识学习和积极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没有夯实,记忆不牢固。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记忆的方法让学生熟读课本基础知识。课本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能熟悉课本,那么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教师可以研究考试试题,结合课本基础知识的内容,找出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强化记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内容很多,其中有许多的知识点内容是相似的,因此,教師可以把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整理。
例如,在讲到初三国情根本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相类似的知识内容整理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混淆了。
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但是大量的习题练习并不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要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代
表性不是那些疑难、偏题和怪题,是真正能检验和考查学生课堂知识内容的习题。
其次,教师应当合理设置问题题目,例如,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作用”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命题: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是一定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先进行判断和思考,然后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会用到很多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模式固定化,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本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意识想到的不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地去书本中寻找答案,更不会通过自身思考,从生活中寻找答案。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知识创新前所未有的激烈,在社会发展中,学生如果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解题能力,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预习的总纲,让学生根据总纲的要求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预习,并对学生的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其次,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指导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非常重要,如果学生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释和解
决,学生就会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便于学生的复习和预习。
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学习和解题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从自身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提升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重心,不断发现和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
解题能力的提升,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庄小明.浅谈初中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8):66.
[2]张思文.提高初三学生思想品德解题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7):77-78.
编辑 任 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