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光
摘要 有关高校商科教学改革,在国内的许多相关研究中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阶段研究视野正逐渐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扩展到由社会相关组织参与的体系改革。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性综述占其多数,缺乏教学改革实践性周期验证假设。虽然认识到教师挂职企业锻炼对教学改善的重要性,但尚没有形成对诸如教师科研方向、教学新型团队建设(企业角色的参与等)、课堂企业案例的来源、课堂教学方式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主题、作业主题、创业创新活动主题、毕业设计主题及读书活动主题选择的影响等具体结合点的整体框架涉入探究,对达成教师挂职企业锻炼特有的市场衔接教学效应不能充分体现。基于此,本文将在影响挂职教师所授课程知识结构、科研方向、教学自主案例的来源及学生实习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挂职企业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31
1对教师所教课程知识结构的影响
实施专任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的“兼挂职工程”,是开放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它对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促进校企务实合作,助推企业成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进入企业挂职之前,课堂讲授基本是平铺直叙,有重点也是基于教材的安排与提示。哪些课堂知识该讲,哪些可以少讲,哪些是与学生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这些基本没有底数。一句话,就是在课堂知识结构中缺乏通过企业实践可以验证的、该学的真正重要的知识。下面就以两门课中的教学体会为例。
企业文化课堂中的应用。在以往的课堂知识结构授课时,仅局限于书本提供的概念、理论及理论应用,并且由于该课堂整个知识体系都是国外学者构建的,其不同的文化背景直接导致在理论应用上,难以与我国的企业文化实践有效对接。如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中的“企业作风”与“企业精神”,由于发达国家经历了二百年左右的工业文明,其职业化水准已经是员工的必选项,即一入职,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就会很快体现出来,所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几乎就不会出现诸如“企业精神”或者“企业作风”之类的核心理念词汇。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大多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现代企业雏形,基本都处于早、中期工业化阶段,员工素质的现代性发育不足,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新入职员工在职业化养成过程中的理念引导作用,因此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必須包含诸如“企业作风”之类的、强化员工职业素养的理念。如在河北省XXX房地产公司挂职锻炼期间,发现该企业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中,就存在“企业作风”或“企业风尚”等词语,当就此问题与该企业齐总交流时,齐总说得很简洁明了:“就靠这些提醒我的员工们,怎么干事才像个事,我是军人出身,我的企业就得有个像样的作风,要不这样要求,这些员工就会散漫成性。”
组织行为学课堂中的应用。如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部分,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关键词,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但书上所提供的激励理论,基本都来源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假设与实践,其应用平台也都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社会背景下。如激励中的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薪酬属于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而不能带给员工真正的激励。但在中国目前的薪酬实践中,薪酬主要还是作为激励因素起作用,最起码应该是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这主要是源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现状决定的,即“钱多钱少”既是经济因素,也是社会因素,这里既有“里子”问题,还有“面子”问题。另外,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也是人们特别关注薪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天津xx钢铁公司挂职期间,发现几乎每一次的工资调整,哪怕是微调,都会引起员工的心理震荡,基层工人经常说:“哪怕是差一块钱,也会影响我的情绪,不是钱的问题,是面子的问题。”
2对教师科研团队与方向的影响
对于高校院系教师的科研方向,一般在选择上采用学科队制,即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大类上有个基本方向,再根据个人的专业基础及前瞻性的研究视角,确定个人细分研究领域。作为研究型大学,教师肯定应在理论研究上有所为。但作为商科院校,教师科研方向的选择却和企业实践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在企业兼挂职期间,以项目制的方式为企业服务,使所有参与项目的教师在统一项目的背景下,不仅加深了对彼此学科基础的了解,更加深了对个人学科研究方向的认知。
对科研团队的影响作用。一个科研团队的形成,既有其组织设定的形式,又有其自然形式。上述所谈以项目制的方式形成团队,应属于后者。这种方式由于基于项目时间的约定,需要参与教师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产生强度较高的互动频率,直接导致彼此之间学科知识体系的碰撞,进而在影响个人知识结构的同时,对个人在科研团队中担当何种角色予以基本定位。
对科研团队方向的影响作用。一个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的确立,一般与课题组对学科前瞻的认知与把握有很强的相关性。对学术前瞻的需要,不仅有高校教师,还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这些给高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验验证平台。如企业文化学科的产生,就是美国学者深入美企与日企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比较研究,才得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企赶上甚至超过美企的原因,即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第一次作为竞争力要素,体现了日美的差距。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凡是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应是时代背景问题的体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了企业共性问题,也可能产生了高校相关学科教师的学术前瞻需求问题。如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遇到文化理念定性不准,核心理念基本无法达成企业竞争力的初衷等共性问题,这就促生了高校相关学科教师对这个方向的科研投入。
3对案例教学的影响
通过在企业兼挂职的实践,能将在企业实践中获得的真实管理案例移植到课堂上,使书中的理论有了鲜活的个案来体现。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管理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的本土案例有了来源,使学生不仅能够基于本土文化背景来理解管理理论,还能够通过挂职教师的课堂描述,能较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现状。这样就达成了通过商科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目的,即通过改善和丰富挂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而再通过课堂传授,知晓哪些知识该多讲,哪些该少讲,最终改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过程要素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实习案例等方式。如:在课程的每模块学习之前,教师给出一个取材于企业挂职期间获得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介绍企业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和某一期间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等基本案情,由学生针对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实训操作。通过挂职教师的自主本土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更具有针对性,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促进职业能力的逐步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结论
本文通过影响挂职教师所授课程知识结构、科研方向、教学自主案例的来源及学生实习等方面展开探讨,展示了高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学诸多方面的影响效用。其中,既有通过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文化两门课的应用,体现了对企业兼挂职教师所教课程知识结构的影响;又有通过帮助挂职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初步达成科研团队角色构成及方向选择的目的;再有就是有效补充了作为商科院系急需的自主教学案例库的来源。
在目前高校倡导的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背景下,《关于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学影响效应的探析》是我们教改课题组,对各挂职锻炼教师对教学影响的体验性总结,再一次验证了“走出去”对高校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