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毅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合唱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各高校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充分认识到了合唱艺术的教育价值,但是,许多高校的合唱教学和团队训练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缺乏规范的管理,对音乐素养的提升非常有限,失去了合唱教育的真正意义。本文分析了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目前高校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合唱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 合唱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50
1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合唱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合唱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各高校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充分认识到了合唱艺术的教育价值,纷纷搭建合唱艺术交流与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合唱教学,合唱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许多高校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合唱团,并且在世界的合唱舞台上有优异的表现,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成为了学校之间乃至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平台和传播阵地。
但是,高校的合唱教育发展并不均衡,高校的合唱教學和团队训练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有些高校合唱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规范的管理,只是随大流地组织了校合唱团,用以参加各种校际比赛。所以,合唱团的排练并不规律,以比赛为主,有比赛任务时就临时突击一两首作品,平时很难坚持常规性的训练,学生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对音乐素养的提升非常有限,也失去了合唱教育的真正意义。
2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合唱满足了学生的综合性艺术需求
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但是学生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压力,大部分学生都忽视了艺术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是较为缺乏的。通过调查发现,合唱活动在同学们之中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群体性特点,会增加同学们的参与信心,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另外,合唱活动讲究配合和精准,体现了个人服从集体的精神,进行合唱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而且加强了纪律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在合唱活动中,每一名成员都要参与到合唱的训练和表演中,每一名成员都要听从指挥,注意多声部之间的配合,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妙。并且,合唱作品往往反映了一定的生活信念和时代背景,通过优秀的合唱作品的练习,能够让学生通过作品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和生活,深刻体会社会意义,增强责任感。
2.2合唱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当下,很多大学生都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长大,种种环境造就了许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淡薄,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缺乏吃苦耐劳和抗压能力,缺乏团队协作和配合能力。
而合唱活动是一个团队活动,在合唱之中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合唱成员之间要轻声和唱,边唱边听其他的声部,做到与其他声部协调。合唱要求和谐统一,合唱使得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集体,任何不和谐的音符都破坏美妙的合唱乐章。
2.3合唱能够激发大学的爱国热情和审美情趣
合唱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群体艺术,一首优秀的合唱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从音乐中体会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通过音乐作品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目前,高校的合唱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都使学生们感受到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精神,切身体验当时战士们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传达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发奋图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歌颂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旋律让学生们在歌曲中受到感染、激发共鸣,体会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3高校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且缺乏稳定性
许多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和欠缺。而合唱活动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要求较高,合唱团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声音训练和合唱知识的培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培训的积极性还比较高,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但从第二年开始,学生的热情就会开始下降,甚至连基础训练也开始逃脱,学生反映合唱活动对成员的基本条件、意识素养要求都很高,练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难以达到标准和要求,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兴趣,选择逃避。
3.2合唱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高校的合唱团就是个学生的业余活动团体,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组织和管理。在团队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没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人员,出现组织涣散、分工混乱、活动开展毫无计划等问题,导致合唱活动无从开展。很多合唱团对成员也没有进行挑选和训练,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也很大,学生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方案。有些高校合唱团纯粹是为了应付各种校际比赛,没有指定规范的训练计划,有活动或者有比赛的时候就临阵磨枪,由于平时缺乏练习,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多声部的作品,甚至把合唱变成了齐唱,完全失去了合唱的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
3.3合唱作品处理缺乏艺术性
合唱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很大,优美的合唱旋律、乐观向上的情感内容和恢弘磅礴的气势都能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许多高校合唱团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只注重于比赛的成绩,过于急功近利,把获奖和成功当作唯一的目标,选择的合唱作品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准,一味地求大求难,忽视了作品的艺术表达,不注重作品的音乐元素,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美感,也难以体会到合唱的艺术价值。好的合唱作品应该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综合素质,而不应脱离实际,抛弃作品的艺术价值。
4高校合唱教育的发展路径
4.1完善合唱的课程内容建构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学科,并不是简单的齐唱和大家一起唱,包括丰富的音乐知识内容,要提升大学合唱水平,首先要完善合唱课程的内容建构。合唱课程可以由合唱赏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排练四个模块组成。
(1)合唱赏析。合唱赏析模块主要来丰富学生对于合唱知识的了解,给学生讲解合唱的起源和历史、合唱的不同种类和形式、合唱的发展趋势等,让学生对合唱这门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安排實践内容,通过视频观看或者现场观摩合唱作品和音乐会,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2)基础乐理。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否则难以完成合唱的任务活动,比如从基本的音准、节奏开始,逐渐增加到乐谱、节拍、节奏、音程等要素的学习,学会气息的运用和掌控,指导学生掌握不同声部之间的转接和连贯,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分析音乐,为合唱排练做好铺垫。
(3)视唱练耳。视唱练耳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模式,以听觉为中心,通过对音高音准、节拍节奏、和弦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建立良好的乐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并将其应用到将来的合唱实践之中。
(4)合唱排练。合唱排练是核心的教学模块,包括合唱的发声技巧、多声部的配合训练、合唱作品的演唱等,教师对学生的视唱、和声、身体律动等进行系统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合唱音乐进行美感的体会,培养学生演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合唱作品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合唱水平。
4.2设置合理的合唱梯队
合唱活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再加上大部分大学新生的音乐素养较为薄弱,合唱技能更是基本为零,直接进入合唱的正式学习会感到吃力和难以完成。因此,在合唱组织上,可以建立合唱基础班、合唱团预备班、合唱正式团三个进阶式合唱梯队。面向大一新生,可以首先开设合唱基础班的课程,给同学们讲解最基本的合唱知识和基础音乐技能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发掘一些音乐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在第二学期推荐进入合唱预备班的学习,(甚至有合唱基础特别好的可以直接进入正式合唱团的学习),其他同学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继续学习合唱基础班的其他课程模块。第三学期开始,从合唱基础班和合唱预备班选拔合唱团的正式成员。这样梯队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过渡,又保证了合唱团成员的素质和稳定性。
4.3运用现代化技术探讨合唱新形式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和技术化的社会,计算机也成为了合唱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同一作品的不同音域、不同速度或者不同声部的演唱效果。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歌模式,使得作品呈现更为准确、快捷。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乃至动画等多种模式的配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学习积极性,拓宽了教学的途径和空间,使得合唱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