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彪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3)
巧用等效法快速分析滑块木板共速问题
鲁 彪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3)
在众多力与运动的模型当中,滑块木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型,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镜率极高,且难度较大,近几年全国卷在压轴题中经常考查此模型。关于滑块木板模型的物理过程复杂,尤其是判断物块与木板能否以相同速度一起运动,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通过等效法将粗糙地面转化为光滑模型,根据临界条件可迅速判断滑块木板的运动状态。
滑块木板;共速;等效法;临界条件
滑块木板的经典模型如下: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B,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A,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物块与木板均处于静止状态,假定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分析物块与木板的运动情况。
图1
当F很小时,A和B一起运动,此时他们是连接体,整体在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匀变速运动的动力来自于B施加的静摩擦力。
下面我们研究地面不光滑的情况,如图2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B,木板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2,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A,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假定物块与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开始时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向右的初速度,且在木板上还受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图2
下面通过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压轴题来验证此种方法的优越性。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图3
(1) 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析:(1) 该题与本文中讨论的基础模型相同,第(1)问较容易,由题意知,物块轻放即初速度为零,而木板初速度v0=5m/s,一开始就会发生相对运动,物块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板在两个方向均朝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种匀减速运动到0.5s时发生变化,加速度改变了,联系物块在做加速运动,该时刻必然对应二者共速,这是此题的第一个难点。一旦攻克此难点,就可以画出物块在前0.5s内的v-t图,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迅速解出物块与木板以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 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在t1时刻后,即两者共速后能否保持相对静止,按照前述分析,物块和木板共速后只需比较μ1和μ2大小关系,此题中μ1<μ2,故共速后物块与木板必不能维持共速,二者都会减速,且木板加速度更大,即减速更快。运动过程分析清楚后,列方程就相对容易很多。
图4
可见,对于物理问题的研究要把握本质,将问题模型化,从而得出普遍的判断标准,可快速分析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滑块木板模型中,将地面摩擦力等效成一个恒力就可将地面光滑与粗糙统一起来,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魏廷智.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Ⅱ卷)第25题的多种解法的思考[J].中学物理.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