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阅》为例,看基于“工具性”的“人文性”为轴心的教与学

2017-08-16 04:30:41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小学梁敏娴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起因工具性学科知识

文/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小学 梁敏娴

以《检阅》为例,看基于“工具性”的“人文性”为轴心的教与学

文/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小学 梁敏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人文性。把“文以载道”简化或绝对化为或者误为“道德”,所以语文课搞得像品德课或道德教育课。语文教育终极目标是伦理建构、性情陶冶、价值建设、理想建立、美学熏陶、境界提升、人格完善。在这里语文的伦理性作为语文的唯一价值或绝对价值,而忽视甚至放弃语文的学科价值。所谓语文课程知识就是把语文学科知识转化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它的基础内容仍然是语文学科知识,但又不是单纯的语文学科知识,而是对它们进行加工、重构,形成课程知识,即指向语文教育目标、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教需要学、可以教可以学和值得教值得学的语文知识。这样的知识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调整、增减、变序、转化、提炼和改造的成果。所以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设计。

一、以人文性为出发点的设计

《检阅》的第一次设计,抓住“爱的教育”道德“两难法”的角度出发,是从道德教育出发,不是语文的学科特性出发,“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核心特征来教学。

二、以工具性为出发点的设计

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的环节和目标中体现出来。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语文知识活动抓住文本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知识学习行为,通过语文知识活动从感官感受转向心理感受的过程。

三、基于“工具性”的“人文性”为出发点的设计

(一)厘清思维架构,整体设计

《检阅》一课以“事”为核心记叙性模式结构来解读课文。发现“事”来找工具。把普适性结构可视化。根据可视化挖掘事理,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存在的道理——做人做事。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检阅的第三次设计,抓住本单元是写“事”的单元出发,先建立“事”的普适思维图式(图一),统整教学活动。在根据普适性图来建立本课“事”图(图二)。

图一

图二

(二)树语文的“事”,找语文的“器”

1.对语文教材内容处理的几点做法

(1)可以让我们做哪些事?(2)我们应该做那些事?(3)我们能够做哪些事?(4)我们必须做哪些事?

(三)目标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整体设计和找语文的“器”原则,教师首先静态上的整体思维可视化任务、作品、流程来呈现“教与学”的整体,有利于检视自己的目标活动,减少纷扰。为此,在教学活动实施前做好“设计图纸”。(图三)

图三

(四)课前准备

1.目的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写一件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事,认识写事基本要素。

2.通过比较自己写的事与作者写的事异同,学习写事的方法。

3.课前任务。

(1)以“一件(高兴、难过……)的事”为题写一段话。(2)要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篇幅不限;能够标出或说出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收集学生作品。

(1)做SWOT分析。(2)运用SWOT分析结果:确定小组学习的分组;确立“探究如何写事”的学习主题;确立学生小组经验分享角色;确立学生作品和作者文章比较的要素。

(五)实施课程

1.读文章,了解作者思路。

(1)小组每个组员作品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读文章标注出“起因”“经过”“结果”部分比较。(2)小组汇报“起因”“经过”“结果”的异同。(3)总结写事的基本思路:“起因”“经过”“结果”。

2.读文章,了解作者文路。

(1)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和作者会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读文章,探究与作者不同和相同的原因。

3.读文章,理解作者文路。

(1)场面描写。(2)人物描写。(3)分角色理解字、词、句、段。(4)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文本表达。(5)汇报分享探究成果。(6)反思学习过程。

4.学后实践。

(1)向同学、作者学习写事的文章表达方法。(2)重构“一件(高兴、难过……)的事”。

5.整体认识“事”。

《检阅》一课,课程落脚点引导学生认识童年小“事”,成长大“事”。大事关“我”事,国事关“我”事,“我”事处理好,大事无乱事,国事变喜事。

基于“工具性”的“人文性”为轴心的教与学,每一步在落实目标,每一步在检视目标,每一步在训练学生的能力,每一步看到学生的成长记录,每一步形成思维能力。避免教学盲目性,融合知识含语文知识和非语文知识、语文核心活动、语文阅读、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四大板块。以知识为导向,寻找或制作学习工具,讲学习工具变成自己领悟人文性的用具,融入独特的情感,赋予不同的生命特征,学生主体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生成独有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起因工具性学科知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品读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水上消防(2020年1期)2020-07-24 09:26:0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4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