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2017-08-06 08:42刘方涛闫巧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力竭骨量骨质疏松症

刘方涛 闫巧珍

云南省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会随之上升3~4倍[1]。近年来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为重点,同时将维生素D及钙剂作为补充基础[2]。大量基础性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组成作用,而适宜的运动量能有效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强骨密度同时改善骨代谢[3]。我院为探究不同功率的自行车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对30例患者进行了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文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8.4±3.7)岁;体重56~72 kg,平均(62.3±4.1)kg。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0±3.9)岁;体重55~74 kg,平均(62.0±4.5)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女性50岁且绝经一年以上,男性65岁以上;(2)经DXAs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3)均采用保守治疗;(4)受访者知情同意并配合调查。排除标准:(1)未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2)神志不清,智力障碍;(3)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完成干预者;(4)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者;(5)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肿瘤、结核。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4]: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以骨密度测量为基础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作为我们的参考。正常:BMD(骨密度)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骨密度在一个标准差之内(T值高于-1)。骨量丢失:BMD值低于正常年轻成人的骨密度在1到2.5个标准差之间(T值在-1到-2.5之间)。骨质疏松症:BMD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T值低于等于-2.5)。有过1次或多次骨折经历的都肯定有严重的或确诊骨质疏松症。

1.3 测试方法

1.3.1起始负荷: 女子/ 男子, 80 W/ 100 W。

1.3.2递增负荷: 3 min 递增法(3 min 法): 女子/ 男子分别为 3 min 递增 40 W/ 50 W 至力竭;1 min 递增法(1 min法): 女子/ 男子分别为 1 min 递增 20 W/ 25 W 至力竭;线性递增法(线性法): 30 s 递增 10 W 至力竭;两组患者自行车车速控均制在60m/min。(力竭判断标准: 1) 当强度达到一定后,VO 2 max 不再随心率增加而出现平台;2) 呼吸商>1. 10, HR 大于 180次/ min, Lac>7mmol/ L;3)体力达到力竭,受试者能保持原有的运动速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进行记录,包括骨形成指标(BGP)与骨吸收指标(U-Pyd/Cr)。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L1-L4的BMD为(1.23±0.03)g/cm2,左侧股骨颈的BMD为(1.01±0.02)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3±0.01)g/cm2、(0.94±0.0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情况Table 1 BMD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g/cm2, μg/L, nmol/mmol)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1

Note:*vs Observation group,P<0.05;**vs Observation group,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比较,详见表2。

观察组治疗后髋部的骨密度为(0.70±0.17)g/cm2,腰椎正位的骨密度为(0.95±0.28)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2±0.12)g/cm2、(0.84±0.10)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n changes in bone dens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g/cm2, μg/L, nmol/mmol)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1

Note:*vs Observation group,P<0.05;**vs Observation group,P<0.01

3 讨论

想要保证骨骼的健康,可通过运动进行,不仅能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骨密度,同时能改善患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不同时期进行运动时的效果是不同的[5],儿童时期运动能提高骨量,而成人时期运动则可获得骨量并对其进行保存,老年进行运动则能保存骨量并有效预防其流失。所以不同的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的不同对患者骨密度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6]。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就包括骨密度,而骨密度的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同时也能预测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参数的提供。相关研究指出[7],通过增加骨峰值能有效延缓并降低骨量的丢失。

通常进行运动时在对时间与频率上的标准并无统一,通常以患者自己感觉不疲劳、耐受即可[8]。通过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患者运动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骨应力的刺激越大,能有效维持并提高骨密度的含量。但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可过长,且频率也不可过大,或产生负面效果。若想要改善骨密度必须要让患者运动的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一旦停止运动后患者骨质中的矿物质能明显降低,甚至会低于原来的水平,所以通过运动来提高骨密度的效果具有可逆性,但是运动必须持之以恒[9-10]。本次研究发现,通过递增负荷功率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与骨形成、骨代谢情况(P<0.05),观察组治疗后L1-L4的BMD为(1.23±0.03)g/cm2,左侧股骨颈的BMD为(1.01±0.02)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3±0.01)g/cm2、(0.94±0.0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髋部的骨密度为(0.70±0.17)g/cm2,腰椎正位的骨密度为(0.95±0.28)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2±0.12)g/cm2、(0.84±0.10)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的骨密度与骨吸收,对预防患者的骨折具有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力竭骨量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12h内大鼠肝脏NO含量的变化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百合对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肝脏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心多大才好
富硒板党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