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2017-08-03 02:09杜欣垣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优化策略

杜欣垣

摘 要:小学品德课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提升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规范的行为方式。因此,优化活动过程是提高活动组织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可从活动定位,遵循原则,主题选择,评价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活动过程;小学品德课;情感体验;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74-02

以活动促发展是品德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与行为规范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品行和精神境界等方面有所提升,使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活动的有效性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高低,那么如何对活动过程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活动定位要准确,明确价值取向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做到活动设计思路清晰,明确活动落脚点。活动的价值取向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价值的有效性。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序进行。

比如,教师在教授“我们的合作”时,活动的定位是让学生体会通过小组合作,以一种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才能完美的做好一件事。教师以“垒象棋”为主题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壘象棋”的活动,体会到只有“大家耐心细致,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教师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在合作中耐心地做一件事,感悟到只有大家耐心细致,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小组的象棋没等垒完就倒了。几次翻到之后,教师一会儿说也许棋子太小,难度太高;一会儿又说桌子不平;一会儿又说这副棋子太旧了。为了能把棋子垒好,足足用了二十多分钟。最后还是没有垒好,教师以“时间有限”为由结束了活动。教师组织活动的初衷很好,可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味追求把象棋垒好,追求完美的活动结果,而忘却了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到在合作中“耐心“的重要。殊不知一次次垒棋,一次次找各种理由的过程中,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正背道而驰,越来越远。

二、活动要以生为本,提高全员参与度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活动中要循序以生为本的组织原则,在设计活动时,综合考虑学生参与的人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从而提高活动组织的高效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而大多数学生则作为观众。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力求让全体学生或者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比如,以“家里来了客”教学为例,以往教学中,曾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实践一下招待客人的礼仪,设计开展了一个“我家来客了”模拟体验活动。活动不足的是教师只请了一位学生来参与体验活动。当这位学生正彬彬有礼地接待客人时,其他的学生则只能在一边观看。而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则考虑了学生参与度的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表演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活动,分别扮演“小主人”和“客人”。同时,教师也扮演客人去各个小组的“小主人”家里“做客”。这两种活动参与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第一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有个别学生参加,因此,模拟体验活动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活动,而更多的学生置身于活动外。而第二位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这一模拟体验活动,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有人成为观众,因此每位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都获得了自己的体验。在后来的活动交流中,学生都能积极发言,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活动组织的实效性。此外,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现在有些品德课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活动安排节奏快、内容多,使得学生虽然能积极参与活动,但大多数只是走过场而已。学生从这样的活动中能真正体悟到的东西并不多。因此,这种失去了其本质功能的活动是不可取的。

三、活动要贴近生活,促进感悟生成

贴近生活的活动总是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学习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陌生感,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并在实践中逐渐长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小学品德课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思想品质和优秀行为的塑造,教师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生活,获得自我提升,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得到思想上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感。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班级”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形成合作意识,懂得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与讨论,从而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宗旨组织“传球夺红旗”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让每组的学生站成纵列,第一轮让球统一从头上传过,过程中不准掉落,位置方向不准变化,传到最后一位同学将拿着球跑到指定位置取下红旗,谁最先拿下红旗即为获胜组。第二轮则要求从学生的左肩传过,后面规则同第一轮。活动中,锻炼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如何协调组员之间达成统一的能力,要想在活动中取胜离不开每一位学生间的默契和配合。活动进行了多次,在每一次中学生都会从前一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从而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中感悟到合作技能和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利于学生日后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四、活动评价要适时,强化活动情感体验

品德活动只有激发学生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才能提高实效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品德教育的情与理。在品德课活动开展时,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和活动表现进行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实施情感诱导,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

比如,以“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学为例,教师以“孙儿帮奶奶穿针线”为主题内容设计了师生合作角色扮演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师生在活动的共同参与中强化学生对活动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然而活动开展具有动态化,不可预测等特点,总会出现一些美丽的意外,能否让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关键取决于教师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过度紧张,时间过去了好几分钟,也没能把线穿进去,出现了焦虑急躁的情绪。在此情况下,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要素,切入性的在“穿针线”活动中因势利导:“是啊,我们这么好的视力要成功穿针线都这么难,你们能想像已经老花眼的奶奶为家人做事情是多么不容易吗?”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成功的激发了学生内心情感迁移的有效性,并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深切的感受到家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从而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情感领悟境界。

总之,优化小学品德活动课,旨在重塑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活动,明确价值取向;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员参与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感悟生成;适时评价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力求在活动组织中,积极创设求实、求真、求效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道德认知,在体验中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玉.关于小学品德课上有效化活动教学研究[J]. 文学教育,2014,(4).

[2]王晨.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优化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