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芬
【摘 要】语文是小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板块。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关系,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和策略,着力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77-02
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是当前新课改要求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写作则是阅读成果的合理运用,正确把握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1.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两者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与写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及文字的表达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一定量的阅读是做好积累的前提,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后,写作水平自然会有一定的提高。阅读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借鉴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所阅读的优秀范文进行借鉴和学习,才能够写出高水平的作品,尤其是對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写作的初步阶段,缺乏写作经验和技巧,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要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只有充足的阅读积累,才有源头和活水,在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否则,学生会在写作时无处下手。
(2)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实践,而写作就是学生将阅读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阅读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写作正是知识外化的过程,通过写作将阅读积累的知识经过个体的升华和创造表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作也是学生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明确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阅读内容的含义,以及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学习情况。
2. 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和写就是指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对于写作的技巧和技能掌握不够,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通过阅读作文素材,借鉴经典文章的写作方法,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随着学生阅读材料的增多,自身掌握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也随之增多,写作能力也随之提高。
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具有关键性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提高阅读与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运用各种方法单独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据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出现重视学生语文作文的成绩,但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或者重视学生阅读理解的培养,忽视写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忽略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贯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忽视对学生的辨别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欣赏能力,学会赏析优美范文。目前,在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中,缺乏关于学生辨别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网络时代下,在信息传播手段发展迅速的今天,各种文章层出不穷,内容和档次也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学生的辨别、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能够辨别各类文章的档次,摒弃没有营养和学习价值的文章,向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品学习。据调查了解,当前的小学生正缺乏判断、辨别文章质量的能力,对优秀作品的赏析能力也欠缺。
3.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受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及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学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主,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会压抑学生的天性,束缚学生创造性才能,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至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氛围压抑,会减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4. 阅读、写作的教学方法死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学的功利性目的过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考高分的“书呆子”。但目前仍旧有很多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教师一味地追求提高教学成绩,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文章《匆匆》时,教师大多是画出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背诵,既没有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5. 忽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学生分数上的提高,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阅读和写作也一样,现阶段,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课文内容教学。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哪一句话优美,或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也了解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却缺少对学生运用优美词句能力的引导,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较弱。又如,教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教师通常只是要求学生将课文背会,就会导致很多学生能够流畅背诵出课文内容,却不了解课文真正的意思。
三、正确处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
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能够与学生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经验与技巧。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开始,不断学习,诵读经典,给自己制定讀书计划和写作规划,保证自己的阅读量和写作数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便更好地教书育人。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性格特征,顺应新课改和最新教学方针,制定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多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多采用引导法、问答法和演示法。例如,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并鼓励学生也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造句,锻炼学生的具体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和有益书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知识和内涵不断提高的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良好的习惯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第一点是定时,要求学生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读书,为写作积累好素材。此外,还应促使学生养成动笔习惯,随手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小学生的记忆多是短暂记忆,仅依靠电脑对词汇、语句进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随手记录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便于以后随时翻看。教师要通过这些方式来引导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写作教学方法。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爱看哪一类书籍,推荐给学生他们所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学生阅读的热情就会增加。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敢于运用掌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不同类型的写作风格。
4.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学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习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具体的题目,而是某一大类题目。例如,教学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时,有这样一句话:“索溪想一个从深山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绕着山奔跑,一会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教师不仅让学生明确这句话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判断并学会运用比喻及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此外,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例如,教学课文《山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的独特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并处理好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解决目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心松.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肩前行[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7).
[2] 李鸿祥.构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
[3] 刘旭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方法探微[J].中学语文,2007,(32).
[4] 黄义德.在读写结合中积累创新,提高自主作文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