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生态优化的环境指认与对策

2017-08-18 12:48康有黎周茂春
科教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大学生

康有黎 周茂春

摘要 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离不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水平提升。本文着重从大学生的学业、家庭、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危机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生态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84

1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现状分析

2016年5月,课题组在西华师范大学和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共发放9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8份。调查发现38.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焦虑”、“贫困”、“交往”、“恋爱”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危机强迫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态环境危机严峻。

1.1学业心理危机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是成正相关比例的,当学习任务紧张的时候(如期末考试、等级考试等),他们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从原来固有的“圈养”方式发展到现在的“散养”方式,使那些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习目标效率低下,陷入到学习受挫的心理阴影里,学生自尊心受损,心理落差大。调查表明,大一阶段考试不及格(至少一门)的人数高达41.56%,不及格人数中66.87%的同学感到心浮气躁与挫败感,仅5.9%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同时,高校学分制、重修制、降级制、弹性学制等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导致大学生对待学习产生消极的心理态度和抵触的情绪。

1.2家庭环境危机

随着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的不断增高,学生经济压力排在心理压力第一位。问卷数据显示,有78.88%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很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是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城镇亦有一部分),家庭特殊困难与一般困难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1.67%。这些学生学习之余不得不考虑经济困难对自身带来的影响,他们在同学、老师面前多数时候缺乏自信心,家庭经济的窘境给贫困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无形的心理压力。此外,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增大,也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背负着较大的心理负担。

1.3情感变化危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他们的生理基本发育成熟,受生物荷尔蒙刺激影响,男女同学对异性充满神秘追求心理。从调查分析的数据来看,因恋爱对其学习、生活产生影響的学生占49.86%,其中大二(占24.15%)、大三(占15.73%)居多。由于大学生的对社会认识比较肤浅,对生活体验不足,自制力反映迟钝,情绪也不能够自我控制,情绪与心理容易偏激和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不能积极正面地处理失恋的问题,性取向的非正常化、单相思、空想恋、自恋等情感失衡问题让心理敏感、脆弱的大学生产生困扰迷茫、生无所恋、自暴自弃的心理危机,从而陷在情感的泥潭,甚或迷失自我走上极端道路,给自己、家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4人际交往危机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当前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的大学生(部分属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他们多属“乖宝宝”、“学霸”,缺乏与外界的横向交流,因自身性格、生活情趣、价值观念的差异,他们在对人对事上态度缺少灵活性与包容性,遇到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显得手足无措。这些大学生第一次独自离家求学,在以自主适应为主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他们面临着全新的自我心理调适问题。从调查问卷来看,对学校环境不满意的学生占21.45%,深感孤独的学生占45.58%,不愿意或很少进行人际交往的学生占12.79%,有手机、电脑等依赖症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78.87%。面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大学生单纯的心理遇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长时间、多次数的人际交往的挫败中他们产生迷茫无助、压抑孤独、自卑苦闷挫败等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5就业压力危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产业集团化进程加快,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学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成正相关比例的,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往往承载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就业招聘时,用人单位设置的高学历、稀缺专业、是否985或211名校、自身靓帅形象等门槛把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人为排斥在招考的大门外,使他们丧失公平竞争的资格。在这种就业形势之下,“愤青”大学生对毕业即失业的担忧、愤怒、无奈等心理抵触情绪增大,就业压力危机凸显。

2大学生心理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

2.1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净化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预防心理疾患、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各高校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系统开设,并贯穿于大学学习全环节。教育教学中,各授课老师、院系学工作领导、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咨询教师等人员充分发挥纽带的互助作用,根据所筛查出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渠道(如课程教学、宣传展板、心理导刊、社区宣讲、校园广播等)密切关注、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践中采用多方分析学生客观心理、自我特殊人格的理解、心理危机的技术干预、人际交往沟通技能技巧、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培训与心理治疗技术等系列手段与方法,净化大学生健康心灵,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加强家校联动的亲情干预

家庭与大学生心理生态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紧密相连,学校(由二级学院学工负责人代表,下同)需重视家庭在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育人功效。首先,归建家长基本信息联络一览表(内含家长与学生联系电话、家庭人口数、详细住址、紧急联系人与单位、家庭异常情况、学生表现等等)。辅导员/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对接问题学生、特殊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情绪反应、特征表现、人员交往等方面的应对举措。其次,确定家长活动日。学校每月(必要时每周)定设家长活动日,并指定专人接待家长来电来访,解决家长的合理诉求,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生态危机转介与陪护的亲情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隐患与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动态,必要时家长到校进行亲情干预与转化。

2.3构建朋辈互助辅导机制

大學生心理生态优化积极作用的运用,需要以心理咨询作为介质,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等朋辈互助辅导机制作用。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纪律等方面会感到迷茫与无助,他们很少主动寻求学校、学院、老师等的专业帮助与辅导。而基层心理委员等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友谊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心理受压的同学对同龄同学没有太多的顾忌,这时可发挥心理委员等同伴朋辈互助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易被学生群体接受的分专题的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心理辅导与疏导,传递心理健康正能量。比如通过培训心理委员来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讲心理健康知识,留意周围同学的心理需要,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主动为同学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排解,帮助其走出压抑的低潮心情。因此,对于每一个单独的各具心理特点的学生个体,引入心理委员等朋辈互助辅导、疏解机制,对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教育辅导体系与提供全面的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意义重大。

2.4合理搭建大学心理生态健康服务平台

(1)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数据库建设,高校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针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CCSMHS量表与STOP-D筛查分析,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大二年级及以上大学生通过定期不定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分析其动态心理,并在各学院、各部门广泛收集重点关注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数据资料,建立起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并通报各院/系学工部门监控、预警、干预、联动。

(2)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心理辅导功能。大学生群团组织(如心理协会)可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骨干组成,精心设计群团组织辅导的内容与形式,把具有相同、相似、疑似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团体组织从不同侧面展开心理辅导活动,如举办心理危机预防系列讲座、心理故事演讲比赛、编写心理剧本、情景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优化大学生对危机公关的心理适应能力。

(3)开展多元的校园实践活动。针对大学生的单一、紧张的校园文化生活,高校可开展多元的校园实践活动,如举办名家专题学术论坛、心理危机辩论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环卫行动、爱心传递、下乡锻炼等生态实践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乐观进取的心态,疏解不良的情绪与动机;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对事物的应激反应能力,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