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王建慧(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方略·
大学教师评价的学科差异
——对美国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质性研究
沈红,王建慧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一所地处美国中部的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学的30多位教师,以数学、机械、历史、会计作为自然科学学科、工程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的典型代表,研究在该校自2006年以来的大学教师评价改革中,不同学科所在院系采取的教师评价应对行动。研究发现:在这所大学中,尽管校级评价政策统一,但各系采取的教师评价行动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学科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受到由学科的知识特征、社会特征、价值倾向特征所构成的学科文化特征的影响而造成的。
大学教师评价;学科差异;学科文化;美国研究型大学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就在改革教师评价系统,不仅强调“多元学术”在教师评价中的价值,同时强调了教学和服务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在美国大学中,基层的以学科为单位的院系组织是权力实体,学科发展和教师职业追求使学术职业更为专业化,导致以学校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学科和学术职业为中心的文化转变,教师们被按其学科背景分配到不同的院系组织中。正如作者多年前提出的,以学科为基本要素构成的院或系,是大学中基层的学术组织,也被称作学科组织。[1]那么,在分权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真正决定教师工作价值的是以学科和学科群为基础而建立的基层学科组织——院或系。本文要研究的是,在大学范围统一开展的教师评价工作面前,以学科甚至以专业为基础的、享有学术分权的基层学科组织——系——是采取怎样的行动加以应对的。
本文选取美国中部一所著名的以工科为主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为案例,并选取该校的理科、工科、人文、社科中的数学系、机械系、历史系、会计系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选择这些学科的理由是:从“纯与应用”和“软与硬”交叉构成的“二维四象限”图上看,四个学科分别处在“纯与硬、纯与软、硬与应用、软与应用”的四个区间内,且都在规模大、历史悠久、学术声望高的基层学术单位中。选择该校的理由是:它于2006年开始对全校教师晋升和终身职评价进行了整体性改革。校级教师晋升和终身职改革委员会(promotion and tenure reform committee,本文简称“教师晋升委员会”)由16名成员构成,除主席为工学院院长外,成员都是各院系的普通全职教授。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有四:认可和奖励跨学科学术;推动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奖励扩展与参与服务(outreach and engagement);改进晋升和终身职评价过程清晰度和透明度。
作者借出国访学的机会,于2015年上半年访谈了该校的30多位教师,对每人的访谈时间为1-2小时。拟研究的问题是:反思该校已进行十年的教师晋升和终身职评价改革,这四个系的教师评价是统一行动还是各有特点?这些行动和特点是如何反映在该系教师的教学评价、研究评价和服务评价上的?
数学系在该校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系之一,拥有庞大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队伍,也是全美最大、最综合的大学数学系之一,研究实力居全美前20名之列。
数学是“纯的硬学科”,它关注普遍性、数量和简化,以发现和说明为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数学家们以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和思维模式进行研究,且特别注重独立性研究,成果周期比其他基础学科领域的成果周期长。从事纯数学研究的教师很少涉猎应用数学,很少和物理学以外的学科进行跨学科交流;“发现的学术”成果必须在最顶尖的数学期刊上发表。随着学科和社会的互动发展,数学被分裂为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且前者的研究成果周期更加长于后者,如此使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的发表速度快于从事纯数学的研究者。同时,随着大科学和数据时代到来以及数学的地位上升,学科疆界不断扩大,以本体价值为核心的纯数学开始寻求与应用数学的合作,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广受数学的影响。如,各种计算和模拟、各种数据提炼和分析、金融理财产品、医疗设备设计、军事信号分析等都可能要用到数学语言。这样的发展,大大改变了数学学者的学术工作方式。一位数学系教授说:“应用数学要有一个应用的范围,要跟其他学科有交叉,这样才可出成果。数学在现代通讯、交通、科学、工程、医学、甚至社会科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具体有:压缩传感、数字媒体、计算机动画,还有刚开始出现但已被证明可行的生物成像、通信遥感、信号编码和重构等。”
现代科技让数学的用途更广泛,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对终身学习和就业的帮助,选修数学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系主任说:“选修数学的学生,不仅来自工程学,也来自其他文理类专业,因为很多学生意识到数学特长可在就业中成为优势。”这就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创新和突破的需求,如增加现代数学课程,尤其是与计算机和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如集群代数、模曲线等;还如改变过去纯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课教学效率等。一位任教30多年的教授说:“关于教学的观念在变化中:一是来自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从将数学知识打包塞进学生脑袋式的解释数学,到借助讲座、写作尤其是计算机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去构建数学知识;二是来自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教师可通过计算机编程来执行数学过程和任务,帮助学生去构建数学知识;三是来自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数学,教师授课并进行课后答疑。”
在教师的学术工作重点和方式上,数学系发生了两个重要转变:一是积极发展应用数学,二是在教学上以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导向。面对开始于2006年的在大学层面进行的教师评价改革,该系的应对行动就将上述的变革渗透进教学、研究和服务之中。
教学上强调学生需求但评价则注重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的结合。作为该校唯一的向全校提供数学教学的系,由75人构成的教师队伍面临沉重的教学压力:要教数学补修生、数学专业生、与数学有一定联系的其他院系学生,每年至少开24门课,全校3万多本科生中至少40%的人会至少上1门数学课。按知识系列(代数、几何、拓扑、分析等)、教育层次(本、硕、博)、学生基础(补修、专业、其他学科)对数学知识体系予以分门别类,带来了数学课程教学的多样化。在教学评价中,学生评教得以重视,但同时保持教师同行在教学评价上的权力。学生评教采用的是“基于课程的学生评教模式”:把某门课程历年的学生评教分数均值作为常模,把该门课任课教师得到的学生评教得分与常模相比较,得出高低分,且每门课不同。同行评教的主要方式是“基于导师的听课制度”,通过资深教师对年轻教师长期的交流、观察、辅导和帮助,集培训和评价为一体。用这种建立在同事间的日常细致观察上的证据,来弥补学生评教中的缺陷,弥补因学生情感偏激和知识不足带来的评教结果偏差。
研究上强调学术内涵的扩展,但研究评价上仍以“文章为天大事”。尽管应用数学在全球范围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该系重纯数学的传统依然强大,传统的纯数学研究与新兴的应用数学研究之间还是存在着隔膜,两者的“学术地位”存在着差别。该系的大部分正教授仍然从事着纯数学研究,而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力量较弱。这就出现了教师评价中对纯数学的强调。数学语言是不存在国别边界的,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一位颇具声望的教授说:“只要出现了新的成果,全世界都会知道,你不必让所有的数学家都知道你是谁,但是你要让你所在领域的数学家都了解你的研究。”被评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论文、基金项目、重要的会议演讲等。但外审专家主要看其经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仅看重两类期刊:整个数学界认可的顶级期刊和各数学分支的顶级期刊,不用SCI期刊列表、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率等。系主任受访时说:“用影响因子比较数学家的成就是非常糟糕的,影响因子对我们数学学科没有任何帮助。”另外,基金项目和经费额度不是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因为美国对数学学科的基金支持主要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数学系一贯激励教师争取NSF项目,将获得NSF基金的教师判断为得到同行高度重视。在学术影响力上,该系注重教师在国际顶级会议上的发言,如国际数学家大会,因为每4年才有200多个数学家能受邀在此会上做报告。在上述的论文、基金项目、国际会议发言中,只有发表顶级期刊论文才被该系认可为做了“天大的事”。
在社会服务及其评价上以专业服务为主。他们认为,研究型大学的数学教师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不适合于公共数学教育,因为他们的研究太高深。一位教师说:“我们有我们应该服务的领域,需要把我们的专业知识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去。”这位教师指的最合适的地方包括组织专业性会议,担任专业杂志编委等。为了让年轻的助理教授能够很好地发展学术,该系尽量减少他们的服务活动,让其专心致力于教学和研究。但从副教授晋升到正教授的过程中必须提供足够的服务证明。这种服务主要指的是指导研究生,因为该系提供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经费,导师只是代表系进行着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是数学系而不是导师个人的资源。一位华人教师说:“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的晋升中不要求服务,甚至要减少他们的服务活动,让他们更专注于做出好的研究成果。但从副教授晋升到正教授过程中,就要看其服务性贡献了,如是否指导有博士生。指导博士生在数学系属于服务范畴,但其具体指导工作被视为学术的范畴,偏向于教育。”
该校工学院建有机械科学与工程系,航天工程系,核能、等离子体与辐射工程系。本文仅以机械科学与工程系(简称机械系)为研究对象,该系有终身轨教师50多人,其中的讲席教授高达近40%,是一个强大的基层学术单位,其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中均处在前10名之列。我们都知道,机械工程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最终产出是产品或技术,在“硬的应用学科”中最具代表性。尽管其既有的知识逻辑决定了应用性是其归宿,但研究方向上也有一个标准的二分:工程科学和工程应用。前者代表学科的本体价值,倾向于基本原则而不是实际应用;后者代表学科的社会价值,倾向于技术和应用。
机械工程是当今知识和技术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一位讲座教授说:“技术更新的速度相比几十年前来说更加迅速,只要研究上有一点放松,很快就会被人超越。撰写著作,对于大部分工程学学者来说是在总结别人的东西,少有创新,且无法在短期内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世。”正因为知识和技术快速的创新决定着该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地位和声望,该学科领域的教授们需要具备创新、冒险和团队合作的品质,而其中的创新是这个学科最珍贵的品格,它涵盖了从细微的质量改进到尖端研究和服务领域。
机械工程也是一个最为开放的学科,主要体现在跨越“传统与现代、学科与学科、基础与应用、大学和社会”的疆界上。系主任说:“我们并不强求教师必须做跨学科研究,但是如果不进行跨学科研究,就失去了扩展研究的机会,失去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学科融合的机会,换句话说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就会降低。工程学,需要联合其他科学为人类做贡献,跨学科研究是为人类创造更多福利的唯一途径。”正是因为上面的四个“跨越疆界”,机械工程教师的身份变得模糊。他们不仅跨学科开展研究,甚至跨院系受聘。机械工程教师有可能被不同的院系聘任,他们发现在其他院系中也有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的教授存在。在所从事的研究的性质上,他们不强调做的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仅关心创新性和影响力。一位教师说:“我们很少将研究分为基础或应用类型,我们是一个研究多样化的系,关注的是教师的研究是否具有超越基础理解和技术本身的影响力,可以是科学的或者是技术的,也可以是转化成的商业价值。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都不是’。”
工程学科的科学性、应用性、开放性、创新性以及教师们的跨界身份,影响着该系的教师评价。
在教学上,机械系提供了近70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标准化的学生评教、同行听课、系主任与学生座谈等方式;研究生教育评价则主要关注研究生参与研究和学术成果状况;在公共工程教育评价上主要关注为校外提供的公共服务课程。教师评价档案袋包括学生评价、同行听课、研究生学业成就、系主任评价、自我陈述等。其中,来自学生的评价意见和研究生学业成就最具说服力。一位教授说:“教师不是光看书就能够进行教学的,要有教科书十倍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和交流,师生都在这种互动中得到提高。”该系的教学评价方式很有特色,采用比较曲线法(Comparative Curve),也被称为“象形曲线”法:纵轴表示该教师“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评价所得平均分,横轴表示该教师“学生评教均分在全系的排名”。得出的曲线可呈现该教师任教课程在学生评教中的得分趋势以及在系里的相对位置。“硬学科”的教师喜欢这种不需多争论的理性定量分析模式。同行听课在该系不是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因为他们认为同行听课的主要作用是改进,而不是评价。
在研究上,机械工程专家最看重的是学术创新及应用前景。同行评议是最重要的制度化评价手段。对每一个被评议人都要经过4-6位外部同行的评议,且外审专家要是同水平大学中被评议人所在领域的顶尖教授。评价档案袋中包括经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专利、研究基金项目、会议论文和演讲等。一位讲座教授说:“我们从来不计算数量。被邀请的来自顶级工学院的盲审专家们有足够的能力来评价我们的教师。”他们给专利和论文以同等重要的评价地位,但强调专利和论文的创新性与影响力。他们的观点是,专利和顶级期刊论文代表创新,但并不能代表创新的影响力,创新只是让思想和发现具有影响力的第一步。影响力更是整个工学院所重视的,对影响力的判断需要依靠足够专业的、来自广泛研究领域的学者。一位有成果转化经验的教授说:“专利还不能说明影响力,但专利许可就是影响力的证据。”另外,获得研究基金,代表着学术同行、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对该研究问题重要性的认定。其中,来自同行评议的基金、尤其是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获得的基金项目,比来自企业的项目更具说服力,但研究项目不是科研评价的独立指标。工学院副院长说:“基金项目的作用是为了培养人才和做出学术贡献。如果得到了基金项目但没有培养学生,也没有学术成果,这就是毫无价值的。”在会议论文和演讲中,重要会议上的主题演讲被视做学术声望的象征。因为工程领域的知识更新太快,撰写著作和编写教材被认为是浪费时间。
在服务上,专业和企业咨询都属于“参与和推广服务”,如果没有产品和专利的转化,再优秀的服务都只被视为参与和推广。教师服务只是象征性的要求,教师晋升委员会只看其工作记录,并不评价其质量。系主任说:“我们会关注教师是否与企业界合作、与学术界交流、与高中生交谈,是否给公众介绍工程学的基本知识等,这些就是公共服务的内容。但若涉及教学服务和企业产品服务,我们则会用教学和研究的标准予以评价,不是放在服务中来评价。”一位华人教师明确指出:“工学院没有多少人把服务当回事,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和教育上。他们还认为所有的委员会兼职都是虚职,真正有学问和有能力的教师从来不炫耀这些头衔。他们欣赏的是,当报出你姓名的时候,同行们立刻反应出你的成就和贡献,这才是学者应该达到的境界。”
“历史”是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是“纯的软学科”的代表,强调对事物特殊性、质性和复杂性的研究,需要用逐步进化的规则和工具来合理地解释过去。其首要任务是通过证据和信息资料来解释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的连续性,研究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因果关系、与当下情境的相关性。历史学者在思维上对“解释”的认知是千变万化的,正如一位讲座教授所说:“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实践经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尽管现代社会对科技的需求高涨,但对历史学科的需求则不大。历史学研究领域至今仍在以知识的本体价值为本学科价值的情况下扩展与社会的交流渠道。这样,在清净舒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研究,通过教学、著作、文章、展览及其他媒介传播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历史知识在学术界、公众和社会的扩散和应用,成为历史学教师的工作方式;最受历史学家们重视的仍是传统的著作和同行评价文章,其中专著被认为是最具说服力和创造性的成果。历史系与这所大学同时诞生,研究实力在全美居前20之列。那么,在2006年全校范围开始的教师评价改革面前,该校成立最早的、传统的、研究领域涵盖欧洲史、美国史和全球史的历史系是怎样应对的呢?总体上答案是坚守传统。
在教学上,该系教师承担历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全校历史通识课教学,主要根据教师的研究特长设课。一位拉丁史教授说:“除了开设入门课程,我们也开设专题课,如‘美国史’可分不同的历史时期设课,也可为历史名人设课,还可为一种人类行为设课,‘大屠杀’就是这种课程。”在教学评价上,历史系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但文本内容和执行情况之间有差距。文本上说“教学与研究同比重”,但执行中教学的重要性被降低了一个档次。教师晋升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在教学上花的时间很多,所以不能忽略教师的教学贡献,但我们毕竟是研究型大学,政策中给教学40%的比重是希望教师重视教学,但并不代表在实际评价中会给教学和研究以同样重要的地位。”当教学只是“合格”但研究为高水平时,可以得到晋升;当被专家认定为“研究明星”时,即使教学上存在问题也会得到晋升。历史系在组织上隶属于文理学院,系与院的教学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一位教师晋升委员会成员说:“过去教学不好但研究很棒的教师在晋升上是非常容易的,但现在不是了。每年通过系级评价的晋升名单中有一半人被学院否决,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教学有问题。”于是,历史系提高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要求拟晋升的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均分”以上,对一些教学不达标的教师加强了教学培训与指导。系主任说出了这方面的举措:“安排资深教师作为进校初三年的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导师’(mentor)”。
研究上,历史系教师将原创和专著相联系。几乎所有受访的历史系教师都认为:“历史最独特的部分就是所有的知识发现都必须通过专著写作来完成”;“在历史的研究中,所传承下来、能给包括学者在内所有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历史巨著,不是文章或演讲”;“我们至今依然坚守着专著作为原创性研究的最高载体”。在研究评价中,专著和经同行评议的论文得以重视,且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该系的明确要求是:从助理教授晋升到副教授至少要有1本专著和3篇论文,从副教授晋升到教授至少要有1本专著和4篇论文。一位前教师晋升委员会成员说:“一本专著是晋升的底线,文章则可以商量。如果能提供一本高质量的专著,即使没有文章,我们依然会认为申请者的学术成绩出色。”但历史系不用“引用率”来衡量研究质量,也不将基金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尽管基金项目和会议演讲等在评价中可作为加分项。教师晋升委员会主席说:“我们不太注重期刊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因为我们历史学的很多文章并不发表在期刊而是在选集上。专著总是第一位的,没有专著的话,我们很难判断教师在自己所在领域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每年全国约有1200部历史专著出版,其中的大部分很少受到本学科以外的读者关注,有的著作只销售100多册[2],美国历史学会及其他历史学专业学会都提出了要扩展“历史学术”的内涵与形式,增加历史叙事、新兴史学传播等方式。该系教师表达了对扩展“历史学术”的理解和支持,但在行动上仍坚守以专著为核心的原创性学术。另外,由于历史学研究与公众始终保持距离,历史学者从企业和政府获得研究资源的机会很少。这在一方面造成了研究经费的拮据,另一方面则保持了极高的学术独立性和写作自主性。
服务上,历史系教师的社会服务指的是用历史知识为专业事务、公共事务、社区事务服务,有些教师会寻求与中小学、博物馆等公共机构合作的机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历史系教师愿意将服务作为晋升评价的主要目标。在该系,社会服务不可能成为学术内容,它必须与教学和研究结合后才会体现学术的性质。在服务评价中,教师只需提供服务的证据,不需要看其质量和影响力。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该系越来越多的教师提供了他们在中小学做公共历史教育及其调研的证据。这也是一种进步,说明历史系教师开始注重与公众和社区的交往,将其研究领域和服务范围向社会扩展。
会计学是商学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其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服务对象是经济实体活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会计学学者通过强调科学研究方法和转变哲学博士培养方式、通过将实践性知识向理论性知识进化,才完成了该学科的独立,使其获得了和其他经济类学科同等的学科地位。主体上是一门倾向于以服务各种社会组织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价值的学科,属于“软的应用学科”,它起源、发展、服务于现实应用。该校会计系是全美最顶尖的会计系之一,该系各类学科排名均在全美前五之列,从建立之初就引领着美国会计学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一些传奇式教授和高质量的会计学教学博得了至高的学术声望。
在教学上,该系会计学的课程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经济和法律的需求开设的。教师要把社会组织所认可的基本会计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高级课程涉及会计准则和制度、审计和内部控制等。大部分教师拥有会计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或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或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他们还要让尽可能多的教学对象——学生——能够获得这样的职业证书,因为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分数和通过率几乎是全美大学会计系学术声望的重要标尺。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以教会学生面向市场的从业技能和能力为重点。一位受访教师说:“我在这里工作过两次:在20世纪80年代,教学只占学术工作的小部分,但2000年后教学要重要得多,若达不到教学质量标准,也要‘走人’。这种教学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学校面临的多种政治和公共压力,如学费上涨,家长希望学费能够花得有价值,学生也很在意花了钱能得到什么。随着家长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对教学使命也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评价中,学生评教的作用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近乎极端化:在5分为满分的学生评教体系中,4分为职称晋升的最低标准,低于4分者则失去当年的晋升机会。系主任说:“我们对教学的要求非常高,除了学生评教打分外,还要求学生为每一位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报告。若学生评教低于4分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要求,学生还很有可能拒绝提供课堂教学报告。”
教学设有“门槛”:新教师的第一学期不可单独授课,只能参与团队教学,经培训后才能在资深教师的现场观察下进行试验性授课。一位教师晋升委员会成员说:“学生都是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每一门课都很关键;学费比以前高很多,教学不好会出大乱子,所以一直等到年轻教师有教学能力了我们才会让其单独开课。现在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在会计系可不只是一个口号。”另一位成员说:“看年轻教师的教学就是看其课堂组织能力、讲课清晰度及学生的接受度;看资深教师的教学就要看学生是否认为该课有价值,是否愿意花时间于该课堂。”
在研究上,会计系只承认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资深教师建议年轻人不要在终身职前去做与原创性研究无关的事。一位讲座教授说:“我们只重视具有开创性的基础研究。非终身职轨道的教师一般把精力放在应用研究上。对于终身职轨道上的教师来说,要想获得晋升就必须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因为顶级期刊只看重具有创造性的新研究。”该系的研究评价只承认本学科3种“A+”和3种“A”类期刊,“A+”期刊是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会计研究(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和经济(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会计学原本是以会计实务为主的,以统计学、信息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会计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后来,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财政、市场、管理等相关研究进入到会计学中,因此,会计学与数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的“联姻”在会计系的很多教师看来不算跨学科研究,理由是会计学是在与这三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相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成为一门学科的。会计系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要掌握好“时间火候”。一位曾在校、院、系三级教师晋升委员会都当过委员的老教授描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喜欢你是因为你在他们认定的学科界限内陈述他们认可的研究。跨学科的研究兴趣有可能让你有重大发现,同样也有可能让你一无所获。毕竟你所在学科有其标准的评价方式和惯性思维,但在跨学科领域,你做的东西有可能不被接受。在获得终身职后可以做跨学科研究。”该系对发表跨学科期刊论文有数量限制,超过2篇或在数量上多于会计学类期刊论文,就会受到教师晋升委员会的质疑。在评价指标上,会计系以同行评议期刊文章为主,不重视著作,也不重视项目经费。一位老教授说:“有的教师一辈子都没有申请到任何研究基金,但他们依然做出了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
会计系的服务活动从广义上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研究。如解决企业和非营利机构的现实会计问题;测试会计方法和用于改进实践技术的经验规律;使用学科调查和行动研究产生的实证结果来增加经济实体利益或功能。[3]二是传统的服务。其一是为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开展会计事务的公共服务、现代会计咨询、专业人员培训、公共政策咨询等;其二是来自教师教学与研究的专业服务,多数教师认为,服务是强调付出而不是有目的的回报,服务不应将具有可观收入的咨询工作包含在内;其三是为学校提供的行政服务和委员会服务。从助理教授晋升到副教授过程中不要求提供对外服务活动的证据;但从副教授向教授晋升的过程中则需要提供为专业行会、企业、非营利机构以及学校提供服务的清单。接受访谈的教师都不愿意过多谈论服务问题。系主任说:“在我们系,青年教师基本不做服务,主要把精力放在研究上;在晋升到副教授后的2-3年中,我们会增加他们对系里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当某教师开始参与服务活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可能要申请正教授了。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上,少部分时间花在教学上,随着教师职位的上升,其服务活动和义务工作会增加。”
学科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核心。托尼·比彻(Tony Becher)强调,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由一群具有相似思维的学者将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系列的价值观和特殊的智力任务汇聚而成。[4]基础学科组织是以学科为中心筹建的。在比彻看来,独特的学科文化是在由传统、符号和交流模式,假设、价值观和信仰所塑造的思考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中逐步形成的。[5]
从学科内部知识生产的逻辑规则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学科文化可包括三个特征:一是体现知识生产内部逻辑规则的学科知识特征;二是体现知识生产外部条件制约的学科社会特征;三是体现知识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价值倾向特征。那么,学科文化的这三个特征是怎样影响到基层的学科组织——系——的教师工作及评价的特点的呢?
第一,学科的知识特征,即比彻提出的从认知论上对学科进行分析。他将所有学科分为“纯的硬学科,纯的软学科,硬的应用学科,软的应用学科”四大类。这四大类学科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研究范式实际上揭示了学科知识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内部逻辑规则,正是这种逻辑规则形成了一个学科的精神气质和独特魅力。本文已指明的“理科的数学为纯的硬学科,工科的机械为硬的应用学科,文科的历史为纯的软学科,商科的会计为软的应用学科”恰好揭示了这四大学科的知识特征。
第二,学科的社会特征,即学者的生活样态和社会环境。仍然是比彻,他从学科社群和学术网络来分析学科群体组织的社会特征。从学科社群上分析:趋同性学科社群具有共同的范式和非渗透性边界,具有规范的学科范式,保持较为相似的学术判断标准,从而享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较为一致的研究目标;趋异性学科社群拥有较为分裂且稳定的边界,学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相差较大,学术判断标准迥然,缺乏较为一致的研究范式和认同感。从学术网络上分析:都市型学术网络往往占据一片狭小的学术领地,学者倾向以团队方式合作,知识更新较快,竞争较激烈;田园型学术网络往往研究领域比较广泛,研究问题分布零散,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竞争性相对较小。[6]会计学在研究论题的多样性以及研究范式上的差异,数学在研究范式上的高度统一和共同的话语模式,分别呈现出趋异和趋同的学科社群特征。机械工程学科面对的知识更新特别快、竞争特别激烈,学者多倾向于团队合作,历史学科中的研究问题分布零散,需要学者长时间的解释与分析才能出版历史专著,竞争性不大,表现出了它们分别具有的“都市型”和“田园型”学术网络特征。
第三,学科的价值倾向特征,包括本体价值倾向和社会价值倾向。高深知识的本体价值表现在真理性和认知价值上,真理本身就是价值,为知识本身的目的而追求知识。[7]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深知识的本体价值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在功利的、实用的知识观指导下,现代大学的知识目标更加世俗化,从培养学生的精神理性与道德,转变为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科技人才。上文曾经指出,机械工程学和会计学都是既坚持其本体价值,又大力发展其社会价值的学科,且它们的社会价值倾向更为明确,如为了满足学生通过职业考试、就业、职业发展的需要,这两个系在课程安排、教学评价上都对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有所侧重。
这里将理科中的数学、工科中的机械、人文中的历史、社会中的会计所具有的独特的学科文化整理成表1,可以清晰地发现它们所具有的差异性。
表1 四个学科所具有的学科文化特征
下面我们分基础和应用两大学科类型来讨论学科文化对大学教师评价及发展的影响。
基础学科,如数学和历史学,更为追求知识本身的逻辑,也就是知识本体价值,以探求知识的本源为己任,以一种“内向”型的知识发现方式,保持着与社会的距离,实用性和工具性不是它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当社会增加了对纯学科知识的需求时,它们的社会价值就会凸显,迫使学科向着更加功利性的方向发展。本来同属纯学科范畴的数学系和历史系,在学科价值上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数学系表现出向社会价值的倾斜,由坚守知识本体价值逐渐开始关注知识的应用,关注应用数学在促进大科学和大数据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关注从纯数学向应用数学的转化以及两者间的交融。数学教授参与高新技术开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事务的例子越来越多,使得数学已成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支柱学科。历史学则继续保持知识的本体价值倾向,通过对“写史”和“历史理性”的坚守,寻求历史的本来面貌,并以此为基础,行使独立的“以史为鉴”的社会职责。历史学的毕业生多以非营利机构为就业取向,如教师、编辑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等。2013年美国历史学会完成的全美1998-2009年间历史学博士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75%的人进入到学术职业。[8]相对封闭的知识发展和需求通道,让历史学科更加专注于知识的本体价值而非社会价值。
应用学科,如机械工程和会计学,受到外部社会需求和实践的驱动,更强调社会价值,知识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学科发展的基础。但学科之所以被称之为学科,不是因为其对社会的贡献,而是因为其对纯粹学术理想的追求。如果没有规范的基础研究和对知识本体价值的追寻,应用学科是很难获得被广泛承认的学科地位的。机械工程学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已经跨越了上文所说的“四大疆界”,形成了一个全然开放的机械工程学科。这种开放性让该学科具有高度的改革适应性,在学科文化变革中也能立足前沿,引领着多种新型学术形式的诞生,并建立起大学和社会的多种新型合作关系。会计学作为一个学科,受到广泛认可的时间较短,至今仍受到其他规范经济类学科学者的质疑。作为应用学科的会计学正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建立规范和成熟的基础研究范式、摒弃原来的以现实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以求赢得其他学科共同体的认可。但对基础研究的强调会降低会计学赖以生存的应用性,降低社会价值和公众支持,因此,只得通过强调教学的应用性,来保持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以此获得稳定的社会资源。
总体上看,这所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评价,尽管学校层面的评价政策文本相同,但是作为基层学科组织的院系所采取的教师评价应对行动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学科差异性。这些学科差异,体现了对各具特色的学科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对大学治理中基层学术组织的信任与放手,给予基层教师晋升委员会在教师评价及发展过程中可实现作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些,可引为中国大学教师评价工作之参考。
[1]沈红.比较高等教育[Z].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2011.
[2]WOOD G.In Defense of Academic History Writing[J/OL]. Perspectives on History,2010,48(4).[2017-04-01].http://www. historians.org/perspectives.
[3]RICHARDSON A J.Applied research in accounting:A commentary [J].Canadi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s,2004,3(2):149-168.
[4]BECHER T.Towards a definition of disciplinary cultur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81,6(2):109-122.
[5]BECHER T,TROWLER P.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 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 of disciplines[M].McGraw-Hill Education(UK),2001:36-37.
[6](英)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M].唐跃勤,蒲茂华,陈洪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5.
[7](英)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9.
[8]WOOD LM,TOWNSEND R B.Themany careers of history PhDs: A study of job outcomes[R].Washington,DC: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13.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Faculty Evaluatio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n Am erican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SHEN Hong,WANG Jian-hui
(School of Educ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
Based on interviewswith 30 facultymembers conducted in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in the U.S., this study employ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various actions taken by different disciplinary organizations in faculty evaluation reform since 2006.Four departments are selected: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represents Natural Sciences;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presents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represents Humanities;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represents Social Sciences.The study reveals that in face of the unified faculty evaluation policy at the university level,different disciplinary organizations tend to take different echo actions in the reform.These differences are resulted from diversified disciplinary culture constitu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knowledge,socialand value orientation.
Faculty Evaluation;Disciplinary Differences;Disciplinary Culture;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
2017-03-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研究”(项目编号:71273101)
沈红,1956年生,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慧,1985年生,女,江苏徐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