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锋
摘 要:高中时期的教学是承上启下的,是学生对基础学科进行学习的最佳时期,为了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习题的作用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习题就成为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能让学生查找到所学知识的不足与欠缺。但是对于习题教学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忽略了灵活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措施
在传统的认知中,习题是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必要延伸,并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物理教学非常多的时间,甚至有的地区能达到一半以上。而有的教师还在物理习题的难度上大做文章,让原本已经很难的习题再增加难度,这不仅占用了学生更多的时间,也让学生产生物理难学的认识。这些问题都形成了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矛盾,所以有必要进行优化。
一、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习题教学有其重要作用,但不可忽略它存在的问题,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教师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认识上的错误
这个问题普通存在于中国的教学系统中,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只有数量多、高难度的习题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知这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习成本,动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难的题还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
2.学生解答习题存在误区
学生在做大量习题时,一般都会存在做得多而想得少的情况,只按照固有模式来解答,遇到新题型时,就解答不出,过于死板。而有些学生答题的目的并不明确,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在做习题时往往会过于求快,不重视运算过程,结果即使做错也不知错在哪里,不利于之后的改正。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措施
1.发挥情景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物理的理论数据支持大多都来自实验,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物理实验,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为情景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更敏感地接触到所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更直接地了解定理与理论的来源,并能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和实验成功后的喜悦,物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和概念。
2.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自主思维能力
很多教学方法都采用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默默做笔记的传统模式。这种方法也被很多人笑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老师只顾将课讲完,而学生只机械性地死记硬背,没有达到学習的真正目的,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它本身就较为难学,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必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更多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像在学习“摩擦力”时我会出这样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其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素是0.5,动静摩擦力相等,如给物体一个水平拉力,分别为4 N和15 N时,物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是多大。这样给出两个或多个可变因素,让学生自主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对问题的看法,给出自己的答案,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了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潜意识中对问题的多角度分析。
三、在习题中设置陷阱,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高中物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定理概念特别多,又相对复杂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很难将其具体化,在理解上难免存在差错,所以就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及时纠正,以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所以在进行相关习题教学时,可以试着给学生设一点小陷阱,让学生先了解到什么是错误的认知,然后再进行纠正,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上当”之后对真实的答案记忆更深。
像进行“加速”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会给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一辆汽车以10 m/s行驶3分钟后刹车,刹车为均匀运动,加速度为5 m/s2,刹车5秒汽车行驶距离。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很多学生就会利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当然所得出的答案都是错的,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问题没有了解清楚,对刹车的物理条件不了解。其实汽车刹车2秒后就会停止,不会行驶到5秒。所以学生在经历这样的“陷阱”就会对类似的问题记忆更深,也加强了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它的作用,又有它的弊端,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想要达到平衡,既能发挥它的作用,又能去除它的弊端,就要做好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它更合理更优良。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景元.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