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山
【摘 要】小学体育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若想顺利完成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兴趣培养;疏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83-0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只注重数学、语文及外语等学科的教学,对体育课漠不关心。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一、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解析
1. 小学生生理特征解析
小学生年龄在7岁到12岁之间,这正是身体发育与骨骼成长的最好时期,此时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2. 小学生心理特征解析
小学生不成熟,想法还很幼稚,在没有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下,自身情绪难以掌控。与此同时,小学生的阅历浅,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未接触的事物都感觉很新鲜,求知欲望强,但意志力较差。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全面的了解,并积极培养和疏导其体育兴趣。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喜欢好玩的游戏或娱乐型项目,因而进行体育授课时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总是活泼好动,天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大多数人认为,小学生天生喜欢体育活动,并不需要进行后天培养。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基础阶段,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了解自身的真正需求,所以更应该积极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特征,正确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健康状况。
三、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疏导方式
1. 语言诱导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心理不成熟,对事物的本质还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小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列举相关人物的优秀事迹,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进行正确的身体锻炼。还可以对积极表现的小学生进行语言上的鼓舞,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教师榜样法
小学生体育成绩的好与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莫大的联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很重要。教师若想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并及时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多列举一些运动员或体育明星的优秀事迹,使小学生有自己的远大目标和伟大抱负,并及时进行身体锻炼。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3. 教学革新法
若想使小学体育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对其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授课时,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小学生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制定出适合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四、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及疏导的建议
1. 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学习质量的好坏与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疏导。首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多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单一的模式,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在布置场地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相应的体育器材,这些新鲜的事物可以吸引小学的注意力,从而喜欢上体育课。例如,在上障碍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弯下腰摆成“山峰”的形态,几个学生围坐起来组成“山洞”的样子,用垫子造成“沙滩”的模式,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就需要越过“高山”、钻过“山洞”及跑过“沙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参加活动,而且能愉悦身心。
2. 改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主动地讲,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听,在日常教学中缺乏交流与沟通,以至于小学生缺少对体育课堂的认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改变角色,积极引导并鼓舞小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使其成为体育课堂上真正的主角,进而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 改善教学模式
若想真正改善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及单调的教学模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出更多吸引人的教育活动,丰富其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娱乐性,其中游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模块,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和好胜的心理,利用游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快速跑时,体育教师可以改变上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二人三足跑”、接力赛跑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跑步的乐趣。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分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也可以加入一些现实情境,如前段时间很受小学生欢迎的“奔跑吧兄弟”的娛乐节目,可以根据这个节目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撕名牌”的游戏,这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游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4. 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有点肥胖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扔铅球等力量型训练,这样不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从而使其加强对体育课的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离不开体育教学,若想真正将体育教学的成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及时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有利于今后健康生活与顺利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广辉.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学周刊,2016,7(2):188-189.
[2] 王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6,26(5):77.
[3] 成士明.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24(1):205.
[4] 李海芳.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25(3):200.
[5] 王广辉.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学周刊,2016,29(7):188-189.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