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挑战

2017-08-22 04:19:54董秀华王薇王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32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目学业考试

董秀华,王薇,王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32)

·新论·

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挑战

董秀华,王薇,王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32)

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正改变着高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和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本文结合对浙江省、上海市试点推进情况的分析,从高中学校的选考科目组合供给、教学安排、学科间不等值的质疑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等角度,以及高等学校在选考科目要求、录取环节、生源质量与学业准备差异和试点阶段必须面对的特有问题等方面,梳理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实际推进过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以期对高考改革政策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高考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选考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引言:新高考改革备受关注

2014年9月4日,数易其稿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业界评论这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实施意见》提出了若干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举措[1]。这些举措在浙江、上海的先行试点方案中得到了具体体现[2-3],如:不分文理科,设置不同的科目组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其他科目选考三门;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取分数高的一次纳入最后的高考成绩;数学卷不再分文理科;取消一本二本投档,按专业填报志愿。而作为对高校招生录取机制进行的重大改革,将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简称的“两依据一参考”。

应该说,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非常理想的改革目标,而在具体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却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需要相关各方“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地加以思考、设计。本文将尝试结合浙江省和上海市的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对新高考改革提出的若干理想目标与现实推进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做初步分析。

表1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等级考的时间安排

一、高考改革:远不只是针对一场考试的改革

1.高考,首先是考试,但已远不是一场集中安排的考试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落实,高考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根本变化。在传统的概念中,高考就是每年6月7号、8号(部分省市区会安排3天,即9号也有考试)举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符合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客观地说,这种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从2014年入学、2017年毕业的高中学生开始,高考将远不再是这个概念。因为不只有了外语一年两考(目前上海的安排是每年1月、6月),还有贯穿高中全学程的学业水平考试。在学业水平考试中,除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和艺术3科目由学校根据高中课程计划要求,在相应课程结束后综合评定合格性考试成绩之外,其他10门功课实行统一的学业合格考,部分科目从高一就已经开始,并一直贯穿高中三年(详见表1);而作为选考科目的等级考,生物、地理等部分科目也从高二就开考,其成绩最终将纳入高考总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已经贯穿整个高中三年。

2.高考,远不只是考试,还包含高校录取机制

高考,首先是考试,但又远远不只是考试,因为高考具有很强的功用性。高考是考生选择高等学校和进入高等学校的资格标准之一,国家根据学生高考成绩进行投档,所以它还包含了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高校的招生录取机制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为服务于高校招生的考试,必然包括录取等环节在内的完整招生工作程序。按照目前新高考的基本设计,录取环节“两依据一参考”是招生录取机制的重大改革。这其中,除了上文所述的学业水平合格考、学业水平等级考、统一高考的内容外,还包含了非考试的内容,比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即所谓的“一参考”。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上海的8所部属高校和23所实施春季考试招生试点的本科高校已经陆续发布了2017年招生录取工作中参考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办法。[4]

3.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指挥棒,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高中教育教学的基本安排

一直有一种说法,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确实如此,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基本安排。此次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之后,最先做出反应、分析挑战和提出应对举措的也都是与高中教育直接相关的单位、部门和人员,如基础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门和主要领导、高中教研部门的领导和教研员、高中学校的校长和任课老师等。很多高中校长,即便是最顶尖的高中学校的校长,在为学校老师、学生及其家长解读高考政策或参与相关研讨时,也都是从教学转型的角度切入,介绍他们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应对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他们不仅关注高中教学改革的趋势与任务,如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标准方案、综合素质评价等;更关注高中面临的教学模式变革调整的具体要素,如课程格局、师资配置、课程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心态、教学难度与适应度把握等。例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吴坚校长就明确指出:任何改革,最后落实到细节的就是课程。课程格局发生变革,师资结构配置需要调整,课程表需要重新设计,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5]

4.高考,决定了高校生源的质量和基础,进而决定着高校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最原始、最终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规格预期、培养方式的选取与教学安排,以及实际产生的培养结果与成效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录取的是什么样的生源。因此,可以毫不避讳地说,生源的差异化程度,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根本性影响。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源质量,并不是单纯的分数高低的问题,更多是指学生的学业准备和学术背景差异等方面的情况。如中外合作办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引进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全套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但针对中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新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需要,增加了一年的基础学习,以强化学术英语,并引入了基于英语程度的淘汰机制。

基于此,说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为过。

二、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与目标初衷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都呈现出新高考改革制度设计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但在笔者的视野中,高中学业水平考、统一高考这“两依据”(尤其是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参考”当属新高考改革的精髓所在。

1.考试类型与科目设置

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改革之后的高考总成绩将由两部分组成: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成绩;3门选考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高考的3门科目,除外语一年两考、数学卷不再区分文理科的变化之外,其他考试安排方面基本没有变化。但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简单介绍如下。新高考之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包括两个部分:合格考和等级考。其中,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合格考的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每门都是“学完即考”“一门一清”。目前上海高中学校10门科目的统一合格考安排是:生命科学、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一完成,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在高二完成,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统一高考代学业合格考,在高三完成。等级考的安排则是考生在高考报名时,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仅浙江省)等学业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等级考。上海目前的等级考安排在高二、高三两个学年完成,其中生命科学、地理可在高二完成,其他科目在高三完成。3门科目合格考(合格即获得基础分)与等级考的成绩之和计入高考总分。

2.浙江、上海学业等级考的科目设置与分值构成

浙江省、上海市于2014年公布了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级高中学生开始,将采取“3+3”高考模式。其中,上海学业等级考是6选3,即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这6门科目中任选3门参加高考,每门科目满分为70分,其中学业合格考获得基础分40分,学业水平考满分30分,按11档分别赋分,两档之间的分差为3分。由此,上海新高考的总计满分为660分。浙江学业等级考是7选3,即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这7门学科中任选3门参加高考,每门科目满分为100分,其中学业合格考获得基础分40分,学业水平考满分为60分,按21档赋分,两档之前的分差为3分。由此,浙江新高考的总计满分为750分。

3.推行学业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

按照相关政策文件传达出的精神,新高考改革努力推行包含合格考和等级考两种类型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旨在引导学生在学好每门课程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则意在用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将“兴趣”“责任”等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档案,有利于破除“唯分数论”。

然而,理想可以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下文将尝试分析新高考改革在现实推进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与改革方案理想目标相背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后续政策完善有所启发。

三、理想与现实:高中端

如前所述,高考改革是一项由高中教育起始、包含录取机制、延伸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性改革。作为整项改革的前沿阵地,高中教育首当其冲,已经承受了、正在承受着并将继续承受改革理想与现实挑战的最直接考验。

1.选考科目组合供给问题

新高考改革方案打破长期以来的文理分科、“3+ 1”等考试方案,其理想的目标是:在高中教育阶段,更好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增加高中学生课程学业的选择性和差异化,促进学生学术兴趣的培育和发展。但现实的困境是:囿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高中学校能够开出的课程组合方案相对有限。

按照简单的排列组合计算,上海6选3的选课方案可以有20套课程组合,而浙江7选3的选课方案可以产生35套课程组合。这也就意味着,高中学校的课程表将不再是班级课表,而是会因人而异,也可能会出现跨年级选课的情况,由此将产生“大走班”的基本教学组织格局。但事实上,就目前高中学校的教师编制、教室配置等软硬件而言,基本是以行政班级为基数的配置,所以在实行新的组合选课的情况下,整个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安排、教室安排等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素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只能退而求“中走班”“小走班”的做法:在大致了解学生选课意愿的基础上,一方面尽可能尊重并满足学生的选考意向,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学校的优势与特色、教师储备情况及可能的调剂余地,推出8-12套的推荐选课组合,引导甚至劝说学生选考某些科目。[6]换句话说,理想目标中的自由选课组合在现实中演化为“固定套餐”,因此也被质疑为“变相分科”。

2.高中教学安排问题

按照考试改革方案的理想目标,高中学生学业安排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学完即考、一门一清,确保高中学业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的选考科目必须在高一学年结束之前确定,而且一旦确定即不得更改,为此学校就需要在高一开设全部课程,以让学生对各个学科都有所接触和了解。这种课程安排实际上造成的结果就是各个学科都在赶进度,而学生对自己选考科目之外的科目就只求通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使得选考科目之外的学考科目沦为“鸡肋”,被学生作为负担,造成学生学科基础的系统性训练严重不足。

其次,高一下学期确定选考科目,意味着限定了学生以后学业发展的方向以及职业发展的可能领域,因此是关系学生未来几十年学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因此,高中学校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针对性地了解、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及大学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和未来职业的咨询辅导。而这种辅导不是简单的班主任管理、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任课教师一起参与其中,因为这是基于学业的选择。为此,就需要学校推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和措施,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尤其是要重视提高教师发现学生特长和潜力、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

再有,“+3”的选考科目中,部分科目的等级考安排在高二下学期,比如上海的生命科学、地理学科。从出于减轻学生高三学业负担的角度考虑,学校一般会推荐学生在这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在高二先行考掉,这样高三学年就基本上是“3+2”的备考安排了。而长期以来,生命科学、地理在高中学科结构中都属于相对较小的科目,师资配置相对较少。现在由于新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安排的关系,地理、生命科学几乎成为所有学生二选一的学科,尤其相对偏文的地理成为集中首选,不少学校的选考学生超过70%,任课教师数量普遍出现巨大缺口。

3.学科间不等值的质疑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文理不分科,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但由此产生了诸多有关学科间不等值的质疑。首先是理科科目价值可能被低估的问题。以上海为例,按照新高考改革“3+3”的考试科目设置,3门统考科目中,语文、外语明显偏文科,两科合计满分达到300分,而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理科科目作为选考科目,在高考总分中实际具有区分度的只有等级考的分数,三科合计为90分,加上统考的数学科目,总分为240分。而数学试卷不分文理科之后,从理论上说难度也会有所降低。为此,有不少人(尤其是理科教师、男生家长等)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明显强化了文科的价值,而降低了理科的重要性。

其次是不同的选考科目被招录的机会问题。按照新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提出相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提前公布。从目前浙江、上海高校公布的选课科目要求看,各科目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情况。据统计,在浙江省招生院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考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下同)的专业(类)达到91%,化学达到83.5%,生物达到68.8%,政治达到59.7%,历史达到62.8%,地理达到60.9%,技术达到70.6%。[7]在上海,37所本科高校设置的1096个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达217个专业(类),其次是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有22个专业(类)。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是生命科学,有222个,占20.3%;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分别为47个、41个、26个。[8]

4.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问题

如果说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都还可以通过增量和结构调整等方式加以解决,但是制度实施中可能产生的某些心理影响,恐怕就比较微妙了。

首先是博弈心理的问题。“+3”科目的等级考分数是折算之后计入高考总分的,而折算的依据是当期参加该科目等级考试的所有学生的百分位次,得分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参加考试的学生群体的基质和规模,因此合理选科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远远大于强化训练的意义。田忌赛马的策略选择已然成为不少高中学校参与高考博弈的参照。

其次是某些安排可能引发的不公平心理。目前部分选考科目在高二开放考试,但也可以选择到高三参加考试,这样不同年级学生一起考、低年级一定吃亏的想法就在家长和考生中有一定程度的蔓延,尤其是在目前高考制度试点过渡时期,高二、高三学生混考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有学校对高二、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发现,高二年级学生比高三年级学生在同一选考科目上的平均分低3分。

再者,侥幸心理的消极暗示作用,也影响到学生的积极心态养成。仍以等级考分数折算为例,原本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打破分分计较,但事实上采用赋分制之后,原本卷面分差1分的,很可能在折算之后差3分,如果极端的情况出现,一个学生3门课就有可能比别人差9分。在高考这种高利害关系的选拔性考试中,9分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是可以想象的。

四、理想与现实:高校端

高中学校迎接高考新政落地的工作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相比之下,高校则启动相对较晚。高校对新高考改革可能产生的挑战并没有进行特别深入、系统的调研和思考;除了政府强力推动的必须在一定时间点之前拿出的方案(如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等)之外,高校并没有主动推出太多相应的改革举措。事实上,对于高校而言,高考改革涉及的不仅仅是招生方面的改变,而是一项包含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改革。[9]随着新高考正式全面实施,高校在新生录取、培养等环节已经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1.选考科目设置的问题

在新高考招生改革中,呼唤多年的高校招生自主权部分回归高等院校,主要体现在高校可以设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上。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长期习惯于按统一高考分数录取的高等院校是否对此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呢?

按照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方案,高校专业设定选考科目的范围为0-3门。具体而言,无选考科目设定要求的,考生无论选考什么科目均可报考该专业;如果指定为1门的,则只有选考该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指定为2-3门的,考生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在高校确定的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内,即可报考该专业。2017年在上海37所本科高校招生的1096个专业(类)中,没有对选考科目提出任何要求的专业(类)所占比例高达60%。2017年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所有专业中,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占46%,其中要求为1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有学者据此指出:“实际上只有33%的高校专业具有明确的主体责任意识,对自身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取向的独特性有明确完整的认识。”[10]

2.录取环节的问题

之前大家一直担心的不同课程组合的考生在高校招生录取环节如何进行排序的问题,随着今年3月17日颁布的《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提出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11]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精确匹配的角度考虑,仍然不能彻底消除大家的疑虑。因为仍然不可想见,之前分文科、理科划定录取分数线时,两者的差异是很明显的;现如今不同课程组合大混排之后,什么课程组合的学生将会在总分大排序中相对比较靠前?换句话说,总分方面将会是什么分布?

其次,新高考改革方案中设计的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一参考”,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在既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初衷的情况下,做到真正公平公正、让人信服?目前上海8所部属高校都已正式公布了各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如何参考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办法,实行春季招生试点的23所学校也在招生简章中载明了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办法。概括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基本用于四个方面:高水平大学综合评价录取及自主招生的初试和面试、春季招生学校校测面试、秋季统一招生同分参考和专业调剂录取、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等特殊招生报名审核。这与方案所设想的“重要参考”似乎仍有较大差距。

3.生源质量与学业准备差异的问题

高考改革将使未来的高校生源发生变化,对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深刻影响。即便按照目前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投档,因为高中学生的选课组合理论上存在几十种可能性,所以从横向上看,不同课程组合的考生被相同的院校专业组录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前期半数以上的高校并未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因此,录取新生可能存在学科专业背景差异甚至差异极大的情况。那么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将如何顾及学生的学业准备及学术性向等客观差异,将是高校不得不面对的第一大挑战。有改革试点的经验表明,部分采用不分文理方式招收的新生,在入学之后的学业表现差异明显,有的甚至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有效性和最终学习成效。

另从纵向上看,选考科目分数依据等级比例划定,上海仅区分为11档,从某种程度上看,高考的区分度明显下降,将造成高端人才的扁平化。对某些高水平大学来说,通过选考科目选拔人才的难度增加。

面对新高考改革可能带来的生源变化,高校必须切实研究新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探索多样化、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4.试点阶段的问题

目前,新高考改革仅在浙江省和上海市试点,而浙江省和上海市出台的办法中,对选考科目的设定、总分的设定都有差异,且浙江省和上海市的高校还有大量的招生计划是投向全国各地的,因此,对两地的任何一所高校来说,试点阶段的招生都是多轨并行的,录取新生的学业准备差异会更大,对高校新生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挑战成倍数复加。这大概就是作为试点区域单兵突进不得不承受的困难和压力。

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作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改革实践,方案发布之后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较高预期,尤其是方案的正式实施恰巧又在新高考恢复40周年之际,社会关注度空前高涨。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利益诉求各异,高校在关注增强人才选拔的有效性、选拔出优秀生源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2]

尾论

高考改革,是一项贯穿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高校新生录取机制改革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工程。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我国高考改革试点地区,在过去的几年间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论证、实践推进、模拟测试,改革的实际成效将如何,改革的理想目标将实现到何种程度,又将面临什么新的挑战,将是一项值得密切跟踪的政策研究课题。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EB/OL].[2017-04-20].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发〔2014〕57号[EB/ OL].[2017-04-20].http://www.shmec.gov.cn/htm l/xxgk/201409/ 420032014012.php.

[3]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4〕37号[EB/OL]. [2017-04-20].http://www.zjedu.gov.cn/news/26772.htm l.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7年本市高校应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EB/OL].[2017-04-20].http://www.shmec.gov.cn/ web/xwzx/jyzt_sonlist.php?area_id=3510.

[5]曾昊溟,等.300多名校长相聚宁波讨论新高考改革[EB/OL].(2016-10-27)[2017-04-20].http://news.cnool.net/2147558798.html.

[6]刘希伟.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价值、问题与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6(10).

[7]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公布[EB/OL].[2017-04-20].http://www.zjedu.gov.cn/news/142527813 096882242.htm l.

[8]新浪教育.上海37所高校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公布[EB/ OL].[2017-04-20].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02-03/ 1602456870.shtml.

[9]钟秉林.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10]傅维利.高考改革与高校责任主体的回归[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 [1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EB/OL].[2017-04-20].http://www.shmec. gov.cn/html/xxgk/201703/420032017004.php.

[12]钟秉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与挑战[N].光明日报,2014-09-08(6).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nation Reform:Ideal Goals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DONG Xiu-hua,WANGWei,WANG Ji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Shanghai200032,China)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has put forwards a kind ofmulti-dimensional admission mechanism,which is based on the un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high school achievement tests,and reference to thematerial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encies evaluation.Thismechanism is changing the operation of high schools,aswella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admiss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ilot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ShanghaiMunicipa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tof selective subject combination,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the inequality of the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s,and also analyzes the selective subject requirements,the admission mechanism,the differences in freshmen's quality and academic preparation,and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the pilot phase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tries to sort out the ideal goal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and the realistic challenges deriv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ilot progres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polic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High School Achievement Test;Comprehensive Competencies Evaluation;Selective Subjects;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ssion;Admission Mechanism

2017-04-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40004)

董秀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王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科目学业考试
艰苦的学业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35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