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
摘 要:中学历史课程,是学生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奠定面临着转折点,有必要借助充分的历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客观运动与发展历程,可见这是拓宽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考习惯的重要一环。而活动课是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单纯的理论、切身体会历史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教学;历史教育;活动课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针对社会的客观运行与发展展开阐述分析与探索,对于思维的拓展及知识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步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学习面临转折点,利用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可感世界的认知,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为后续每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历史活动课意义分析
步入中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进入了转折点,为确保学生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后续每个阶段的学习,校方与教师都应当更加注重对各科教学的改革,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发散的思考习惯以及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应当利用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摆脱应试思想长久以来的影响,才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摆脱限制,步入新的阶段。但当前我国教学体系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只有以创新思想改革历史教学,确保历史活动课更具实效性,让学生成为博古通今、涵盖广泛的优秀人才,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只有针对历史互动课的改革展开分析,才能真正确保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体现,帮助学生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这便是历史活动教学的意义所在。
二、中学历史活动课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方向错误
教学目标是每一科目教学的核心因素,只有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确保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但是鉴于长久以来,我国各科教学都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历史活动课也难免受到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而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只有摆脱更多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内容去切身感受历史。
(二)教学创新性不足,不符合教学需求
活动教学本身便是在教学改革创新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所以应当是十分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学需求的,但由于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本应当特别符合新时代教学需求的活动教学也被应试思想所影响,进而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性。这与历史活动教学本身的特色是背道而驰的,显然是不利于教学实施的。
(三)教学主体认知错误,导致学生的需求被忽略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都是重要的事实,历史活动教学更要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学生的喜好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才能够确保教学的实际意义真正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学态度与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中学历史活动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更清晰
要确保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最终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活动教学亦是同理,利用活动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当最先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之下,许多教师早已无法对教学目标正确进行思考与认知,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要确保历史活动教学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扭转陈旧的观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教学真正具备实效性。就教学的实质来分析,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学,最终目标都应当是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获得怎样的分数或者记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而是通过针对历史客观发展事实的探索,加深对我国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细节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短剧演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身比较感兴趣或比较了解的历史事件,编排剧本,揣摩相关人物的感情,并通过真实的演绎最大限度去还原场景、剧情安排以及人物揣摩、演绎最为出色的小组即视作优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为确保剧情精彩,自然会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比起让学生单纯去记忆、去背诵、去追求分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教学积极性,最终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创新活动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符合时代需求
历史活动教学是一种灵活性的教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历史活动教学也应当跟随时代趋势及时进行改革,才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教师在规划活动教学之前,应当首先了解当前流传最广泛的要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让活动教学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目标。例如,在当前的时代趋势下,教师可以将当前传播最为广泛的直播要素融入活动教学中,校方可以和多处历史景点以及博物馆达成合作,定期开展针对历史知识的直播讲解活动,让学生能够看到更多因距离遥远而无法轻易看到的,历史存在的证据。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职业体验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一次作为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的感受,能够到博物馆实景体验更好,在课堂上根据影像或图像进行模拟,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将自身的身份转换到讲解员的位置,去加深知识理解,并学会分析表达。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为了确保讲解质量的提升而主动去加深了解,并学会组织语言,将史实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归还学生主体地位,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了解到的一项基础认知,但是受到固化教學体制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我国的教师来说并不是最普遍的认知,反之多数教师都更注重自身的思想主导权,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在经验、知识含量等方面,都不可能与自身相比,所以自身来支配的教学才是最合理的,但是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建立以及个性的体现,这是很大的疏忽,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规划教学时,应当放低自身的位置,给学生更多信任,更加重视了解学生的喜好、个性与需求,这样会让教学更加灵活。例如,在规划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考虑到学生近来最感兴趣的、乐于探索的要素。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与破解难题的欲望都很强,如果教师将历史事件与课题布置成为学生去侦探、侦破的谜题,开展谜案破解的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投入侦探角色,更加积极地投入一步一步破解谜题的乐趣中,这种快乐积极的解谜过程,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具体过程、情感体验以及轨迹,这是为了切实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和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针对性的历史活动课评价表。在评价表中,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个人学习表现,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与人合作、倾听他人以及所任角色的表现、学习的具体成果。这样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且通过评价来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实际评价中,需要全面的尊重学生,并且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
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奠定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化学生对外部世界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排除陈旧的教学思维,让活动教学更加灵活创新,让学生在历史相关活动项目当中加深对历史发展的了解,眼界得到拓展,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丰富思想财富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显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活动课有效性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孙义荣.中学历史活动课开展状况调查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