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认同视角的语用失误研究

2017-08-19 22:19马筱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有效性分析语言运用

马筱红

摘要:语言是民族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内容,是民族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传递以及互融互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到来,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各个民族的交际语言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交流合作时,难免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麻烦与失误。本文基于民族认同与语言运用的和谐发展关系,具体研究了民族认同视角下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以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语言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认同;语言运用;失误成因;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059-02

一、民族认同的含义

具体来看,民族认同可以分为“民族”和“认同”两大基本内容,“民族”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所在,“认同”是民族关系的外延和拓展,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两者又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发展趋向。由于世界各国民族众多,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民族认同”的认识自然呈现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但总结看来,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他们普遍认为“民族认同”就是民族发展个体对一切民族事物的认可和接受,但国外学者认为民族认同不仅强调了公民对民族的认同感,还注重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经济认同以及文化认同,而中国学者更多倾向于国家的民族认同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融合手段。

二、民族认同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民族认同是在民族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跨文化沟通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当作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而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语言是跨文化沟通的基础和关键,对跨文化沟通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所谓跨文化沟通就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即信息发出者传递文化符号,信息接受者能够准确理解信息发出者传递的讯息并且用合适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要想实现民族认同基础上跨文化沟通的正常进行,语言运用是整个传递过程的主要建设手段,民族认同是整个过程的前进动力,基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跨文化沟通是两者有效配合的润滑剂和连接点。

三、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

(一)日常语言运用的失误

1.称谓语语用失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语言运用的常见表现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见面寒暄以及密切交往必然离不开合理恰当的称谓,准确亲切的称谓不仅能够增加双方的亲密度,也能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国社会讲究严格的等级制度,讲究“尊卑有序”,因此,称谓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则,但在西方国家他们往往不讲究尊卑关系,他们一贯遵循自由平等的交际原则。例如,在中国,我们必须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亲属或者是朋友,不可以直接称呼他们的姓名,但在西方国家,为了体现自由与平等的发展关系,往往可以直接称呼长辈的姓名。

2.敬、谦词语用失误。我国基于民族认同视角下积淀而来的敬词与谦词的合理使用是有效传递我国文化的重点所在。但是在语言文化的傳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敬、谦词误用的情况。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及详细的总结,敬、谦词误用可以分为四种主要误用类型,即敬词误用为谦词、谦词误用为敬词、敬谦主体错误以及作用对象出现偏差。例如:“令尊”、“令堂”都是称呼对方父母的敬词,不可想当然地表示自己的父母,从而闹出交际笑话。

(二)语言结构语用失误

语言结构是表词达义的关键所在,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系列的语病问题,这些都是由于语言结构使用不当引起的,一般的语病分为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义歧义、不合逻辑。例如:一个人能否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本句就属于语义歧义句的典型代表,句子中的“能否”是两个发展方向,“能”代表句子后半部分的含义,应该将本句中的“否”去掉,才能准确地表达本句的正确含义。

(三)用词背景语用失误

汉语语言是一股源源流淌的清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博大的传承精神,汉语词语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词语具有不同的语言色彩。尤其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往往存在较大的民族差异,因此,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要懂得运用不同的词语进行句意搭配,才能准确地表词达义。例如:中国人自古就被封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高的神圣地位,但在西方国家“龙”通常被当做怪兽或者是寓意不利的动物,因此,“神龙”、“龙的传人”、“龙飞凤舞”等词语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不被认可的,这就是用词背景不同导致的语言运用上的差异。

四、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文化不同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它包含了信仰习惯、生活习性、生产方式、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发展因素,在一个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进步、政治演变、社会革新、信息发展、科技变革等都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例如:中国人讲究“守时”,而西方人则强调“自由”的发展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必拘泥于时间的局限;中国人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西方人则是直接、热切地阐述自己的喜好。这些通常会导致语言运用的不当与歧义。

(二)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事态度以及思维模式等。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例如,汉语表达讲究因果顺序,要先阐明事件的原因,才能得出事件的结果;但西方人在语言运用上就不太注重语序问题,而是将关注重点放在语义的通顺性上;中华民族富有极强的思维性和想象力,会在事物发展的基础上为其描绘广阔的发展蓝图,而西方人则注重事情的逻辑性,不喜欢天马行空,要求按事物的逻辑办事。

(三)认识差异

认识差异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认识印像,每个国家或民族在认识过程中,对一个具体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这些理解和认识又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中华民族认为在与人交谈时,要注重礼节,懂得循循善诱,才能展现自身的良好修养,但西方人则不注重框架式的交谈模式,他们往往无拘无束。

五、語用失误的有效性发展策略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为了有效减少语用失误,在学习者自身民族文化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学习教材,有目标、有计划地展示和语言运用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选择等。适度增加文化研读类相关书籍的学习与研究,充分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状况,在深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

(二)将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发展中心”,注重学生的自然选择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教师在教授语言运用相关知识时,应该切实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与建设者,而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语言统治者,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置身于现实的语境环境中,真正感受不同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勤于练习、敢于表达。

(三)转变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民族认同往往容易造成学习者对本民族语言学习模式的盲目崇拜,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习者用不同的发展眼光看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视角。例如,中国人更习惯于使用主、宾搭配的句式,“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改成“人们的生活被信息技术影响着”也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肖云萍.了解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04).

[2]李炜.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客观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Identity

MA Xiao-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Xi'an,Shaanxi 710122,China)

Abstract:Language is a basic conten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It is the link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 communication.which reflects the cultural exchanges,spreads information and the mutual benefi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oming of information age soon,various ethnic groups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People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Therefore,if we carry ou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there will be trouble and failure on the use of language. In this paper,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thnic identity and language based on relationship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failures and problems,meanwhile,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use are emphasized.

Key words:national identity;language use;causes of failure;effectiveness analysis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有效性分析语言运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思考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