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2017-08-04 18:46顾笑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教学理念小学音乐

顾笑笑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和生活化的课外作业等环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轻松而愉悦地在生活情景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从而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1-02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在于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语感和听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应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英语教学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一、学习环境生活化,拓展英语教学空间

1.要重视校园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建设,营造一个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英语的良好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

(1)学校尽量做到双语化。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英语的存在,时刻有英语印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标牌双语化。如: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eachers office等等。校园标语双语化。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Please walk carefully” 等,有的还可配上富有童趣的图画。

(2)班级布置英语化。教室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物品都会“说”英语。墙壁上可以贴许多动物、水果的图片,每一张图片下都有一个英语单词或英语句子,单词句子和图片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五彩缤纷、富有个性化的图案和英语书写会增强吸引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

2.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让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英语,时刻成为英语学习的内容,制作英语小标签,比如bed,clock,table,chair,flower,radio,light,vase,plate,cup...贴在具体的物品上,并可摘一些英语的名句,悬挂在家中,让家充满浓浓的英语气息。

3.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英语也渐渐变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店名:KFC、JOJO、Macdonald's Discos 等,超市中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商品的说明书上的Made in China…这些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即使英语动画片里大部分语言是他们听不懂的,他们还是抗拒不了鲜艳的色彩、可爱的人物和神奇的故事情节,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学英语。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所以,我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角色,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配套的英语光盘,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将会对英语越来越有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英语作业生活化,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1.听一听、说一说

培养听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经常收看电视英语教学、VCD盘中的英语节目来锻炼听力,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全神贯注,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简单地复述,这样能逐渐达到听说练习的目的。小学生都乐于自我表现且表现欲强,在生活中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尽量用英语与他人交流,逐漸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如:每天坚持与家人互致问候语;在班里制定英语交流制度,组织学生用英语相互问候;课前几分钟free talk;课前唱英文歌曲,开展班级英文歌曲比赛,评选出“小歌星”;或举行英语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学生们兴趣高涨。

2.读一读、写一写

生活中除了可以朗读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读一些课外报纸杂志,收集英文报纸中的故事、消息、广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了拓展教学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在学习了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subject /sport /animal?等话题后,我布置了让学生课后当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使其能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和英语的魅力,最后还要做一回“小记者汇报”

3.猜一猜,比一比

学生有兴趣的东西,才能学好。而小学生比较喜欢猜谜语。可以每人创作一本英语谜语集。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英文的小谜语,小谚语来一个猜一猜、比一比的活动,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视野,了解西方的文化风俗,提高自身的修养。

(责任编辑 刘 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

田光兰

务川自治县涪洋中学,贵州 遵义 564300

摘 要 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实现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的学习目的。为了更好地在初中思想品德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宗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会学、乐学,完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快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2-02

快乐的感受是学习顺利进行的情感基础和保障。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尤其喜欢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基于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所教授的内容采取快乐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借助学生对某种活动的全情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理论讲解,努力为学生创设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兴趣的角度促使学生乐于政治学科的学习。

一、积极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实现政治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隨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必须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落伍的教学层面上,要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善于学习,放下老师“唯我独尊”的架子,努力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政治学习当中,针对所学的知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愉悦的,是人性化的。最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样课堂教学气氛才会充满情感和快乐,教师讲得动情,学生听的有味。再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对知识点才能领悟的更加深刻,才能学的透彻,学的到位。另外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面对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面对学生的不足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而是让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缘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搜集并使用充分的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若想顺利地搞好“快乐教学”,少不了“快乐”的素材。其实快乐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认真留心,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案例,经过筛选和整理,就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运用效果。例如,在学习“生命可贵、珍惜生命“这一内容时”,我便很好地结合了现在中学生中存在“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受一点挫折就要跳楼”的案例,认真地讲解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世界会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在生命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号召学生去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后,虽然在一开始心里有些沉重,当老师讲解之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珍爱和自信的表情,觉得生命在于快乐,在于奉献。看得出,学生对“生命可贵、珍爱生命”这一知识点理解的很到位,并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好的借签意义。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学中,这是快乐教学的关键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普遍使用,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视频,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效借助多媒体的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在课上播放,为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我便以保护环境为例,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保护环境的优秀案例,结合这些清新、感人的图片,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来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甚至有的争得面红耳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但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快乐教学的实施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

2.在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切记把握好“快乐”教学的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教学过程就会无章可循,致使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完成,并且还会得不偿失。

(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是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教学手段,因此“快乐”素材的正确选用,会有助于政治教学的顺利开展。

(3)教师应注意“快乐”教学后的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出现乐不思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牛绍柱.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09,(33).

[2]王凤秋.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1,(24).

(责任编辑 陈 利)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蒋 晶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校,重庆 408500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实施策略 合作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3-02

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現象。

(责任编辑 李 翔)

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

万 瑜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中心小学,湖北 荆门 43182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4-02

新课程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数学课堂也自然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首先互动式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主体性有着必然要求的教学方式,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互动式教学。其次,只有在师生的情感的、智力的互动中,才会真正的了解对方或其他人。最后,互动式教学还会引领学生主体性的方向,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启示、师生的辩论、同学间的研讨,这些都会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向着纵深的方向和谐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粉笔、磁带、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学生自主操作后,反馈:“你量的物品是什么?长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你是怎样量的?”“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一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其他同学展示,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后,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反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借助投影仪演示介绍:“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三、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责任编辑 陈 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田敏娟

齐齐哈尔市富区向阳路小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7)16-0005-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比仅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情领会透彻得多。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朗读必定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正确朗读,养成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而要去说事儿。”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在给《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封信里也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

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这是要加大读的量(次数)。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先分组试读,再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儿诵之,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这也就是小学第十一册语文课本读写例话中要求学生试着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唤起那么多的包含文字中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老师就要带领学生们去读。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才行。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通过反复朗读,在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责任编辑 陈 利)

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李洪亮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7-0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語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如教《种鱼》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猫种鱼,能收到鱼吗?(齐答:不能。)(2)小猫种鱼为什么收不到鱼?它怎样做才能收到鱼?很多学生都争着发言,有的说“鱼不能种在地里,应该养在水里。”有的说:“小猫把鱼养在水池里就能收到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责任编辑 刘 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谭 萌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中心小学,湖北 荆门 431821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8-01

一、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

1.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能更加热爱学习,愿意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对于学习充满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而学生对于这种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习质量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2.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而其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任务,其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一)转变学生思想,形成师生合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使学生迷失了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就象演木偶戏,教师就是拉线人,学生就是木偶,你怎么拉,他就怎么动。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造就出不少学习语文的小学生不知道“桃花真正是长什么样的状况”,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及培养公民思想素养的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改变现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去适应新教材,把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才会有自己“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只有精心设计提供给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兴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小学课堂充满生机,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师生角色协调,形成合力,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

(二)转变教学思想,做好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很多教师上课基本是以自我表演为主,学生以教师是否讲得好来评价教师的课堂质量。新课程改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的能量应该更多地放在课前的设计上,设计一节能够让学生演得好的课。我们不再充当演员,而是要当好导演角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为导演的教师,在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用各种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要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作为情境内容,也就是将情境内容生活化。

(三)优化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观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虽不是教材中的内容,只要适合学生教材为目的,而是以开发教材、拓展教材为宗旨;学生不是以学会教材为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

要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互动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如果说以前“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那么现在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四)活化教材,拓展课堂教学

由于考试的压力和对教材功能的认识有偏差,导致我们过多地依赖教材,新教材尽管有以往教材所不能企及的许多优点:理念新,话题新,选材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图文并茂,活动形式多样。然而无论教材有多么好,也只是专家的预设,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做到“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教情和校情,对教材资源做具体处理,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材过难、过重,可作适当删减;如果教材内容、活动不适合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替换、更改;如果教材的编排有些与我们的实际有距离的,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顺序作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陈 利)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文翠莉

建水县曲江镇新街小学,云南 红河 6543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09-01

一、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编排内容,还是编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的灵活性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就有无从下手之感。老师们不去钻研教材就根本不知道我们数学书上的主题图有什么作用,试一试、练一练的几道题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一节课下来自己都没底,也不知道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們数学老师要抓好学生的“双基”,就要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坐、听、记、说、练、评、纠、导”。在课堂教学、安排练习、选题编题时,始终把握课标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加强学生坐姿习惯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学生的坐姿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所以,老师在上课前,要与学生约定学生的坐姿。如果一个学生的坐姿都做不好,他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去听课呢?可以这么说,一个班级有了良好的坐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

2.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训练

学生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说一句话,让学生复述,或者,好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让其他学生复述,并说一说不好的地方,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是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比较聪明,但又比较懒,怕动脑。教师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偷看,甚至照抄。所以,课堂上练习时,千万不要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在下面做。这样,自己做作业学生的不多。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做在草稿本上给老师看。如果学生较多,老师就培养小助手,把做得又快又对学生去看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课后作业最好是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让学生独立完成,会有很好的效果。

5.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和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6.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字迹清楚,格式正确完整

要求学生书写规范首先我们数学老师平时的板书要规范。比如脱式计算、解方程等我们老师要讲清要点、要写规范,比如作图要用工具我们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还要做得好的与做得差的对比,分出好和差。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赶上。

7.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责任编辑 刘 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晏萍鸽

重庆市武隆区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重庆 408500

摘 要 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的是能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把歌唱教学摆在小学音乐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一些小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应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0-02

一、我国音乐发展现状和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特点

歌曲的演唱是由歌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素养等共同构成的,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找到一个适合我国小学生基础的声乐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师仍在沿用专业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很难适应这种高难度、专业化的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爱好音乐并且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这对培养孩子的演唱兴趣,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后,会变得很害羞,表现得不自信,歌唱次数明显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上鼓励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发现其中的乐趣。在我国当下社会环境下,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压力,致使人们对内心世界很少关注。音乐教育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音乐素质为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摆正音乐教师姿态

传统的说教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应做到与新课程同行,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理念提倡情感目标的达成,而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够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生活,从而更热爱生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音乐教师作为一名美育传播者,如何有效定位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呢?这需要音乐教师保证自身的言行美,在音乐课堂中特别注重“美”。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这是音乐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想要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应营造出愉快的、有趣的教学气氛,感染小学生的情绪,从而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随着各门课程的改革,音乐这门課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想要实现成功改革,音乐教师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应摆正心态,认识到音乐课并不是唱歌课。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在人文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不再将音乐视为简单的唱歌,而是将其看作人类文化的基石,具备一定的人文价值。音乐课能让小学生获得鉴赏美和感受美的情趣。

三、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常常存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作为学习的被动状态,很难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儿童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初始阶段,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音乐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趣味化音乐课堂的建立十分重要,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趣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是所以交际对话的前提所在,进而实现在交流探讨中学习,充分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真情交流,通过有效的对话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趣味化课堂的构建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推动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手法的探索创新,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不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聆听和观看,感受音乐情感和音乐生命力,让学生更加真切立体的了解音乐,体会其音乐鉴赏能力,多媒体教学有效做到情景再现、形象生动、动画描述等等传统教学工具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课堂是学生对音乐艺术了解启蒙阶段,第一印象十分关键,小学音乐的有效学习,是打开音乐艺术大门的必经之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现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重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孜南提古丽·沙比尔.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几点问题的探究[J].赤子(中旬),2013,(8).

[2]徐南京.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5,(22).

(责任编辑 李 翔)

如何做到课堂的有效评价

樊 丽

张家口经开区第一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 课堂评价不仅是门技术,也是门艺术。准确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可以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延伸长度;准确把握评价语准确性,可以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增加厚度;准确把握评价语灵活性,可以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尽显精度。因此一个真正认识到课堂评价重要性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 课堂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1-01

课堂评价不仅是门技术,也是门艺术。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课堂。一个真正认识到课堂评价重要性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有效性。那么,把握课堂评价语,使其更好地为课堂交流服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延伸长度

评价语的丰富性,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样的语言。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就拿读课文来讲,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语言可以通往心灵的海洋,如果你只是注入屈指可数的文字或者单一机械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使学生心灵波涛澎湃的。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拥有语言之河,并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能提供鲜活的灵动的语言之水,不断涌入学生心海,汇聚成浩瀚之洋。

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预设一些预设语。老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平时多积累一些评价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活跃有实效。评价语的预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去预设,既要让学生听懂,有要有调动激励作用。我们要学会用知识评价知识,用方法评价方法,用情感评价情感,用评价来引领评价。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评价做到无痕、有效。教师的评价语的预设是有个过程,经过几年的积累定会走向成熟。

二、把握评价语准确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增加厚度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凸显在教师是否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评价语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

三、把握评价语灵活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尽显精度

在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其实对于人和人的交流来看,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交流,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让人去回味去揣摩。評价语要让人耳目一新,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教师的评价语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地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语,如何能让学生不爱它。

课堂评价语,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语,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可以完成超越。追求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也不再是个空洞口号!

参考文献:

[1]陈豫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生物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J].生命世界;2010,(3).

[2]许培良.加强数学创新教学研究实现有效教学的跨越式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

[3]周少英.“嘴下留情”才为真——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评价语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责任编辑 刘 馨)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张 诚

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500

摘 要 历史情景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借助历史文物古迹、实物展示、现代化教学媒体等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感和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使师生双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2-01

一、生动讲述,以情激情

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对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多彩的历史现象、幻化的历史场景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这样的历史课堂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趣味盎然,而对一些概念理论分析论述则索然无味、无精打彩。介于此,教师要把历史课上得学生如沐春风、乐而忘归。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课标,深度钻研教材,精心准备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生动的语言、精准的表达、优雅的教态,把要教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期实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唤醒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对帝国主义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祖国河山,蹂躏中华同胞,教师应表现出语调激昂,怒火满腔,义愤填膺的感情;讲清政府的腐败卖国,国家积贫积弱,民众麻木不仁,教师应表现出忧心忡忡,心系苍生,铁肩担道义的沉重情感;讲我军民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教师应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自豪之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教师只要用“心”去备课,用“情”去讲课,师生就能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以情激情的目的。

二、古迹影像,触景生情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特点,由于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且不可逆的过程,它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可以通过实验重复再现这个过程。要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历史场景“动”起来,历史事件“真”起来,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物古迹、图像资料等来“修复”和再现历史原貌,尽可能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历史场景之中,成为历史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触景生情,从而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强烈情感。用文物来证明桑田变化、天地轮回,比之于教师在课堂上费尽唇舌去讲述一个个问题有效得多。讲关天培的抗英事迹,或参观虎门炮台的遗址或观看鸦片战争的影视片断,让学生从虎门炮台上留下的垒垒弹痕中去体会抗英斗争的英勇悲壮。讲国民党特务对革命者的凶残,只要去感受重庆渣子洞中留下的刑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另一方面,当不具备文物古迹现场教学的场景时,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日臻成熟,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制作逼真的历史场景,还原历史大事发生的宏阔场面,让学生视听等感官受到强烈冲击。把自己摆进虚拟的历史画面之中,体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结果。这种借助高科技手段创设的历史场景,富有新奇和趣味的特点,历史人物事件鲜活饱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巧设悬疑,置问入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创设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的“问题情景”。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巧妙创设问题,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种预设的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新课前的提问,给学生设置层层悬念和疑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以问入情作好铺设。教师通过课中的提问来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潮。如,讲岳飞遇害风波亭后,马上提问:谁能分析岳飞悲剧的原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皇帝的私念、统治阶级的利益、忠君思想”等几方面是造成岳飞悲剧的主要原因。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为英雄扼腕的悲悯之情,与痛恨奸臣残害忠良的正义之情。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入情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后提问,给学生留下课外思考复习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通过对下节课的提问,埋下学习伏笔,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创设问题应尽在“新”“活”“巧”“效”四个字上下功夫,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实现“置问入情”的情景教学。

(责任编辑 陈 利)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杨永萍

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3-01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学生要有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一、敢于提问是自主探究的起点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刚接手上五年级的语文《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5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老师‘海疆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我把这位学生大大地表场了一番。我看到其他同学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心里窃喜,榜样的作用有效了,坚冰打破了。“老师,‘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第二位同学又站起来提问了,我又鼓励了一番。“老师,‘舷窗是什么意思?”第三个同学问。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他们都停留在就词语提问的水平上。这时,我又及时启发到:“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呢?”一会儿,一位女生说:“‘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这句话我不懂。”“你真行,一下子就找到了全文的重点句。”我立即用白板出示这句话。“老师,‘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这句话我也不懂。”“老师,为什么邓爷爷的骨灰要撒在大海里呢……

二、善于提问是自主探究的钥匙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按价值的高低或内在的先后秩序梳理出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还是通过课例来说明吧。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题中有一个词用得有些奇怪,你们看是什么词?”我启发道。“衣袋。”学生找到了这个词。“我想,围绕这个‘衣袋可以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小脑筋动开了:“‘衣袋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问这个词的意思,这是首先要搞懂的——第一个问题。”我点评道。“‘衣袋就是衣服的口袋。”一个学生解答道。“装昆虫可以用盒子为什么用衣袋呢?”这位同学感到这个词在用法上好像不恰当——这是第二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衣袋呢?”我点拨道。“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已经达到了迷恋。”一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从‘衣袋这个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也善于研究昆虫”“真聪明,体会得很好,我把你这个答案变成问题就成了,从‘衣袋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这是第三个问题。”我引申道。到此,我小结:“怎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像‘衣袋这个词(或其他句子),我们可以先问它是什么意思,然后从它用得是否恰当(用法上),从这个词对主要人物、中心有什么作用等几方面去思考、去提问。”除了以上抓住重点词句质疑的方法外,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文结尾、人物言行等内容提出疑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三、乐问是自主探究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的心理逐渐形成,就改变了以往“要我问”为“我要问”。如我教五年级学生口语训练《家乡的变化》时,一位学生说:“我爸爸小的时候,奶奶给他两百元压岁钱。爸爸把所有的钱用来买了学习用品。”话音刚落,班长就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想对他提个问题,他爸爸小时候,他奶奶怎么可能给他爸爸两百元压岁钱?那时候谁家有两百元钱,可能是最有钱的人家啦!”我立即表扬了他认真倾听和勇于批判他人的精神。那位同学被他一问,也意识到刚才的话不符合实际,马上改了过来。可见,学生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后,自主探究学习成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他会随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自觉地去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责任编辑 刘 馨)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徐燕凌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

摘 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对人类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将业务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培养的是真正能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以及懂得审美能力的专门型人才。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审美能力,还会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创造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现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谈几点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4-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专门研究中国语言中的词语和句法,赏析古今的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语言功底,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人文修养。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当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直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对于编辑出版等相关工作也会应对自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承载着我国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载体,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较为职业的定位。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乏认同感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沒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

(一)调整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培养真正具有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文学写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为了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进行改变,要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发展上的优势和重要性,这样也才会引得学生的共鸣。

(二)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趋于主导地位,整个课堂上就只能听着老师在讲台前面进行滔滔不绝的演讲。授课老师沉浸在那一段古代、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可是却没有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课堂睡觉随处可见。所以想要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讲解,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回答这一教学课堂模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染能力。

(三)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汉语言的传播速度很广,学习汉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想要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应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调整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新的历史知识、价值观进行文学解读。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涉及到的文学、写作以及语言等相关课程在相互联系中更有主要的侧重点。对于当代人员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新时期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四)改变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形成办学特色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我们都明白事物的实用价值是决定它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的概念都较为模糊,主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混乱。所以为了保证汉语言专业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去转变,通过对学生的能力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对学生兴趣方面的教育培养,使汉语言专业人才更符合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五)培养就业能力

1.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要以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如何奠定此基础,其主要着力点就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而目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孤立、分散、断断续续,内在联系若隐若现,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开设的独立的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事实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就业与教学。当然,这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建立课程群,打破传统,跨越学科疆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整合课程,强化课程与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应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开设一门主体课程,实现“主次分工,相互扶持”的课程设置目的。如“善读”层面,开设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文本解读课等主体课程,辅之以经典诵读、语文课文解析等辅助课程,各类文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等基础支撑课程。这些课程以日常生活语言、语文选文为抓手,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为宗旨,以实践训练为手段,致力于学生的语言读解能力的训练。在“能写”方面,设置写作课为主体课程,应用文写作、网络写作等为辅助课程。借助写博客、写各类文体文章、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等实践应用途径,解决“写”的难题,贯穿“多写才会写,会写才写得好”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会教”层面,依托语文教学法课程,细化教师目语、课例观摩与分析、见习与实习、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试讲、微格教学、说课练习、课堂观察师生评议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课题教学及教学评价的能力。

2.多角度多途径系统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课程是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平台,而课堂之外则是将理论化为实践,形成能力的最佳载体。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训练并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平衡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也稳固了。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训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见习与实习等。对学生来说,教育实践是理论学习向实际操作能力转化的最佳载体,如何设计教育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1)建立训练组织机制。第一,成立集群式学习小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训练效果、确保培养质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学生投入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分组学习无疑是科学的方式。按约10人一组的标准,划分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采用“集群式”学习方式,组员们在一起讨论文学、研究文本读解、修改习作、互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既可督促自己学习,也可观测同学学习成效,从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运用学习小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学习意识。第二,组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训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顺利进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支撑。

(2)落实制度保障机制。关于制度,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确保实训有效性,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决定性因素。比如解决稳定指导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训练认同感、规范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等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保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定指导教师职责规定、指导教师考核与监测制度,让指导教师明确指导职责,了解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保障指导质量。健全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将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度化,从根本上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责任编辑 陈 利)

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胡 洁

重庆市武隆区羊角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8500

摘 要 在推進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按当前的教育形势分析,城市和农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等原因造成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数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6-0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气息、新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农村小学只有使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精神内涵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改革。

1.帮助农村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由于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的环境中,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科书,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子女,甚至还有的家长教给孩子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名字,会算账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行为的客观因素,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多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讲一些和他们生活相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注重课堂结构优化,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着力探索实施开放学习,要注重学生思维空间的灵活性,学习方法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更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教师备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预设,要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

3.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

4.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用春风化雨般的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仅是良师,同时也是益友。这一点对于农村小学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小学很多学生生活在留守家庭,父母的爱往往较为遥远,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容易受到情感问题感染,却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心和引导,如果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一味批评打击他们,必然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讨厌、或者畏惧教师,很难形成上好数学课的良好心态。

5.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围。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唐智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基础教育论坛,2012,(2).

[2]邓希华.试论构建农村初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方法[J].教育,2016,(12).

(责任编辑 陈 利)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李 娟

重庆市武隆中学校,重庆 408500

摘 要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引起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思考。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7-0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有青少年主观原因和特定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不良的外部环境,尤其是经济原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保护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使得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初中的思品老师,我们无权也无心去批评现实社会的客观环境,但我们应该从自身的教育制度、教材安排来寻找一些原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普法教育还停留在一定的形式上,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他们以后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逐步培养法律观念意义十分重要。而学校尤其是我们的思品课应成为学生普法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学生的普法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興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四、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陈 利)

自主创新——学生习作的法宝

普红艳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摘 要 创新习作文在丰富的生活,激发兴趣,放飞想象,倾吐心声等方面,真正体现了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习作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关键词 创新 生活 兴趣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8-01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应是学生自主性写作。创新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怎样把写作权还给学生呢?

一、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要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如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参观科技展、公园花展……充分让学生去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給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了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二、激发兴趣──创新的动力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1.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

2.尝试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对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三、大胆想象──创新的翅膀

1.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小学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我叫“神州号”》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常娥姐姐想回去看什么?推测可能产生的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2.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3.大胆假设,虚构幻想,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常引导学生自选题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

总之,创新作文在丰富的生活,激发兴趣,放飞想象,倾吐心声等方面,真正体现了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作文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责任编辑 刘 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武瑞静

南和县第三中学,河北 南和 054400

摘 要 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学生大多只将课文浏览一下,至多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生字、生词,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而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策略指导。学生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预习,没有起到预期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前预习 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9-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更加多样化,课前预习的教学工作也不断拓展,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好的锻炼作用,能够帮助其走出传统的依赖教师进行学习的不良习惯,而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录尚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深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培养好的习惯。但是根据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预习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开展起来杂乱无章,没有形成完整的预习方法与要求,学生执行起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整体兴趣不高,预习态度被动消极;或者学生预习没有系统和规则,混乱的预习不会起到好的效果;或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较大阻碍等等。因此,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课前预习应授之以法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一阶段称之为“扶着走时期”。根据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教予不同程度的预习任务。学习成绩处于中低档次的学生,要求在每篇课文之前做到:(1)粗读课文。学会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将有关疑难的句子画下来,有待老师上课时得到解释。(2)细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用一句陈述句归纳出来。(3)精读课文。学会弄懂文章结构,完成课后思考题。

一般不宜要求过高,学生能完成多少是多少,避免产生畏难情绪。然后做在作业本上统一交给老师,以便了解全班预习情况。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直接完成课后的思考题,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时日一长,便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充分利用早读。这一阶段称之为“引着走时期”。老师除深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题去读,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时间一长,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语文课前预习应授之以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趣之者。”可见兴趣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挖掘和发展学生智力的窗户。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首先,对每个学生在预习之中洒下辛劳的汗水做充分的肯定,给与适度的表扬和鼓励。一位登山者,如果未能攀登顶峰,不但享受不到山顶的无限风光,还会产生低落的情绪。一旦通过努力,到达顶峰,心中便充满融融的激情,那番惬意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预习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哪怕取得的是点滴的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心中那份乐滋滋的情趣美不可言。油然升起勇往直前的干劲、锐不可当的豪情,还有攻不下的课程难关吗?预习课文的兴趣由此而产生了。有些老师和家长哀声载道,现在的学生或子女不听话厌学。其根源是缺乏对学生或子女学习兴趣的培养,未从宽严之间走出来,多一份关爱,一份鼓励,未针对其个性特征去激发他们,扬起他们奋发向上的风帆。

其次,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兴趣时,但不要忽略培养学生坚强持久的毅力,培养他们战胜畏难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立志成才。这一阶段称为“放着走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定期检查预习,对每个学生在预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好认真细致的记录,每周总结一次,最好能在学习园地上公布。同时帮助后进生,加大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力度,唤起他们赶上先进的信念。对待优等生,更不能偏爱,应施加一定的压力,客服骄傲情绪,鼓励他们向更高的境界奋进。

(责任编辑 陈 利)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尝试与思考

周 彬

纳雍县第八中学,贵州 毕节 553300

摘 要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加强形象直观的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加强对比性实验的训练,重视实验后的反思与总结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尝试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0-0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加强形象直观的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带学生到水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入水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我让一个学生将小石子投入水塘中,激起一阵微波,水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得凹凸不平,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二、加强对比性实验的训练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近几年我常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对比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比性实验可促进学生导出物理规律。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線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另外,运用对比性实验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还可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等。

三、重视实验后的反思与总结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可反思哪些方面呢?比如可反思总结实验规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可总结出以下规律:(1)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2)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反之亦成立。(3)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反思实验原理,反思实验方法,反思实验现象,反思实验异同点等。

参考文献:

[1]马世红.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J].物理实验,2004,(11).

(责任编辑 陈 利)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

孙淑梅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1-01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之前可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有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衰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个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顺势利导“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阴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二、在讲读课文中可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老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为什么告诉学生,而应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老师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他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老师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闪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老师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兴趣,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2.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不得不让地主巴依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悬念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可分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文课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老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

(责任编辑 刘 馨)

反思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钟泽平

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小学,重庆 4040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2-01

平等对话,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地去体验、探究,积累鲜活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目前,“算法多样化”就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在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出示一道计算题,先鼓励、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列举了许多计算方法后,教师大加表扬、赞赏,然后出示练习題,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创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乘船去鸟岛采标本,一只船能坐只能坐66人,二(1)班去了28人,二(2)班去了37人,两个班合乘一只船能坐下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8+37,接着提出:“这样的算式你会计算吗?比比谁的算法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列出了下列方法(数值板表示):

① 38+27=65 ②38+27=65 ③38+27=65

38+20=58 30+27=57 30+20=50

58+7=65 57+8=65 8+7=15

50+15=65

④38+27=65 ⑤38+27=65 ⑥38+27=65

8+7=15 38+2=40 27+3=30

30+20=50 40+25=65 30+35=65

15+50=65

⑦38+27=65 ⑧38+27=65 ⑨38+27=65

38+7=45 27+8=35 35+25=60

45+20=65 33+30=65 60+5=65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学生列举的计算方法如此之多,这是生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不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后,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练习题,而应该适时介入,适度引导,充分珍惜这些“创造成果”,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对呈现的多种算法进行有价值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凑整、拆分、化归等计算策略。

方法①、②、⑦、⑧这四种分为一类,都是转化成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计算。

方法③、④这两种分为一类,都是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只是加的顺序不同。

方法⑤、⑥、⑨这三种分为一类,都是先把一个数加到整十数,然后再加剩下的数。

[反思感悟]

以上课堂教学中一共出现了九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计算教学改变了原来“方法单一”的弊端,让课堂中的“个性化思维”崭露头角,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然而低年级学生并不具备“自主选择和优化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对这些非常丰富有价值的资源,如果不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归类,从而就不能达到对这些算法深层次的领悟。通过比较等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学生就会明白遇到新问题时,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为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数加个位数或者转化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领悟了这些方法的实质,思维不断深入,在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计算教学才会有实效。如果只仅仅停留在九种计算方法的层面上,那么学生无法弄清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个体的经验就得不到群体的消化,缺少不同个体之间学习的互补性,学生对算法的认识就不够深刻,造成认识模糊、肤浅,思维受阻,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答案多元时,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归类等反思活动,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统一到最简或通用的方法上来,明确算法的适用范围,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 陈 利)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刘平德

岫岩满族自治县新甸镇新镇中学,辽宁 岫岩 11432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3-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问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关键。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1.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在观察中讲理论,从生活中引入概念,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兴趣。例如生活中的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为我们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此法形象生动效果好,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

2.从生活中挖掘教学价值。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常被数学内容的严密、抽象性掩盖,导致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分析教材要挖掘知识在生活实践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有些表面看无法直接联系的知识,其实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学了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通过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探讨地板砖镶嵌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中的运用。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切实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贴近生活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解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联系农业科技、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等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对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本地城区图放入课堂,让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城区有关部门的坐标,再根据有关部门的坐标确定其位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用开放教育形式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1.开设数学活动课。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调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例如,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勵学生说出测量山高、河宽、预测台风的方法和步骤;学完了“垂线段最短”性质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等。这样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明白,其实数学离自己不远,从而扭转部分同学的消极厌学情绪,明确“数学有用,要用数学”的学习目的。

2.数学不但是必需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思想。数学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完成,利用课外、假期、实习见习,引导学生调查、采集生产生活中数学应用实例加以分析求解,指导学生将结果写成小论文使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在各科中渗透数学思想。物理、化学、地理等其它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好课程。可举办讲座如“数学在工农业中的应用”,既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又促其思考新问题。

三、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教学目标强调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开发,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力争做到: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问题解决教学,实质是思维的训练过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辨证思维,并用以指导今后整个人生的各种活动。经过长期问题解决培养的学生决不会“高分低能”。比如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1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體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情趣,并经历探索的过程。

2.建模训练。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利、交通等问题可化为代数方程组等。通过建模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刘 馨)

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李 尚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4-02

古代汉语是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一门工具课和基础课。它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可这门课程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认为古代汉语非常难学,它去今甚远,言语陌生,枯燥乏味,犹如天书,学习提不起兴趣。古代汉语课程,是从传统的“小学”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小学”,主要以字形方面的文字学、字音方面的音韵学和字义方面的训诂学这三大块为知识体系的核心,它特别注重于经传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是为学习和研究古代经典服务的,它一向被看作经学的附庸,称之为“小学”。从知识体系上看,它不够科学和完备,例如缺乏“词”的观念,缺少语法学这一重要的门类;从课程性质上看,它是以文字为对象,而不是以语言为对象的,属于语文学而不是语言学;从课程目的上看,它显得相当狭隘和封建保守。但它注重实用、注重感性认识、注重文字、注重先秦经典,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

到了乾嘉之后,古音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传统的音韵学前进了一大步,同时,由于对音义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开始摆脱了文字的束缚,可以说已开始进入到真正的语言词汇领域。训诂学已初步得到了改造。到了清末,由于西洋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古汉语语法学体系,为知识体系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门类,而甲骨学的异军突起,使古文字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突破了以前的说文小篆之学。到了上世纪30年代,以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到此,古代汉语课程的五大门类知识――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修辞学都已基本齐备了,只是词汇学显得比较单薄而又缺乏划时代的代表作而已。

然而,正当古代汉语课程的知识体系刚刚初步更新完毕,剧变的时代选择了白话文,古文终于被时代所冷落,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可喜进步。就是对古文本身来说,也未必不值得庆幸,它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和语文素养方面的自身价值,是可以一眼看到的。解放后,悠久丰富的祖国文化遗产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急需批判地继承、普及和挖掘,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现代语文取得了历史地位之后,也急需从古文中吸收有生命力的东西,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于是古代汉语课程也就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应新时代的出路,那就是为培养群众的阅读古书的能力,以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提高群众的语文素养;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汉语,推进祖国的语言科学而服务。古代语言虽然已经过时了,但古代汉语课程却成为中学要初步学习、大学要专门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到此,传统的“小学”才真正完全地改造为现代的古代汉语课程。

“五四”运动以后,青年一代在古文素养上,已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不必讳言的。现在学习古汉语的青少年,古文底子薄,但课时却不多,要求又不低,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这个矛盾到今后或许还会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古代汉语课程要特别注重基础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起点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要精讲多练,关键要有一个适合现代青少年实际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量化,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我们认为,目前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和教学,在二个方面的问题较大,应当加以改革:

一、教学计划缺乏深入研究

培养青年一代阅读古书的能力,当然要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那么具体地说,应该掌握多少古汉语常用字?这些常用字又是哪些?应该掌握多少古汉语常用词?这些常用词又是哪些?应该掌握多少古汉语常用句式?这些句式又是哪些?再精细一些说,应该掌握哪些繁体字和异体字?应该掌握哪些古今字和通假字?应该掌握各常用词的哪些重要古义?应该掌握哪些复音词?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典故和成语?应该掌握哪些常见的活用的实词?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虚词?如果宏观一些来看,至少要学习多少种类或篇数的文选?常识和文选的分量比重究竟是多少最合适?语言范围外的常识又该占多大比重?专科和本科的区别主要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缺乏研究或研究不够,这方面的成果很少见到,这就很不利于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也很不利于测试和检验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细致耐心的调查统计,还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二、教学课程内容陈旧

由于不了解学生和中学的实际,古代汉语课程常有重复学生在中学已学过的内容,例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判断句、被动句等,以及一些文选。还有,本科开设了《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选修课,与《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也有相当大的重复。这些地方,要做到知识的合理衔接,就要熟悉学生的现有水平,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分工。古代汉语课程内容重复陈旧的地方,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教材。现有的古代汉语教材,估计不下百种,近年来在编书热的影响下出版的特别多,其中大多是互相转抄,其编写体例、知识内容、章节顺序和文选篇目,甚至例句,常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发展的眼光来批评,就是停滞不前,就是陈旧落后,这种教材之多,说明古代汉语课程的陈旧也够严重了,这也是一种惊人的浪费和低效率。我们渴望有一种新颖大胆的切合实用的新型教材出现。

(责任编辑 陈 利)

浅谈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白存云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5-01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上过幼儿园的都学习过拼音,但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不完全一致,没上过幼儿园的,说句普通话都困难,更谈不上认识汉语拼音了。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拼音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一教起来就感觉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大多数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使他们对小学生活大失所望。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少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拼命抄写,让学生灵活自主的学习,或许大家都不会这么累,如何做到呢?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我在一年级教学中的方法是: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图形和各个教学板块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在教学aoe时,教a时可结合教材插图,小女孩生病了,医生阿姨帮看病,张大嘴巴aaa,形状也像,阿姨的头发辫就是a的尾巴。对于写法教材安排了书写顺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养成看书的习惯。为以后自学逐渐养成好习惯,达到事半功倍。教o、e也可这样。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练习,又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

二、形近字母比较记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等。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气球(q)下边拉绳。还可同时加上手势和口诀:右下半圆b,左下半圆d,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q。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三、顺口溜辅助记

“气球气球qqq,小鸡出壳kkk,小棍赶猪lll”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口诀让他们背诵。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学生们对这种提议积极性很高,还能够自已编出一些儿歌助记,如:“小棍儿带帽(i);1上加点(i);小圆圈ooo”等生动形象的顺口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刚入学的儿童注意力短暂,记得快、忘得快,如何将暂时记忆有效化,变成长期记忆。我们也需要反复训练强化,根据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摘花、摘苹果,送信、爬山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儿歌的趣味性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拼少写,既能纠正其发音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总之,我们在教一年级拼音时,要多一些办法,少一些抄写,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或许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让老师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 刘 馨)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曾 霞

横县新福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322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几何直观”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数学教学中的图形以及几何作图等进行有效地展示表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对“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整合分析当前“几何直观”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几何直观 初中数学 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6-02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中数学更加注重教学成果的提升,通过“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在教学创造的过程中,也体现出内在的试验性。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受到相应的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教学工具来进行辅助,课堂上更为直观的演示以及探究的过程较少。长期的发展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所以“几何直观”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几何直观”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都运用了几何直观画板,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理解性思维能力的拓展。几何直观画板的实用性较强,加上其自身所具备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几何直观画板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提供具体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其进行全面地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兴趣,丰富学习过程中的数学体验,从而思维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拓展。

二、“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创设全面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几何直观画板中进行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将教学内容中所包括的各类图形进行有效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内容,并总结提出相关的探究结论。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各类图形保持相应感性认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教学环境,通过创新全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于几何知识进行全面地理解运用。几何直观画板能够将一类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展示,比如圆形與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和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都能将过去的静态课堂转化为动态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几何直观画板的有效展示,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之间包含的奇妙部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拓展,从而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简化教学内容,解决概念教学的难题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一些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复杂的部分,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和认知水平受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难题。数学是关乎思维运动的科学,概念性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初中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性的内容进行教学,既是重点,同样也是难点问题。数学概念中抽象部分的表达是极为严谨的,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通过几何直观画板能够有效解读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中心对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直观画板制作玩具风车,通过风车自身旋转的过程中叶片不重合的现象来理解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内容。然后教师再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物体的对称中心以及对称点与对称中心的关系,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中心对称的基础性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绘制几何图形,突出知识重点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直观画板所进行表达展示的图形大多都是动态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图形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几何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准确性的数学表达。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时候,讲解二次函数中的顶点以及开口方向和图形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现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形进行讲解,为学生分析抛物线的形状受到系数a、b、c的影响程度,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多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理解。如果通过几何直观画板能够将抛物线随着系数之间的变化发展过程变得更加主观形象,使得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果。

(四)数形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是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几何直观画板能够为数学学习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相关图形的绘制,使得建立模型更具空间感,让学生从视觉的刺激上加深知识点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中,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实际内容来证明相关的函数图像,使得函数图像之间的变化更加明确。

总而言之,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几何直观画板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找出更多与几何直观画板相关联的教学切入点,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彭慧秀.基于几何直观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5,(11).

[2]李有明.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18).

(责任编辑 李 翔)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刘淑红

萧县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安徽 萧县 235200

摘 要 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更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可以利用课文的情景因素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7-02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作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动态过程的阅读教学,同时也是学生最具体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导阅读,而且是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里动因,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只有感兴趣后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为使学生对口语交际能自觉、自愿参与,我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启发诱导学生,激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奇异的植物世界》一文中,就提出了几种神奇的植物,大千世界还有很多神奇的植物,有待学生去发现。教学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先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并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神奇植物,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由于儿童都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奇异植物兴趣特别浓厚,所以学习时同学们就会畅所欲言,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课文内容,找出了兴趣点,让学生从兴趣入手,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

二、注重朗读文本教学

朗读就是把文章里的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化为口头有声语言,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朗读的好呢?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发音要正确,吐字要清楚,语句要完整,神态要自然,声音要响亮;要多读,要读出声音,读出感情,读出心得,读得声情并茂。然后,再通过读来带动“说”,这样才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山和水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特有的景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怎样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特有的美景呢?就必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揣摩文章怎样用词、怎样用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脑海中勾勒、铺展,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的感受自然十分深刻,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三、利用课文情景因素

1.利用课文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而且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如果利用好这些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提高观察能力,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际情景。

如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想象: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鼓励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抓住课文语言的“空白”

课文中有些句段作者写得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境,补充内容。如《鱼游到纸上》一文有一句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独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个围观者,看到这么逼真的画面,你会说些什么?通过学生的想象,既训练了说话,又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这位青年为什么对于各种称赞毫无反应,是因为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四、注重句式模仿训练

大家知道,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古人云: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人类的许多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入门的。练字要先描红临帖,学习语言也要经历模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口语交际中使学生真正提高口语能力,必须重视成功的范例引导。语文课程中提供给学生阅读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范例,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好材料,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非常有效。课堂上,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每学一篇课文都找出一两个句子进行学习模仿表达的习惯。如《想想》一文,文中写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说上几句,这样就将课文内容与语言的实践结合,就可以丰富语言,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刘 馨)

联系现实生活,促进数学教与学

李柱方

富源县后所镇小冲小学,云南 曲靖 655500

摘 要 应用小学生现实生活常识诠释和理解数学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促进数学的教与学,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现实生活常识 促进 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8-01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于生活,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知识来诠释和理解数学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来沟通数学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回顾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感悟到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突显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更快更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为此,提几点见解,仅供参考。

一、利用现实生活中无意储存的常识理解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理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1、2、3的认识,如果总是从1、2、3的实际意义去传授,学生很难理解。转个角度教学如:你家有几口人,让学生说一说。“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人。”或者用实物演示。学生通过课堂意识到原来数学就是生活,对数学不自觉地产生了兴趣,学而不累。

二、利用动手动脑发现生活中数学,形成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规律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时,学生对于单位概念很难理解,我们不如带领学生实地测量边长1米和100米的正方形算算看,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时,12支铅笔,每个盒子装5支,共要几个盒子?用10米彩带,每3米做一个花环,可以做几个?用实物分小组做一做,共同小结,学生自然理解其道理,同时加深记忆,数学兴趣更浓。

从现实生活感悟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

(责任编辑 刘 馨)

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探析

邓永佳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广西 南宁 530047

摘 要 初中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危险物品,既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必备药品,同时也存在一定危险性,需要强化和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教学实验的开展。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实践,重点分析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以期指导理论研究和化学实验室管理实践。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室 危险药品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9-02

初中化学实验室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危险性,由于有大量危险药品的存在,所以要强化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问题,通过构建管理体系,规范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问题,既要满足日常教学与研究的需求,同时也要避免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一、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管理简述

所谓化学危险药品,指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或者是有腐蚀性或者放射性的化学药品。在初中化学实验室内,危险药品分为多个品种,其中既包括有毒的化学药品,包括能致人死亡和伤残的药品,同时也包括易燃易爆及具有较强环境污染性的药品。近年来,我国初中化学实验室由于管理问题,频频出现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不善,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水平,科学引导师生正确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提高安全规范标准,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内的危险药品,实验室管理员要重点关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要想提升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水平,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对于化学实验室设备与药品,要明确使用权限与使用时间,并且将相关规范印制成手册,发放到每名学生与老师手中,让同学和老师在接触危险药品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清楚掌握相应的规定,对于危险药品的摆放位置和存放方式,要进行特别醒目的标志,减小安全隐患,对于可能接触到危险药品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对于危险药品要严格控制计量,并且经过编号处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避免药品的外流,减小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危险药品综合管理水平。

(二)开展危险药品分类管理

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危险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要实行分类管理方式,并且通过科学的分类,让危险药品都能得到妥善的保管。从化学特性来看,危险化学药品都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化学特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来说,首先就要加强学习,对于不同的危险药品化学特性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根据危险药品的化学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性,在分类保存的基础上,在总体布局与摆放上也要下功夫,对于容易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潜在危险。在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流程引导师生,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将每一个操作步骤与操作规范,都明确标识出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宣传教育

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來说,要针对危险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一般来说,在初中教师与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都要做更衣等准备工作,可以在更衣室或者准备室设置一个电子屏幕,通过电子动画演示的方式,提醒师生注意危险药品的安全使用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危险药品安全管理与使用知识的宣传效果,提升初中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实现宣传教育目标。此外,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必备的宣传载体与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开设化学实验室公众号的方式,为师生推送一些必要的危险药品使用知识,提升综合宣传效果。

(四)强化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

在初中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经常组织参加培训,特别是参加关于危险药品的培训,同时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角度来看,要重点关注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重点突出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既要为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保障教师与同学的安全,实现现代教学与管理目标,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清勇,刘广林.天津爆炸案给初中化学老师的启示——兼谈初中化学实验的危险品使用安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11).

[2]娜仁图雅.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4).

[3]杨国娟.生活“废物”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利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4).

[4]李峻峰.如何管理初中化学实验室[J].金色年华(下),2014,(4).

(责任编辑 李 翔)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李银彩

南宁市中兴小学,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本文以探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对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小学教育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0-02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简单的说就是从学科领域或者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关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学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效果,会尝试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环境和氛围,让学习者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逐步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也能受到影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后,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精神、数学思维能力和創新思维能力等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基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需求,教师可以尝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辅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增强和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良好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相对呆板、教学理念落后,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化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见,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情况,还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必须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借助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探究式学习与素质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能够逐步改善教学现状,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推进,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进一步强化。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合理组织探究性学习的措施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具体分析: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一节课的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将探究性学习合理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渗透一定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更好的完成探究任务作准备。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钟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探究性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的探究兴趣加以培养。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吗?你们了解一分钟、一小时的概念吗?你们知道一分钟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吗?一小时的时间又能做些什么呢?”这样,借助探究性引导问题,学生就能够产生探究钟表、时间知识的兴趣,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具体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引导性问题的驱动下必然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对小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在课堂交流合作中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深入探究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保证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共同完成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加以培养。同时,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增强。

例如,在对“统计”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对“统计”知识的深入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在完成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后,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场景:同学们,你们已经对统计知识形成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们知道统计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吗?你能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分析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在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实践应用形成一定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基本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合理应用统计知识对本班级中环境卫生控制问题进行调查和统计,全面了解学生个人卫生、教室整体卫生、桌椅卫生、学生对教室卫生维护情况等,并要求学生结合统计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教师设置更为复杂的统计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师的任务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个人卫生控制意识也能够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

小学数学课外延伸活动与探究性学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设置课外延伸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布置相应的探究性任务,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如在完成对“克与千克”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称量方面的探究任务,在完成“角的度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角。这样将课内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全面发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辅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视,积极探索优化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措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曾启良.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读与写(上,下旬),2016, (14).

[2]沈席满.探究性学习与常态教学的融合之道——中职数学教学体会[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9) .

[3]李轩刚.如何走出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误区[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

[4]叶建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的作用[J].学园,2014,(30).

[5]张蓉.在生活化的背景下促进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2).

(责任编辑 李 翔)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改进

宫庆伟

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学,新疆 温泉 833500

摘 要 本文从几方面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如何较好地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即: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实验的原理、探究活动的思路、实验改进和强调、注意事宜、知识拓展等。

关键词 探究实验 问题分析 实验改进 馒头块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2-02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这个实验操作复杂,时间又紧迫,七年级的学生实验技能还比较低。为了提高成功率,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我在组织实施这个实验时,对一些环节做了改进和强调。

一、试验中问题的提出

(1)设计了以下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问题2:淀粉有甜味吗?馒头越嚼越甜吗?馒头为什么变甜?

问题3: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2)设计了以下问题,有助于实验的探究,提高实验的效率。

问题1:该实验为什么要取a,b,c三只试管?

问题2:为什么a试管加2毫升唾液,b试管加2毫升清水。(探究唾液的作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有关吗?)

(3)为什么a试管是馒头碎屑,c试管是馒头快?(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在口腔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4)为什么要将三支试管放在37度的水中预热?同时取出,冷却后再加碘液?(模拟口腔的温度,温度会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有影响吗?)

二、实验材料的改进

教材上说“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经实践发现,市场上卖的新鲜馒头过于松软,水分多,粘性大,不易形成“碎屑”,颗粒比较“大”,馒头块也不易成形。用新鲜馒头切的碎屑,37℃水中保持10分钟后,滴碘液后观察到馒头碎屑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蓝色颗粒”。实验效果不理想。

在实验中改用干馒头,因为放干了的馒头变脆,可以轻易在研钵中研成“粉末状馒头碎屑”。

三、实验材料的量

馒头碎屑,每次只取玉米粒大。实验前,每组研钵里只发一药匙粉末状馒头碎屑即可。限量使用可以使他们爱惜实验材料,专注于实验本身。

四、分组的改进

本实验复杂,以为3人一组配合较合适。

五、唾液收集方法的改进

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将消毒的棉絮放在口中含一分钟,然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这种方法不太被学生接受,觉得很不卫生,取到的唾液量也很少。在实验中让学生在口腔里一直嚼着消毒的棉絮。学生不停的嚼,唾液不断的产生,这样可以不断的收集到小烧杯中,实验结束后再把棉絮吐到垃圾桶即可。在这个环节,省去了用镊子挤压棉花的步骤,唾液的量又可以保证。

六、温度控制方式的改进

在本实验中,试管要放在37℃的水中保持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恒温水浴箱,手心的温度同口腔差不多,37℃左右。而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可以改用把试管紧紧攥在手心中,利用体温加热。这样一只手加熱,一只手搅拌,省了凉水,又省了热水,还省了装凉水与热水的两个烧杯,更不需要不断观察水温并调节水温,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非常环保,成功率也非常高。在手心中保持5到7分钟即可出效果。建议用这个方法控制水温。

七、搅拌工具的改良

以往实验中进行搅拌的工具一般是玻璃棒。学生在搅拌的时候,力度掌握不好,比较容易碰破试管底部。而且因为烧杯、水、试管、唾液基本上都是透明的,常常发生试管底部碰烂。现改为用竹签代替玻棒,避免了碰破试管。

八、实验中的特别提醒

1.提醒他们有几样东西不能混用:搅拌唾液和取清水的玻璃棒,取唾液与清水的滴管不可混合。

2.为了不使馒头碎屑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内壁上影响实验结果,应提醒学生先加馒头碎屑,再加唾液。而且,加馒头碎屑时,试管要倾斜,用药匙取馒头碎屑后放在小纸槽上,用小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的底部,再把试管小心地竖起来。

3.做实验要在试管里做,不要在量筒里做。

4.充分攪拌是不停的搅拌,而不是搅拌一两下就放那不管了。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

5.加碘液验证时,要等溶液降到室温时再加入碘液,碘液滴一两滴即可。

6.试管的标签纸要贴在离试管口较近的地方,不要贴在下边,因为下边要浸在水中。

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实验就很容易成功。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老师的热情和责任是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体会到生物的神奇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责任编辑 刘 馨)

分析中专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孟会芳

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 新密 45237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3-02

中专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体能和素养。通过中专体育教学,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同的中专技能专业需要具备不同的职业体能,教师通过在中专体育课堂灵活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为学习提供更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近年来,我国中专教学改革工作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出了大量的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对中专学生将来的职业性要求,中专体育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活动过程,而是通过体育教学传播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正确的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合格身体素质和较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责任,服务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本人想通过对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一些不利的发展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对中专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一、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中专学校重技术培养,轻视理论培养

当前中专学校都大多注重技术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反而没那么重视,学校的体育课本来就开设得少,很多中专学校一个星期一节体育课,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既要让学生进行锻炼又要讲解体育理论,这样显得非常的仓促,体育教育遇到很大的阻碍。还有很多老师只是在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并没有真正把体育教育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丧失,体育教育陷入困境。

(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专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跟上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仅以学生的体制是否增强为教学目禄指导思想落后仍然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限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落后中专学校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体育中专的体育教学上,很难谈得上体育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的统一和吻合,往往脱离与教育之外,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滞后等一些列问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会忽略学生个体有二在差异,发展不均衡性,时常盲目制定教学方案,没有区别对待,最终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差较大,不利于以后系统的开展教学,更不利于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充实同时,在教材的选取上忽略了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却偏重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和选项专项动作技能的培养和教学,虽然部分学生技能得以提高,但是是以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降低为代价的。

二、针对中专体育教学现状而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加理论课程教学

当前中专学校的发展普遍都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但是,学习是一项系统性任务,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否则,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中专学校应该及时转变以前的教育观念,将理论课程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理论课的教学,并将其全面贯彻到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二)强化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要形成共识,深刻理解和重视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短期和长期的良好作用。教育学生从生命开始至结束,都在不断学习和参加体育及健身活动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只有拥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工作,服务社会。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地和关键时期,理解终身体育价值,从而自觉地参加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地健身习惯,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重视中专体育老师创新意识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一支具备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体育老师自身具有创新意识,才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中专体育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时代感,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知识,以满足不断创新的教育要求学校要组织体育老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加大体育教研力度,体育老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理论,以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生机。中专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全面改革,然而我国中专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发展特征,中专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大量投入资金、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中专学校必须在保证学生长久受益的原则之下,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促进中专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长久发展,使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李 翔)

浅谈在大众文化生活中舞蹈艺术的重要性

卢其春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4-02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 为了适应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着眼于文化产品总量的丰富程度,更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在现实中实现的水平。当今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群众具体的文化需求,更要通过引导,促进形成高尚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意识。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文化产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涌入人们的视线。网络、传媒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更加高涨,各种新颖的舞蹈种类与形式,为大众舞蹈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幼小的儿童,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再至已满鬓花白却依然神采奕奕的老年人,大家都积极投身到欢乐的舞蹈中,感受舞蹈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

一、舞蹈的德育功能

舞蹈教育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对于受教育者的学生,正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磨砺练习者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舞蹈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期、艰苦、枯燥的训练,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经过几千遍、几万遍的反复练习。很多舞蹈的初学者因为无法坚持而放弃。因此,在舞蹈技能形成的同时,能够磨砺练习者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

增强练习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舞蹈一般是集教学、训练、表演等方面于一体,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意识和荣誉观念。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一些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集体舞蹈,是男女合作的群体活动形式。它能有效地促进练习者的心理全面发展,改变一个孤独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情,使心胸变得更宽广,形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培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精神,使练习者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二、舞蹈艺术在大众文化中的智力开发作用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础。科学和艺术的双重超越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舞蹈艺术的实践性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强化受教育者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舞蹈艺术在帮助人们形成审美感受和审美兴趣的同时,唤起人的创造热忱,培养了人们整合创新、联系贯通和跨学科迁移的多种功能。舞蹈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思维开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舞蹈所表现的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文化美往往是启迪心智。舞蹈艺术不仅能培养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形象思维及创造性。舞蹈艺术能促使情商和智商很好地结合,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发挥作用。

三、舞蹈艺术在大众文化中的健身作用

自娱性是大众舞蹈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征。作为闲暇活动来说,人们将大众舞蹈看作是实现与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媒介,看作是心灵沟通与交往的方式,人们自由地、心情放松地、自觉自愿地去宣泄、去追求,从中得到了更能刺激自身感官愉悦的氛围,并在这种不断产生的信息反馈中达到自我愉悦的高潮。同时,作为社区成员参与实践的大众舞蹈,体现的实质是一种群体价值,其自娱性也绝不仅仅是给予人们感官层次上的单一快感,而是具有感性和理性两种心理活动的多种层次上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参与者在愉悦之中得到高尚的、有益的精神陶冶。

大众舞蹈是一项很具锻炼价值的全民健美、健身和健心运动,它能健美体型、锻炼体魄。舞蹈是改变体能的最佳方法,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已证实了它的功能。经常参加大众舞蹈,进行形体训练,可以改善体型体态,对人的形体进行“生物学”改造,使体态丰满、和谐、匀称,使形体符合一定的健美标准。长期从事大众舞蹈训练,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能使人的心脏得到锻炼,使心肌发达,心搏有力,心脏每次收缩时排出的血量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逐渐减少,从而使心脏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同时,当代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业下岗、考试落榜、升等晋级等一桩桩烦心事,百感交集,如果焦虑过多,心理冲突过大,往往会引起精神疾病。而跳舞却能使人调整身心,逐步消除情绪障碍,以取得心态平衡,保持乐观的心情,以饱满的情绪再度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所以,社区大众舞蹈最基本的意义还是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

用大众舞蹈能够表达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一个社区的精神风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活跃和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升社区的文化层次和品位。要坚持创作编排一些内容健康、富有动感、节奏明快、风格各异、寓教于乐的大众舞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文化广场。如今,市民已经将大众舞蹈作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交流感情、建立友谊、增长知识、健身强体的手段,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爱好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天地。我们要找准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个性和方向,通过广大群众对大众舞蹈的认同和參与,尽快建设成群众艺术普及与提高的场所,形成整个社区大众舞蹈的文化氛围。这样的话,大众舞蹈就会成为一道展示市民文化生活的城市景观。

群众舞蹈现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成为我们舞蹈艺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景观,它给专业舞蹈创作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的群众舞蹈在这方面的把握非常到位,舞蹈编排既不脱离大众,又有一定的专业性。群众舞蹈,指的是“非职业舞蹈”。“群众舞蹈”的舞蹈者,职业五花八门,生活五光十色。当职业的舞蹈创作较多地强调舞蹈的本体或自律之时,我们的群众舞蹈却以其五花八门的职业、五光十色的生活拓展了舞蹈的表现领域。在“群众舞蹈”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更广阔、更密切、更深入;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也似乎更率性、更质朴、更本色。它的独创性在于从具体生活出发,群众舞蹈”表现的大多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但平凡生活中却处处闪烁着普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闪烁着高尚的“人性之光”。从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来说,我以为从具体生活出发所表现出的“独创性”才更值得我们去称道。“从具体生活出发”,意味着摒弃对“生活”做公式化、模式化的理解,意味着不为生活的粗陋形态和琐屑过程所障蔽,意味着从生活的金沙中去淘砂金,意味着把生活的粗粮酝酿成美酒……“群众舞蹈”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特别值得职业舞蹈家们关注和学习的。另外,群众舞蹈的艺术化在于不断攀升新境界。在我们感受“群众舞蹈”从独特视角把握具体生活的独特形态之时,我们也感受到其艺术形态的探索途径——它不是动作形态的自我裂变或关门编织,其语汇、语态、语境的真正有价值的突破在于植根生活、提炼生活并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应当说,在现在的群众舞蹈中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我以为,这些“艺术化”水准较高的优秀作品在于“植根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攀升“艺术表现”的新境界。反映或表现群众生活的优秀舞蹈作品,首先是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捕捉、提炼到具有独特性并加以“舞蹈化”的基本动态。这个基本动态成为整个舞蹈作品展开的内核,成为整体舞蹈形象营造的基石。其次,是舞蹈作品中的基本动态发展线索清晰、发展层次有序。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舞台调度的“舞群”织体拓展了作品的内涵并增添了形象的风采。

舞蹈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脱离的组成部分,它给大众生活的多姿多彩填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拉近了大众同舞蹈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作用,它的不断发展给今后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是——“生活需要舞蹈,舞蹈更需要生活”。

(责任编辑 李 翔)

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中的应用

林小连

南宁市澳华小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游戏具有互动性强、带入感强、模拟生活情境等特点,能够有效刺激大脑皮层和感官神经,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较为符合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特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加快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将游戏引入日常教学中,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游戏应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6-02

儿童离不开游戏,他们需要游戏正如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我们看来十分可笑的事情,但他们却津津有味,永远不知道累,小小的身体里潜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那么游戏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和魔力让儿童如此着迷沉醉不知归路呢?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教学中教师融合了特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它可以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追求新奇,尽管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不大一样,但对于游戏都非常喜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一些游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情感体验。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全身心投入,不分彼此,能够大胆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课堂游戏,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体验与认识,打开心扉,拓展思维,发展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

3.培养良好品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的一个较好途径。游戏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而每个组员都是小组活动的一分子,为了获得胜利,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游戏,这就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很多游戏活动都需要学生配合完成,这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快乐的教育游戏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够树立信心,逐步形成文明礼让、互帮互住的高尚品格。

二、游戏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的准备。教师是游戏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游戏的主体。要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巧妙统一,教师不但需熟悉儿童游戏的理论,了解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更重要的是要将教材内容真正融入游戏活动中,因此要抓好游戏设计这一环节。

学生的准备。学生理解并掌握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是游戏进行的前提。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讲明游戏的要求。学生知道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才能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加游戏。

材料的准备。游戏大都需要游戏材料,这都需要课前准备好,可以是学生准备,也可以是教师准备。游戏道具可利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也可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还可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红旗、贴贴纸等,别小看这些小奖励,高年级学生觉得它们可是代表着荣誉、努力。

三、游戏形式的合理选择

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选择游戏形式,只有恰当的游戏才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

1.角色游戏。小学儿童喜欢模仿,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学生的尽情表演增强了教育的娱乐性和可接受性,学习热情极大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情节的需要,让儿童扮演角色,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角色表演,把道理融合在表演中,让学生在欢笑、愤怒、伤心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2.主题游戏。是指围绕一课的主题所设计的一系列贯穿课堂始终的游戏,可以由层次不同的几个小游戏组成。在比较难以获得学生认同的课程中就需要通过这种主题式的游戏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闯关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作文“巧串词语,放飞想象”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闯关过程中,完成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竞赛游戏。小学儿童自尊心、好胜心强,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通过竞赛活动让他们尝试胜利的喜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中受到启发。领悟课文的道理,增强感情,锻炼意志,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4.辩论游戏。辩论比赛本质是一个展示活动,辩论比赛的目的是向观众展示一个命题可能存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有争议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个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

游戏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學生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他们表达个人观点与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快乐的实践中发现,游戏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如果游戏仅仅是哗众取宠,那就会变得假大空。游戏的价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对学生健康人格成长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中平,蒋欢.游戏功能的在认识——来自脑科学的研究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5,(3).

[2]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

(责任编辑 李 翔)

《指南》视域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王延丽

厦门市集美区英村(兑山)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最为钟爱的环节,为此,我园大力倡导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参与,帮助幼儿在自由自主状态下获得快乐和成长。笔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精神对日常开展的区域活动进行反思,思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提高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为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 指南 自主性 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指南》颁布与实施之后,我园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实践,积极地践行《指南》精神。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观察记录,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存在的常见问题做了梳理总结,改进这些问题,要求我们遵循《指南》精神,从传统的主导者转换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一、幼儿区域活动常见问题的思考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自主、自愿”对成人来说是如此珍贵,对幼儿来说又何尝不是呢?然而,即便在弱化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今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依然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唯有区域活动,才能真正给幼儿带来“自由、自主、自愿”的快乐体验。在区域活动里,他们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内,不必考虑成人的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同伴进行游戏。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间,因而成为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活动。

作为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活动,应是教师们较为得心应手的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出现诸多的困惑:游戏材料更新的时间到了,教师却没有新思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总是容易出现过度干预的状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离预设玩法,教师却缺乏有效的引导。

我在本班的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总结,发现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试图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继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游戏开展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常常执着于预设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常常扮演着疲惫的活动组织者与环境提供者,却依然无法有效地实现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性。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区域活动对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

教师主导的区域活动,常常要求幼儿按照材料预设的玩法,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走动、交流,不同区域之间的材料也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轻易混淆。我们的教师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根据幼儿近期的发展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的需求,定期更新游戏内容,并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为游戏的有序开展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

在我们的教师费尽耗力组织、创设的游戏环境中,我们的幼儿只能选择活动区中已有的游戏材料,使用预设的玩法进行游戏,不需要动脑就可以拥有新的玩具,无法产生主动设计、生成游戏活动的动力,不能在一次次的游戏冲突中学会自主协商解决问题。他们就像教师们手中的提线木偶,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在“操作”中度过他们的“自由”时光。我们充满无限可能的幼儿们,就这样在教师们的保驾护航中错过了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宝贵机会。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正确定位

只有在充分实现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才能为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创设条件。那么,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以提高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梳理总结认为,教师以观察者、游戏伙伴、困难制造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区域活动中,有利于挖掘幼儿自主学习的品质。

(一)观察者

当幼儿正专注地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在不干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以观察者的身份来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并用心做好记录,经常能收获许多“意外之喜”。

案例1

菲菲将娃娃家里的小布偶塞到了裙子里的肚子上,模仿妈妈怀孕的样子。当菲菲挺着肚子到超市买东西时,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于是一路小跑回娃娃家取钱。娃娃家里的小伙伴们看见了,婷婷冲着菲菲大喊:“你怀孕了,不能跑!”凝凝抱着娃娃在一边说:“你要多吃饭,吃完饭要去散步。”菲菲取完钱就离开娃娃家了,但是娃娃家对于怀孕的话题却并没有结束,“生孩子要去医院开刀”“生完宝宝都要在医院里住几天再回家,我妈妈就是这样的”“我妈妈也是”……

观察是游戏推进的基础,案例1中,教师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着发生的这一片段,可以了解幼儿对于“怀孕”这一现象的理解,并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为之后的游戏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满足幼儿出于好奇发起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记录内容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之后的活動开展提供依据。

(二)游戏伙伴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为了维持秩序和实现预设发展目标而置身于活动组织者和材料提供者的角色中。由于教师对游戏的预设玩法和发展目标的执着,当幼儿出现预设之外的行为或者玩法时,教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甚至打断幼儿出于好奇、探究和尝试发起的行为,影响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其如此,教师不如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放下条条框框的限制,就像一个普通的“游戏伙伴”一样,并以“伙伴”的身份做好引导,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创意和尝试,与他们一起体验游戏的乐趣,鼓励他们富有创意的探究方式,在他们需要助手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并为他们获得的意外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案例2

区域活动时,源源抬着建构区的易拉罐到走廊上搭起了金字塔,航航从一边走过,拿起掉落在一旁的一个易拉罐,朝着金字塔的方向滚去,一声碰撞后,金字塔轰然倒塌,航航愉快地哈哈大笑起来。源源一开始为航航撞倒自己的金字塔感到愤怒,突然发现一边还有几个瓶子没有倒塌,便也像航航那样玩了起来,一时间乐趣无穷,走廊上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欢笑声。然而,欢笑声随着老师的到来戛然而止,当源源和航航以为老师即将要生气时,老师以同伴的身份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源源和航航愉快地答道:“好啊,但是你要排队!”游戏继续。

在案例2中,教师尊重源源和航航预设之外的游戏玩法,并以一个平等的游戏伙伴的身份向他们发出参与游戏的请求,用行动认可和鼓励他们乐于创造新玩法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源源和航航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困难制造者

游戏和材料的种类更新常常跟不上幼儿突破的速度,当幼儿已经突破眼前的难度后,便容易对眼前的游戏或材料失去兴趣。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改变现状呢?更换材料?显然,重新制作一份新的材料进行投放,显得有些急促。那我们为什么不做一名“捣蛋鬼”“困难制造者”,在已有的游戏材料上增加一些难度呢?

案例3

沉与浮的游戏材料放在科学区一段时间了,晶晶用原来的材料反复做了实验,并进行了操作记录,当得到了实验结果后,晶晶便无聊地把玩着实验材料,眼神不时四处张望。这时,教师给晶晶提出了新的挑战:“你有没有办法把原来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到水里,把沉到水里的东西浮到水面上呢?”晶晶低头想了想,便拿起材料饶有兴致地继续鼓捣起来,一旁的鹏鹏加入了晶晶的阵营,在活动室内四处搜寻可以做实验的材料。

案例3中的教师,通过提高活动难度,来激发幼儿继续实验的兴趣,同时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实验空间,有效提高幼儿积极探索的自主性。

我们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努力以观察者、游戏伙伴、困难制造者的身份,打破原有游戏组织过程中对幼儿自主游戏产生的阻碍,以提高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为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林华帧.从“上课”走向“区域活动”[J].福建教学研究,2015,(3).

[2]魏素娟.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9).

(责任编辑 陈 利)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安朝浪

务川县民族中学,贵州 遵义 56430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9-01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客观必要性,要立足教学大纲,认真剖析初高中知识的脉络联系,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课程衔接,以期幫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主客观因素。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有的地方脱节,在教学中若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如果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另外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1)创造条件。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另外教师必须有民主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层次化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中层、发展这三个目标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3)施行措施。课前预习层次化: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

二、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环节,注重数学基础知识与教学方法的衔接

客观上来讲,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存在着较大的落差。相较与初中数学“浅、少、易”的特征,高中数学逻辑思维性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明显地表现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等特征。因此,为使学生很好地实现初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的自然过渡,教师尤其应注意处理好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关系。

其一,掌握并利用初、高中教材中的编写特点,优化备课环节。新课改后初中教材在内容深度、广度上面均大为削弱,包括如立方差公式、二次函数图象与方程根分布及韦达定理等知识点均改为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就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调整在高中数学教学作出适当的补充,如初中阶段的多项式乘法运算中,学生已接触到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联系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学习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立方和、差公式。其二,注重新旧知的关联与对比,教学办法上适度加以铺垫。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起步要求较高,紧密联系初高中教学内容,在联想对比中使学生逐步明确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内在衔接关系,无疑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如立体几何教学就可关联至平面几何知识,进行概念的类比,垂直与平行,圆的性质与球的性质,等等。初高中“函数的定义”的本质联系与形式差异,也是如此。

(責任编辑 李 翔)

怎样上好练习课

陈艳萍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摘 要 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我们教学中最常见课,教学中练习课所占的时间也较多,它的地位不言而喻。练习课是我们老师们又爱又怕的课。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练习课教学有效是一直困扰很多老师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上好 练习课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0-01

练习课是我们老师们又爱又怕的课。爱它是因为练习课是我们老师们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为常见的一种巩固形式,在我们很多班级中可以说数学就是练习出来的,通过练习课中的不断练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练习课教学有效是一直困扰很多老师的一个问题。经过上多年的上练习课,我在练习课怎样上有了以下几点启发:

一、弄清课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有别于复习课,练习课主要通过学生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教学中老师们要清楚交待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进行总结评讲。三堂课中老师们都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我们应当做到: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在易混知识处设问,追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以练为主、以评为辅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练习课应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为了提高“练”的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设计好练习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我们觉得要注意: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题型多变。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2.评讲好练习。有练就要有评,一般我们的课堂只注意了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二忽视了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通过讲评使学生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3.及时对练习进行概括总结。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因此,练习成果不是简单地用练习所得分数来说明,而是通过学生对解题规律总结与概括的水平来判断的。

三、重视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本身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而进行数学知识的练习,更是枯燥得“雪上加霜”。要上好一节数学练习课,达到教师预定的目标和效果,最关键是重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情景引入。比如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了一个比较吸引学生的情景利用小兰一天的生活场景游乐场、超市、外婆家、文体店吸引学生,把用方程的四个类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练习,把枯燥的复习变得非常有趣。

四、注重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哪怕是最简单的,对于一个班不同智力的学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来说,理解、掌握、应用上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面对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注重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练习课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收集应收集学生的错题集,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练习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以“我是小医生”、辩析、问题会诊或形式多样的其它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明辨是非,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勤于思考等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责任编辑 刘 馨)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

崔静娜

滦南县柏各庄镇初级中学,河北 滦南 063506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1-01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作文都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现就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谈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落实,提高教学水平

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以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后能行得通、办得到,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要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计划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才能烟消云散。

二、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还要有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疼,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互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再次,教师适时写下水作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本学期,这样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下水写作文既可以体全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三、拓宽写作途径,丰富生活阅历,提高作文水平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议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向应利用课文的,其次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材料,生动事例。在活動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多写多记、每日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后,多创造作文,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积累写作材料,巧妙迁移运用,提高作文水平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责任编辑 陈 利)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李 彧

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云南 玉溪 6534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2-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兴趣学习

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爱学”的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带领学生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天鹅的图片。看着这些美丽的鸟儿,你的脑海中涌现出了哪些词语?”以激发学生对天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我将话锋一转,说道:“可正是大家眼中娇美、柔弱、纯净、可爱、优雅、高贵的天鹅却给一位俄罗斯老猎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章廷桦爷爷一起走进《天鹅的故事》,看看在那优雅的天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以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能产生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从天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勇敢顽强,团结拼搏。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还可以看出老天鹅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的精神。他的回答讓学生们再次展开了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如: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破冰情景反复诵读,学生们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很棒。”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出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责任编辑 刘 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刘东云

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3-01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指导思想。一年级时学生已学会了大量的音质节和一些汉字,利用音质节和少量的汉字阅读着提前读写报和拼音夹汉字的书刊。从书中,他们懂得了许多语言,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知识。但如果让学生把自己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书面语言叙述并记录下来,还需要教师做多方面的指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逐步指导的:

一、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话

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学的音节、音质节词和短语越来越多,句子和句群也渐渐出现。这时我就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讲什么叫句子,然后我说出几个简短句子,让学生动手用音节写出来。学生写得还挺不错,我就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我告诉学生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让人读了很清楚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后来我让学生试着任意写一句话,只写一句,写什么都可以。学生们可积极了,又动脑又动手,有的写“W €鄆 d€?sh ”,有的写“W €鄆 l o sh ”。还有的写“J n t an de t an q€?zh n h o”,这是他们第一次写句子,我就鼓励他们说:“写得真好!小朋友真棒!”接着我又指导学生练习用词语说话。刚开始有的学生不会。我告诉他们说的句子必须恰当地用上这个词。我反复地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喜欢”一词说句话。一生说:“我喜欢妈妈”;又一生说:“我喜欢老师”。用个学生的话做例子,我说:“我喜欢妈妈,也可以说妈妈是我最喜欢的人。我喜欢老师,可以怎么说?”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我说:“小朋友真聪明,一个句子能说成两个句子。”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站起来都说两个句子。再让学生用“尊敬”说句子,效果就更好了。就这样学生初步学会了说、写一句话。

二、指导学生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找了一个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对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理解。然后在这段话中找出几个重要的词语让学生画出来,使学生理解到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的生要作用。结合这段活的意思,我讲怎样把词语运用恰当。然后举出几个词语告诉学生把它们运用在一个环境或一件事中。我示范一下,用这几个词说了不同的几段话。使学生理解用这几个词语说一段话很容易,范围广,没有局限性。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宽阔了,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敢说这件事用上它们,也敢于说那件事用上它们。等学生对这种写话方式掌握以后,我又出了几个学生最熟悉的词“学校”“老师”“我们”等,让学生练习写一段话,学生写的各有特色。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有一个美丽的学校,它就像一个花园一样。每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在这里听老师讲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愉快的学习、愉快的生活。我爱我的学校。给学生讲清楚、指导好了,他们就觉得用词语写一段话很容易,也就越写越想写,把写好的念给大家听,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注提”教材中都适当地安排有“听话说话写话”,这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针对图上的景物提出问题,让学生看图思考。领会图的整体思想后,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图意,怎样安排写话的先后顺序,都要一一指导,真正让学生心领神会。让学生观察思考成熟后,教师就有目的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并做好指导。先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同桌说,然后指名说。语言不要求千篇一律,学生思维不要限制,只求语句通顺,符合图意。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话条理地写下来。此外,我还找了一些适合学生看图写话的画图让学生练习写话。这样坚持下去,看图写话的能力提高较快。

四、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又一种方法就是写日记。我首先告诉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引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刚开始不要求太高,鼓励他们多读报纸、日记书。告诉他们写日记并不难只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行了。批改日记时,我总是挑出写的比较好的日记,念给大家听。让他们觉得写日记非常容易,我们的小朋友有的就写得很好,使他们不再惧怕日记、这下,学生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敢说敢做,写得还都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有个学生在歌咏比赛后这样写:今天我们举行了庆“六一”歌咏比赛。我们班是第二个上场。同学们一排一排精神百倍地走上规定的位置。我站在第一排,看到台下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我的心怦怦直跳,张开嘴唱第一首歌时,我更紧张了。我告诉自己:不要慌,一定要沉着。我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我把这篇日记念给同学们听时,他们可高兴了。原来写日记就这么简单,把自己看的、听的、做的、想的写出来就行了。是的,教师让学生经常练习了,就能把日记写得越来越好,内容也愈加丰富。

(责任编辑 刘 馨)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误区

余泉山

抚州市金溪县秀谷二小,江西 抚州 344800

摘 要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从生活实践感悟中,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误区,在习作中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达到作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 引导 习作 误区 真实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4-02

小学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习作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做到说真话,写真实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做好真正实践到学生习作当中却并非易事。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习作找准一个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摆正习作在语文学习中的位置,以致于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习作只是完成一项作业,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说假话、说空话,甚至胡编乱造,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合适的手段、方法扭转这种不良的习作风气,引导学生走出习作误区,在习作中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误区,谈谈几点做法。

一、寻根究源,对症下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习作中的“假、空”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弄清学生习作中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的根源所在,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准确的“对症下药”。

我从阅读学生们的习作入手,通过分析、了解、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们的习作走入“假、空”误区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有些同学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甚至是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所描写的事物不熟悉,或是一知半解,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空洞无实,内容失真,也就谈不上真情实感了。记得,有一名学生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如实地写了班主任打了他两个手板,如何凶狠,他的手心火辣辣的疼,并运用比喻的形式写了出来,却遭到了老师的冷眼。因为老师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敬,张扬出去对老师也有影响。如此状况真是不胜枚举,我们一方面埋怨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又在扼制学生说真话,讲真事的信心和行动,使学生不能且不敢自由表达。所以他们不得不在习作中一遍又一遍地编织那古老而离奇的故事,以至失去写作兴趣,把写作当做老师留的一次作业来完成,更有甚者疲于应付而照描画虎,把篡改和抄袭当作法宝,致使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的习作,读之则味同嚼蜡,自然也就谈不上真情实感了。

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养成留心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种水果,不仅需要观察它的颜色、形状、还需要了解它是什么味道,这就需要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的共同协作。

使学生懂得,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能从身边凡人琐事中领略到平中有奇,凡而不俗的一种人生风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达到拓宽学生选材渠道的目的,最终解决学生选材难的问题,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活动,并适当地随家长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旅游活动,或跟随同伴参加一些参观访问活动。通过参加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经驗,并能对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在通过分析思考这一思维方式来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走出习作误区寻找一条捷径。例如:一个学生曾收集到一条街道拆迁改建的信息,他就用在《家乡的变化真大》的作文中,较真实地反映出了家乡变化的具体事项,因为是真事,读来很有亲切感。学生看到自己积累的素材有了用武之地,便对收集素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真正从言之无物变成思如泉涌。

三、善于思考,勤于动笔

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使他们懂得,我们情感中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记录、去书写。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领悟到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思考又是提示事物性质和规律的前提,我们的日记、周记又是储积习作素材的宝库。有了这些,大大减少了学生习作中的假话、空话现象。

改变学生习作中的空话、假话的习惯,引导他们走出习作误区,除了做好学生的工作以外,教师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作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练习,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让他们放开手脚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不能制定条条框框,把学生囿于其中。束缚过多,就会产生凭空臆想、闭门造车。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无论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只要写的真情实感,我都要给予理解和尊重并进行耐心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进而“假话、空话”的习作将被有“感情真实”的好作文所取代,才能真正引导孩子们走出习作误区,培养他们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 陈 利)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再探讨

段玲玲

南和县第三中学,河北 南和 054400

摘 要 新课改对各学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线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性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同时关注知识学习与数学思维的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罗辑思维能力与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性教学 思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5-02

新课改对各学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线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性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同时关注知识学习与数学思维的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罗辑思维能力与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尽管近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都在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路,但在实际情况下,数学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对于理论的实践化也需要不断创新,这些都推动着数学教学向着更为深刻的方向改革。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与剖析,进而树立新课标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应组织教学,促成师生角色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认真研习新课标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教学大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与时俱进地进行补充,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有责任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转变教学组织思路,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避免灌输式教学法限制学生的发展。

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处理

在新课改过程中,很重要的转变是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着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既包括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技巧,也包括如何在学习之后,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树立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要求教师有将生活带入课堂的能力。数学在生活中出现得很多,小到简单的数字加减,大到图形的变化与测量,都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在现实中,许多学生都不能观察到生活中的数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将生活内容直接搬入课堂,还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以及喜闻乐见的场景,对学生部分习题进行包装。在课堂举例环节,多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内容,会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

三、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要想实现创新性教学,就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首先,教师要有教学组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语言组织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授课能够更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否定。而教师的语言讲解能力,正是传统教学中较为宝贵的部分,值得教师去发展。其次,教师要掌握新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工作越来越信息化与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技能,例如不断更新自身教学体系的技能、多媒体设计技能、资源获取的技能,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

四、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组织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及时听取学生对于知识的观点,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状态,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在课后,教师也要及时搜集学生对课程的感觉,以及通过课下练习反映出来的课堂学习的漏洞。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根据课后的反思,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认知。

五、寻找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的结合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现有诸多教学方式与方法,包括在许多学科教学中都发挥了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在各学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对这些教学方法将如何选择呢?许多教师都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我对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调研,对基本观点进行了如下的整理:首先就是要对班级的情况有所了解,任课教师要想对自己班级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就要了解自己的班级,包括学生整体水平、对数学喜爱程度等,通过这些了解先确立教学方法选择的大体方向;其次是要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剖析,包括发展原理、教学实践以及在教育界得到的评价等,这是作为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变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变强,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得到锻炼,使新课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发展。

(责任编辑 刘 馨)

微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初探

1徐贵霞 2郭 强

1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重庆 401120

2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重庆 401120

摘 要 本文从具体运用微博建设班级文化,组织班级活动,进行师生交流互动,管理班级事务这四个方面的入手,对班级微博管理平台的创建与角色分工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新型的范式。

关键词 微博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已经深入校园内外,无论是在课前课后,还是家庭学校里都能听到学生津津乐道的讨论着微博上的新鲜事,关注评论同学间的个人动态,转发分享精彩咨询等。微博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群聚性、及时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在班级管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可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的以几个方面:

一、组织班级活动

微博简单易用,门槛低,用户群庞大,发布信息方式多样更利于组织线上班级活动。班主任可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解救校园周边流浪儿童”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拍图片发微博,借用微博的力量,号召爱心人士帮助流浪儿童回家。定期在微博上组织“微访谈”,被访谈者接受班级中任意成员的提问并回答,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运用微博组织线上主题班会,家长会,紧跟信息化的潮流,用信息化带动班级活动的多样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组织线上班级活动,“微博墙”的功能也是“线上”“线下”班级活动最好的互动方式。在班级活动现场展示特定主题微博的大屏幕,大屏幕上同步显示现场参与者发送的短信和网友发送的微博,使场内外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和获取现场信息。调动现场气氛,方便学生交流互动。比如某班在开家长会时,在教室内设置微博墙,会场外的学生,会场内家长同时参与互动和话题讨论,问题答疑。家长会变得更實效,更透明。

二、进行师生交流

现在的学生最为自主,独立的一代。自我意识强,精神空间丰富,交往圈子界限分明,情感隐秘都是这代学生独有的个人标签。所以,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许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困乏,更不用说走进学生的心灵,来一次心与心的对话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间行动上,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犹如糊上了层薄纸,不易捅破和看穿。教师和学生之间隔起了一堵高墙,要接通地气,微博无疑是最佳的渠道。

微博内容的短小精悍特性使人与人之间通过这种闲言碎语而结成的交流互动网络,更大的提高了网络表达的真实性。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注,在微博上成为好朋友。学生用微博记录着学习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教师作为“粉丝”关注学生,适时点拨评论学生的动态,瞬间拉近的师生的距离。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转发内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激励或教育。在考前或者学习疲惫期,教师发些励志名言,搞笑图片并艾特(@)学生,相信比课上喊几句口号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关注机制,学生了解到教师的生活动向,对教师身份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会降低,随着而来的是教师亲和力的全面爆发,和谐民主分享互动的师生关系存在。

微博的开放性方便师生交流互动,但并不是没有私密性,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微博上的私信功能,对话只有交流双方才能看到,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和学生之间说真心话,学生和学生间谈”悄悄话“就能够实现。学生可以通过私信和教师聊天,询问意见,或者讲心里话。教师运用私信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三、建设班级文化

微博的年轻,随性,分享,互动等内容特征恰恰与班级文化的调性有契合之处。新时期的班主任可将微博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整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以青春,自由,分享,互动等现代元素为核心的班级新文化。

微刊是微博上是基于兴趣内容的阅读分享产品。建设班级文化,鼓励班级的宣传团队在微博上编辑一本属于自己的班级的个性化刊物。利用微博的视频,文字,音乐等基础功能,编辑出图文并茂,声色兼具的微刊吸引学生家长教师来阅读,展示班级风采,师生才情与智慧,丰富班级文化,润泽师生心灵。

微群,微博这个大圈子中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更具有针对性,组员的积极性更高,交流互动更频繁,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更好。将班级中的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到同一个微群中组建兴趣小组,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创建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软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

[2]刊物编辑部.微博,让班级管理更顺畅[J].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1).

[3]王进时,段渭君,杨晓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

(责任编辑 陈 利)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宋晓玲

荆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湖北 荆门 448000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7-02

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曾有个精辟的名言:“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正确、恰当的使用踏板,能使音乐充满活力,富有生机,增添光彩、更加感人。钢琴演奏中,要重视踏板的学习和运用。

一、踏板的机械原理与作用

现代钢琴一般有三个踏板,他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机械装置,各具不同的功能,普及型立式钢琴和三角架钢琴的踏板装置稍有区别。

1.右踏板

右踏板也叫制音踏板、延音踏板、强音踏板、连音踏板。立式钢琴与三角架钢琴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踏板踩下时,压在琴弦上的所有制音器立即扬起离开,所有琴弦发生共振,声音持续延长,音质美妙,音色绚丽。当脚放开踏板时,所有制音器立即压上琴弦,制止琴弦振动,音响立即停止。右踏板能使声音延长,音与音之间连起来,增强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是钢琴演奏中使用最多的踏板。

2.中踏板

中踏板叫弱音踏板,踩下后,在琴锤与琴弦之间降下一毛毡,这样琴锤不再直接敲击琴弦,使音量变小,音色柔和。在练习时,起减弱音量,不影响别人的作用。三角钢琴的中踏板叫保持音踏板或持续音踏板,在手指触键时踩下该踏板,可使正在弹奏的音保留延长,而对此后弹奏的音不影响。这对弹奏持续的长音或多声部音乐非常有效。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时使用,可使中踏板保留住一些音,而右踏板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则执行自己的任务。

3.左踏板

左踏板也叫弱音踏板、柔音踏板。在立式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杠杆推动所有的琴锤向琴弦移动,缩短了琴锤的敲击距离,从而减轻弹奏时的冲击力,达到减轻音量,使音色柔和的目的。在三角架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琴锤向右侧移动,只弹到同一音中的一根弦或两根弦,从而减轻音量的作用。左踏板踩下一般标记为una corda(原意是一根弦),放开标记为treconda(原意为三根弦)。

二、常见的踏板用法

右踏板是使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踏板,按踏板使用的时间及特点,常见的有三种用法。

1.音前踏板,又叫预备踏板。在音弹响之前先踩下踏板,这样制音器提前打开,弹奏时共振泛音充分振动,从而声音更丰满,更悦耳。只能用于乐曲的开始,新段落的开始或较长的休止符后,通常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而用,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如乐曲《夕阳箫鼓》,可使用音前踏板,使所有制音器先打开,暗示演奏即将开始,使听众充满了对音乐的期待。

2.音上踏板,又叫直踏板,节奏踏板,重音踏板。与弹奏的音符同时踩下踏板,踩下踏板后音响更丰满,音量增大。常用于强调节奏特点的音乐中,加强某一个音或某一个和弦,在强拍踩下踏板,增强节奏感。如欢快活泼的乐曲,节奏感强的舞曲和进行曲中。即强拍踩,弱拍或弱位放,四拍子的進行曲,强拍、次强拍上用踏板点一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在强拍上踩下踏板,弱拍放。又如储望华的《解放区的天》,开始的四小节是强烈的锣鼓节奏,每一拍都用踏板点一下,后半拍放开的直踏板,这种踏板用法称节奏型踏板。乐曲中出现重音、强音、切分音、强有力的结束和弦时,也可用直踏板,这种踏板用法称重音踏板。

3.音后踏板,又叫切分踏板。即在音符弹响后立即踩下踏板,即手先弹,脚后踩,手和脚是一个相反的动作,手指弹音时脚向上抬起,练习切分踏板时一定要注意手脚的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要用耳朵仔细倾听音响,切换的是否干净连贯。这种踩法可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使它更加连贯、圆润、音色柔和而温暖。如储望华的《红星闪闪放光彩》第二段歌唱抒情的旋律,就可以用切分踏板。

三、踏板的使用规律

1.依据和声的变化来变换使用踏板

即换和弦换踏板的原则,以保持和声语汇的纯净,和声音响的清晰。无论和弦的形式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2.以节奏需要为依据

这种踏板的使用常在强拍或重音之处踩下,强调节奏重音,演奏舞曲、进行曲体裁的乐曲常用。

3.依据乐曲的性质、音乐形象、音乐的语气来决定踏板

(1)抒情歌唱、徐缓悠长的旋律,一般用切分踏板。

(2)雄壮有力、气势宏大的旋律,可以用直踏板或切分踏板。

(3)活泼、欢快、节奏性强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4)舞蹈性质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5)复调性质的旋律,少用或不用踏板。

4.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

不同作品要求不同的声音色彩,必须认真研究作品的性质以及作品所需要的音响来决定怎样使用踏板。例如,一连串连续的音阶或半音阶,在古典作品中,为了声音清晰,一般不用踏板或少用踏板;但在肖邦、李斯特等浪漫作曲家的作品里,在伴奏和弦的衬托下,这些音阶、半音阶中不少音是作为经过音的,必须踩在一个踏板里。如果不踩踏板,就会失去音乐性,只剩下互不相干的、干巴巴的和弦和音阶了。同样,音阶、半音阶在需要微风拂面的效果时,可用颤音踏板;在需要朦胧的效果时,可以将踏板踩浅一点。

5.以作品的风格不同为依据

不同时期、不同乐派的作品各具不同的风格,踏板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古典派作品和声规范、结构严谨,应少用踏板,保证音色透明、织体清晰,以保持其精致典雅的风格;浪漫派作品多为感性的抒情性作品,可多用踏板,使音色、力度变化多样,以求更细腻地表现乐曲内容;印象派、现代派作品为寻求特殊的音响效果,踏板的使用也较为特殊。如德彪西的《月光》,属于典型的印象派作品,要求有一种飘忽不定和朦胧的音色,可使用二分之一的踏板等等。

(责任编辑 陈 利)

“互联网+”时代下“手机教务”的管理模式探讨

陈扬帆

华侨大学教务处,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互联网+”将给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飞跃性的发展。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突破与延伸,创造出更适合新时代要求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管理 手机教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48-03

一、设计“手机教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各类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充,教学管理任务也随之繁重起来。面对巨大的教学信息的管理工作,普通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几乎已无法满足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需求。更方便、更快捷地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功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渠道。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借助手机APP软件进行教学管理功能的延伸,让广大师生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解决日常大多教学管理的需求。“手机教务”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将大大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真正实现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实时共享。

二、“手机教务”的可行性分析

1.外部环境可行性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总网民数的95.1%。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数据表明,移动端上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的首选。

2.用户群体可行性分析

从高校学生角度看,目前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使用手机获取和分享各种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习惯。因此,借助互联网+,利用手机APP软件进行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广泛的学生用户基础。

从高校教职工角度看,高校教师和各类教辅人员学历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将教学管理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日常工作中,缩短与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工作内容可行性分析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非常繁杂而又细致,主要内容涉及教学计划制定、排课、组织学生选课、教学检查、评学评教、考试安排等方面。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协调者,需要将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通知转达给所在学院的全体师生,同时再将通知的执行情况或者师生对通知的疑问、意见等信息加以收集,按程序上报给上级领导。其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高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对多方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无论是对教学情况的掌控,还是对师生意见的收集等诸多方面都难以完全克服信息掌握不全面、反馈滞后等缺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的教学管理工作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技术来进行优化,从而真正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从外部环境、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方面看,以“手机教务”为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具备理论和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手机教务”的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手机教务”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后,根据账号被授予的权限级别进入与自己相关的各个模块:

1.个人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其中教职工的职工号和学生的学号作为系统登陆的账号,师生登陆系统后可以对个人的信息进行维护(例如变更绑定的手机号、邮箱等个人基本信息)。该模块中也有部分信息是直接读取学校各部门的权威数据,不允许用户修改,只提供查询使用(例如,学生的专业、身份证号、学号等信息,教师的职称、职务、教职工号等信息)。该模块的信息准确性也直接影响了“手机教务”系统的使用权限,因此该模块的数据要求用户信息变动时应及时更新。

2.課程体系模块

该模块针对学生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查询、选课、所选课程进度查询、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功能。而针对教师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查询、所授课程进度安排、所授课程学生信息查询、课表查询、成绩录入、调课等功能。

3.教学资源模块

该模块提供学校的一些教学资源的查询与使用,例如空教室查询、图书资料查询与借用、教室借用、课件查阅与下载、优质课程资源等。将学校的一些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给全校师生使用。同时,应该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明确地分类和整理,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4.信息通知推送模块

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各种重要通知,如临时调课、教室变动、停课、等级考试报名等。传统的工作方式往往需要经过多人转达才能将通知送达各个接收者。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教学管理人员通常因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全面、准确、有效、实时地传达给接收者。

而在“手机教务”系统中,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登陆“手机教务”后台,向用户绑定在系统里的手机号码及时、准确地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信息和通知。为了确保用户能及时、准确的收到系统推送的信息,师生在更换日常使用的手机号码的同时会主动更新系统里的个人联系方式。通过这种绑定方式也能提高系统中师生联系方式的准确性,避免了教学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却因信息陈旧而联系不到当事人的情况。此外,学校组织的各类与教学相关的讲座、活动等信息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块来推送。

5.考务管理模块

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教学管理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又可以分成校内课程考试和各种等级考试。学生登录“手机教务”系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本学期所选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安排,本学期各种等级考试的考试时间。并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等级考试的报名缴费操作。教师登录“手机教务”系统可以查询到本学期所授课程的考试安排和监考人员安排。该模块结合信息通知推送模块,系统在考试前指定的时间能自动推送信息提醒师生考务方面的安排。

6.其他一些实用的功能

“手机教务”系统作为传统教务系统的延伸,应该更好地发挥其移动、便捷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下就举几个例子展示互联网+时代下“手机教务”的便捷性:

(1)师生出勤情况管理

教学管理中涉及到学生出勤情况考察,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点名。下课后再将考勤情况按照规定上交到学院,然后学院教学秘书再将考勤情况人工统计后上报教务处。这种考察方式存在占用上课时间、冒名顶替等弊端。通过“手机教务”软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针对本课堂的签到二维码,教师将二维码投射到屏幕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扫描签到。系统会根据学生手机的定位系统进行判断,若是在上课教室范围内,则签到有效。利用互联网+下的“手机教务”系统进行考勤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上课点名占用的时间,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冒名签到的情况。同时教学管理系统后台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每门课程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老师是否按时授课的情况。这项功能同时达到减轻了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的效果,是值得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教学理念小学音乐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