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明确家校合作的内涵、特征,阐述中职学校进行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并论述具体的合作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家校合作 内涵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60-03
家庭教育是中职教育育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学资源,家校合作是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获得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值得每所学校深入探讨。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及特征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校合作的内涵,其中马忠虎教授提出家校合作的定义,获得了较多学者的认同。他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美国艾普斯坦(Epstein)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经过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不同方面对家校合作内涵进行拓展,达成了共识:一是家校合作的共同服务对象是学生,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三是家校合作離不开社会的整体环境,它是家校合作的第三方要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家校合作的特征
一是目的的统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学生是促使两者深度合作的纽带,没有学生这个对象,就不存在家校合作这种形式,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二是双方的平等性。家庭和学校都是促使学生成才的主体,双方应有平等的地位。学生在家中,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分主次、先后,只有在家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三是活动的交互性。家校合作的本质是双方的互动,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不是家庭或家庭对学校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双向、交互的影响。四是沟通的理解性。家庭和学校在双方的交互过程中,有理念、措施、内容等方面的偏差,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各自明确自己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二、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有各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1)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强,学生在学校中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还可以养成高尚的情操。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师,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然而学校是一个集体场所,教学是属于集体活动,很难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学校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教师与学生缺乏生活纽带,难以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是父母比较了解学生的个性,教育更容易做到针对性;二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亲密,子女与父母之间建立了信任感,父母更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三是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教育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有效地将教育内容融入生活中。但家庭教育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较差,随意性居多。部分父母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同的父母所教育的内容各不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标准。故家校合作,有利于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二)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处在 15-18 岁阶段,身心还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缺乏监护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走偏”。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中职学生依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过中考的筛选将他们分流到中职学校,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不自信,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养成了上网成瘾、玩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中职学校的管理,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港湾,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失效的一种表现。凭借学校的管理与教育,难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位,需要借助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端正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受现有条件的约束,部分中职学生的父母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有的忙于事业,无暇关注中职学生的成长;有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导致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学校可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协助父母做好中职生的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与此同时,让教师全程参与家庭教育,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个性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校的参与,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父母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途径
(一)转变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增强家校合作意识
一方面,学校要转变对家庭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决定家校合作成败的关键要素。管理者是中职学校政策制定者,是家校合作的有力推动者。他们如果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采取消极的态度,则家校合作就不可能收到实效。因此,中职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家校合作。在做好家校合作的同时,要做好家校合作的宣传,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表彰会议等方式,提高教职员工家校合作意识,使他们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并以积极姿态,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合作;要不断转变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看法,让教师意识到家校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是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具体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要多关注学生及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需求,采用各种力量,获取家长的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另一方面,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事务。利用各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让他们摒弃“教育责任的绝对分工”观念。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父母也是责任的主体,父母不光要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要与学校一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家校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校活动贡献力量。
(二)加强家校组织机构建设,推动家校共育制度
一是组建家长委员会。由中职学校牵头,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家长委员会,委员在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学校均衡各种职业背景、家长的教育能力及有无时间参与而最后确定。班级家长委员会 5-6 人,年级家长委员会 8 人左右,校级家长委员会约为 15-20 人左右,为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智力保障。二是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责,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明确方向。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与家长沟通,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同时号召家长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并给予一定的协助;参与学校教学、教育的管理,结合学生的课外表现,向学校反馈意见,为学校教学目标、内容的调整提供参考;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如及时了解学校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决策,掌握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协助学校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促进学校稳步发展。三是制定家校共育制度。根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制定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对家长委员会实施有效管理,约束成员的行为,有效激发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的队伍中来,为推动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家校交流渠道,创新家校合作模式
一是搭建家校有效沟通的平台。信息化社会,中职学校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家校交流与合作信息化,通过技术手段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的有效沟通。搭建的平台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功能:1.学生学习、生活实况传输。通过平台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实况传输给父母,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2.实现家长网上学习,提升家教水平。在平台中对家长进行教育、家庭生活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宣传与教育,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生理、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有效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平台中设有讨论专区,针对家长感兴趣、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定期进行整理、分析,并请专家进行解答,争取获得更多家长的信任与支持。3.实现教师远程家访。中职学校很少进行家访,导致学校与家庭之前的沟通不够,缺少互动。利用这个平台,班主任可以对优秀学生、心理困扰学生、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访问,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现状,以提供更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难题。4.构建班级博客。平台中可以给予每个班级一个空间,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的相关文件、照片、文字、视频上传到班级空间,学生及其家长可登录进行阅读,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
二是开通家校合作热线。中职学校通过热线,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特殊事件、学生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并向家长提出建议、要求或希望,力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三是家校互访。中职学校每年度安排班主任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同时邀请部分家长进校参观,与教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四是家校互动。中职学校利用每年度“职业教育活动周”,邀请企业、家长参与活动,增加学生及其家长对企业的了解,搭建企业与未来员工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不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授课,提升家长的素质。
四、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確学校、家庭在合作过程中的职责与权利
学校与家庭是促使学生成长的主体,双方在教育层面上并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但是在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在教育过程中所需履行的职责不同。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合作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合作制度,明确双方职责、权利,避免双方出现互相干预,甚至侵权现象。同时,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保证家校合作顺利开展。
(二)拓展家校合作内容的深度
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合作内容要避免单纯从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角度出发,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纳入家校合作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增加学生心理发展、学业成绩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等内容,多从学生、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真正通过学校促进学生成才,促进中职学校发展。
(三)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关注家长素质的提升
学生家长是家庭方的主代表,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影响家校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中职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家长的合作能力,要积极吸纳部分优秀的学生家长,发挥榜样力量;同时帮助那些缺乏合作能力,但又有合作意愿的家长提升能力,最终形成一支推进家校合作的队伍,为家校合作提供人力保障。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新模式,其通过营造家校合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培育学生,提高了学生素质,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汪增荣.高校家校合作的德育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丁伯正.试论家校合作[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岳 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6]梁 霞.家校合作——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谢志平(1984— ),男,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