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林
摘 要:语文学困生转化需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利用农村教学点自身优势,展开分层教学、学法引导、互补帮学、家校共管,重新使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为学困生提供优良学习环境,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农村教学点语文教学的现实困难不可忽视,教师要正确应对,变不利为有利,以提升学困生转化品质。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09-02
农村教学点教学条件较差,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低,学困生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个群体的转化工作依然很艰巨。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特别是要多给学困生以悉心关怀,在学法传授、学习环境创设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困生转化效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理清学困生的学困成因,这样才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一、分层施教,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农村教学点学生学力基础普遍较差,由于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悟性等原因的共同制约,导致学困生呈现了一定的群体规模,为教学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制约。为此,教师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意识,关注学困生学习群体动态成长情况,并给出对应的教学设计,以提升学困生转化效度,进行分层教学,创设脱困转化优良环境。分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不是将学生公开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群体给出不同设计,分层是教师心理层面上的分层,不可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分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要为学困生量身定做设计,如思考问题,要体现问题难度梯度性,并给学困生预留。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思考问题:晶莹的珍珠指的是什么呢?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并自发展开讨论。检查环节,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是指定学生回答,学生都顺利给出正确答案。教师给出积极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从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难度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难度系数呈现递增性。教师指定学生回答,自然是心中有数的。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回答难度最大的,中等生自然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这就是分层教学意识的具体体现。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思考问题,给出不同要求,让学困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获得学习机会,这是脱困教学的重要措施。废除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做法,给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脱困手段的运用。
二、学法引导,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学困生之所以会感到学习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法欠缺,或者是学法存在缺陷,应该是重要致因。教无定法,学习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万能学法可以借鉴,但教师帮助学困生建立学法意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帮助学生探寻适合的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困生有学习困难,学习信心不足,教师要多给出正面鼓励,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这样对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有重要帮助。
《荷花》是一篇写景小品文,是典型的美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充分体验文本内质美感。为让学困生有充分展示体验的机会,教师先给出示范诵读,然后让学生仿读。并设计一个互动游戏:一个学生在前面佯装诵读,只是张嘴不出声,另一个学生在其背后出声诵读,也就是演双簧,两个人要默契配合,一定要对好口型。学生听说要进行课堂演绎,都非常兴奋。教师先指定合作对子,学困生和学优生搭配。学生展开积极准备,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正式演绎,学生充满好奇地参与其中。教师对学生表演给出赋分评价,每当出现高分,课堂都会热浪涌动。
教师设计双簧表演,为学困生提供参与课堂表演的机会,不管饰演什么角色,其训练价值都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诉求。特别是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教师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帮助学生脱困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互补帮学,提升脱困转化效率
学困生脱困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展开多种探讨,让学生帮学生,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农村教学点,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少,大多是同村居住,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具有可行性。教师要从几个方面展开引导:首先,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对学生座位进行合理搭配,让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便于帮扶活动顺利展开。其次,建立比较固定的帮扶对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互补帮学组织,这样可以提升合作学习和谐度。第三,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互补帮学情况,及时给出引导和要求,确保良好帮扶效果。
《花瓣飘香》一课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义,然后设计一个合作互动活动:同桌两个同学现场演绎课文内容,一个饰演小女孩,一个饰演作者。要求:对话要流畅,动作设计要合理,赋予一定表情。课堂排练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给予学生以个别指导,特别是对学困生进行特别关注,从台词、动作、表情几个方面给出技术指导,特别是信心激励,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展开课堂演繹。很多学困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虽然一些学生还比较紧张,台词不熟、动作僵硬,但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教师不时给出鼓励,并在活动结束时,给学生以综合点评。特别肯定学困生的表现,给学困生以更多精神方面的支持。
教师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并给出引导倾斜和重点鼓励,对学困生形成重要支持。学困生学习障碍大多来自心理,教师从心理辅导展开引导,给学困生以巨大鼓舞。建立帮扶对子,可以给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帮学生,可操作性更强,脱困效果也会更佳。
四、家校共管,创设优良转化环境
建立家校管网,这是城乡学校教育的共性特征。农村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要弱一些,教师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抓住一切互动机会,对学生施加更多影响,以提升学困生脱困主动性。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最为关注,如果教师能够和家长达成更多共识,其管理效果一定值得期待。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家校联系提供了多种渠道,教师要注意创设更多家校合作环境,为学困生尽快脱困提供良机。
家校管网如何发挥应有作用,教师主动性是最关键因素。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有限,教育方式也难言科学,教师要多给出引导,给家长以明示,或者给出具体要求,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家校管网的教育管理效度。如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布设一个课外学习任务:每个同学回家之后,要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需要家长给出亲自点评回复。学生拿到任务后,都开始认真准备,很多学生在放学路上还在自言自语。家长回馈很快到位,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了不同点评。教师特别关注了学困生家长点评。有学生家长说:讲得不错,很全面,很生动,孩子表现令人满意。还有家长说:讲述课文内容这样的训练非常好,能够让孩子深度学习,并在具体讲述过程中,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及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就学生表现进行有效交流。
教师给学生布设课文学习任务具有创意性,学生不用大量抄写,只需要讲一讲就行,学生会感觉这种训练很新颖,参与热情很高。特别是让家长参与进来,无形中形成监督,也为家校联系创造良机。从学困生家长评价中不难看出,学生学习历练效果很突出。家长普遍满意,也为学困生学习提供了不竭动力。
学困生是特殊群体,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展开脱困教学,不然会导致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甚至会导致积重难返局面。小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只要教师对这个群体有足够关注,给出多种教学应对,相信学困转化会自然发生。农村教学点有其教学劣势,教师需要正视这个现实,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展开个性转化行动,最大限度提升学困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董世雅.论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2]张哲.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3]杨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3,(8).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