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格优势的高职生积极发展策略探究

2017-08-03 20:45王晓慧
职教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高职生

摘 要:性格优势和积极发展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积极发展以性格优势为基础,性格优势又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调研发现,目前高职生在“心灵”优势上的得分高于“头脑”优势,爱与被爱、真诚、公平和团结合作是高职生的显著性格优势。促进高职生积极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有:鼓励学生明确并运用自身的标志性性格优势;制定基于性格优势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和学生评价方案;充分发挥积极施动者的作用,重视同伴影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关键词:性格优势;积极发展;心理品质;高职生

作者简介:王晓慧(1981-),女,河南信阳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场域理论视野下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编号:2015SJD547),主持人:王晓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发展研究”(编号:B-a/2015/03/036),主持人:陈炳、王晓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14-05

由于中国教育体系实施的是选拔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底层——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人体验过学业挫折。而在传统文化里,学业的成败经常是学校、家长乃至亲朋好友衡量青少年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在这种氛围中,因学业失败的高职生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否认自己的一切。成功学专家唐纳德·克利夫顿通过研究发现,个体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才干,而才干与个人掌握的技能、具备的智商和性格优势密切相关[1]。由于人类智商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个体之间大体相当,并且早有实证表明,儿童期的高智商不能保证成人期的成功。熟练地掌握技能是促进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鍵,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相比而言,性格优势对个人成功的影响则鲜为人知。性格优势某种程度上说属于情商,是才干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联接,是学生积极发展首先必须要“诱导的创造力量”①。

一、性格优势与积极发展的关系

(一)性格优势

心理学家认为优势是一种能力,拥有这一能力的人的感受、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在追求重视的结果时实现最佳功能[2],Peterson等认为,性格优势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品质[3]。本文认为,性格优势就是能够促成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该特质常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拥有该类人格特质的个体,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比未拥有该类特质的个体更容易获得成功。目前学界公认的性格优势有24种,按照性格优势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将性格优势归为三类:第一类为能够增加个体亲和力的性格优势,如在真诚、爱与被爱、团结合作和宽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相对比较积极;第二类为有利于个体探究世界、追求未知的性格优势,如好奇、勇敢、具有创造力和洞察力等人格特质,该类优势能够使个体以积极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面对社会环境或处理社会关系;第三类为有利于个体掌控自我和追求卓越的性格优势,如判断力、谨慎、自我管理、好学和谦虚等品质,该类性格优势表现突出的个体基本上会有极强的意志力。

(二)积极发展

心理学上的青少年积极发展是指青少年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及积极施动者相互作用,以满足他们基本的需要并培育其资本[4]。而学生的积极发展则是指学生个体发挥自我主动性,在学生家长、教师及同伴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个体掌握的资源,创建有利于个体成长的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随着资本的增加,学生对自己的才干越来越信任,开始致力于一些发展性的任务,包括情绪管理、由自主走向相互依存、形成成熟的人际关系、建立同一性、发展目标和完善感。学生会为了达到其他目标而挑战自己,向每个目标的迈进通常都能使学生赢得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学生积极发展一般会带来以下几种结果:第一,为个体带来直接的收益;第二,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第三,个体具有清晰和积极的同一性,能够自我决定;第四,个体对将来有较为清晰的信念;第五,个体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第六,愿意亲社会,并建立了亲社会的规范。需要指出的是,具有上述一种或几种结果就可以认定学生得到了积极发展。

(三)性格优势与积极发展的关系

积极发展理论以性格优势为基础,主张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发展,重点关注学生自身存在的优点、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意志品质。性格优势不仅能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提升个体幸福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性格优势与学生积极发展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不管个体处于何等压力水平的现实处境,性格优势都能有效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人际和谐、学术成就及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感的健全完善等受一系列性格品质的显著影响[5]。其次,性格优势可以调节个体体验到的负面因素,减少个体对社会的不良适应。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期,该阶段的个体逐渐由封闭的学校生活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可能需要处理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创伤事件。而具有某些性格优势(如善良和勇敢等)的个体,能够较为从容地面对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所以,性格优势作为一种发展资本,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第三,学生的积极发展能使个体的某些性格优势更为鲜明。根据Lerner的积极发展“5C”模型,个体得到积极发展后,会拥有5个“C”,即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fidence)、联结(Connection)、性格(Character)以及关爱与同情(Caring and Compassion)[6],所以,提升性格优势是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高职生的性格优势分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一)调查实施情况概述

笔者对某高职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仍然侧重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但是笔者认为,个体生命中的优点和缺点是同时存在的,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同样要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普通学生在条件一定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了解高职生的性格优势,借助了中文长处问卷(CVQ-96),该问卷共包含96个项目,主要测量成人的24种性格优势和3大长处。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分别记1-5分,某项性格优势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所具有的该项优势越突出。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5,重测信度为0.738-0.826。

本研究共向某高职院学生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25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获得有效问卷221份,回收率88.4%。受测者平均年龄为19.4岁,其中男女生参与调查的比例分别为55%、45%,与该校男女生1.9:1的性别比稍有出入,但趋势大致一致。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性格优势不等同于优点性格,不具竞争性和排他性,它普遍存在于大众之中。每个个体都会在性格优势上有一个得分,即一定会有一些心理和行为符合相应的标准。对所调查学校学生性格优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后,其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性格优势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80分。因为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所以性格优势测量条目的理论中值为3分,这表明该院学生的性格优势均值在平均水平以上。排在较前的性格优势为:爱、真诚、公正和团结合作,主要属于能够增加个体亲和力的性格优势,这四种品质得分均在4.0以上。这与中国大学生前5项性格优势分别是“爱、感恩、诚实、公正和团结合作”基本一致。与世界性显著优势“善良、公正、真诚、感恩、思想开放”有所出入,可能是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得分最低的性格优势并不表示就是劣势,而是相对于其他性格优势表现不是那么明显。

2.三大长处均分情况为:生命力均分3.72,亲和力均分4.01,意志力均分3.68。从该项调查结果来看,该院学生的亲和力得分较高,亲和力属于情感方面的优势,又被称为“心灵”优势,该种性格优势较之认识层面的积极特质更能催生个体的应激适应能力与自我保护机制,有利于个体适应,比起“头脑”优势,“心灵”优势更能预示今后的生活满意度。该院学生的意志力得分相对较低,意志力属于“头脑”优势,该种优势影响个体对知识的获取及运用。高职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选拔制度的失败者,在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上不太出色是易于理解的。

3.在性格优势的性别维度上,相似性要多于不同之处。在善良、感恩和爱这三个性格优势上,女生强于男生。而在洞察力和创造力上,男生要强于女生(详见图2)。虽然男女生在性格优势的得分上走向基本一致,但女生在各性格优势上的得分总体低于男生,从均分来看,女生性格优势平均分为3.73分,男生的均分则为3.86分。虽然男女生的显著优势相同,但是女生的得分略高于男生。男生中排名靠前的性格优势为:真诚、公正、团结合作、爱以及领导力,排名靠后的性格优势为:好学、自律、创造力、谦虚、洞察力和好奇心。女生性格优势排名靠前的为:爱、公正、真诚、团结合作和领导力,排名较为靠后的性格优势为:创造力、好学、自律、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以性格优势为导向,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一)学校要引导学生识别并认可自己的显著性格优势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个性在本质上是积极的,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和权利。但可能是受到千百年来“谦虚使人进步”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是个体追求完美的个性使然,个体对自己的弱点更敏感,谈起弱点时如数家珍,说起优势则“黔驴技穷”。塞利格曼等人曾做过“明确并运用个体性格优势”的干预实验,该实验发现,当个体明确了自己的性格优势后,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优势,个体就更容易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获得生命满足感和意义感[7],从而投入地去做更多他们擅长的事,实现自我的最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研究者在寻找性格优势时充分考虑到普遍认可性,但是并不表明每个个体都能在上述24种性格优势中表现卓越,恰恰相反,每个成人往往只具有两种到五种标志性的性格优势,即显著性格優势。在VIA优势因素结构分析图中,个体只能在靠的近的性格优势上同时表现明显,但是不可能在靠得比较远的性格优势上同时出彩,所以在培养个体性格优势时要较为谨慎。另外,个体也不是时时展示出他所拥有的性格优势,有些优势只有在某人“正好”表现出这种性格的时候才能突显出来,如宽恕只有在侵害发生后才会产生,勇敢也只有在遭受威胁时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明确学生的性格优势还需要创造恰当的时机。

(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性格优势,采取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

根据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兴趣、爱好和个性在教育中都应该受到最大的尊重[8]。学生的性格优势不同,学校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如根据调研,高职生在“头脑”优势方面表现较为逊色,但是在“心灵”优势方面则较为突出。以往的研究也表明,高职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其学习能力尤其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强[9],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设计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侧重学生技能培养,减少理论知识的灌输。

1.课堂教学、同伴相处和活动参与是高职生大学生活的三大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学习的挑战,但在激发个体动机强度方面则不太理想;与同伴相处会引起青少年高水平的动机但却很少富有挑战性;而有益的活动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既激发动机又具挑战性的重要机会。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参与中,会形成不同的规范、目标以及关系中的角色和组织文化,从而获取不同的发展机会。积极发展理论非常重视个体的参与,认为对活动有意义的参与的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本,如热情和自信心等。同样,通过活动参与,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人际感受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等社会技能,从而提升其社会资本。所以,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应开展校园社团建设,制定学生积极发展项目,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将自己更好地嵌入到积极发展的环境中。

2.学校应建立基于性格优势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潜能,既要补救不好的事情也要建构生命中美好的事情,在治愈伤痛的同时也更要充分地实现正常人的生活[10]。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不仅仅要采用SCL-90、抑郁量表和潜在风险分析量表等工具来检测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要引入一些“优势”诊断工具,如“VIA-IS”测量工具、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和发展资本分析等工具来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其次,学校可以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提高学生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美德由24种性格优势构成,力量则是实现美德的途径。心理干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心理过程来改变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举措,是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证实较为有效的干预方法有:感恩活动、明确并运用个体优势、希望疗法和幸福疗法等,这些干预方法可以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形成更积极的认知方式和意志品质。最后,由于部分性格优势有预示作用,如热情、希望、爱和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好奇心、热情、希望、感恩和信仰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而毅力、公正、感恩、真诚、希望和洞察力则与好的大学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学校应有侧重地关注学生相应的性格优势并加以培养。

(三)发挥积极施动者的作用,尤其重视同伴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学生身边有导师、角色榜样和支持性同伴,是性格优势的促成条件之一,也是个体积极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人是在社会关系当中学习,所以学习需要一定的社会网络;学习又是试错的过程,所以需要关爱的氛围。学生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努力的差异,还取决于其所处的场域[11]。学生积极发展除了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外,还离不开积极施动者的支持。在学校,学生积极发展的施动者主要为老师和同伴。关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即使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网络资源随处可触的时代,教师的言传身教仍然无可替代[12]。

同伴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学者权小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同伴影响显著而稳定的存在着[13]。同伴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伴是个体疏解情绪压力的最主要的外在途径。在调研中发现,当学生个体出现心理问题时,除进行自我调适外,寻求同伴的帮助是其疏解心理问题的最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同伴的榜样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的学习过程可分为依靠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和依靠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行为方式两种[14]。同伴、媒体人物甚至传记人物等角色榜样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示范者。但是通过媒体、网络、影视等寻找到的角色榜样可能会有所夸大,学生经过努力模仿却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可能因此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带给人的负面影响要远超积极情绪:同样强度的情绪体验,消极事件要比积极事件小;人们能够很快适应较大的好的事件,但却经常不能从极小的打击中走出来。相比而言,同伴的环境与学生个体类同,生活经历类似,模仿学习更具有操作性,所以,鼓励学生从同伴中寻找榜样更有意义。

(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高职生积极发展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根据水平堆积理论,相较于单一情境中的资源,在多个生态情境中(家庭、学校、同伴和校外项目等)体验到的资源的累积与积极发展结果的相关性更高。当教育资源一定时,应该通过组合让它发挥更大功效。

首先,政府及主管部门需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物质支持表现在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可通过建立省级财政为主的职教经费统筹机制,完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来实现。精神支持则表现为社会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中央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早日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健全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地方政府也应推进职业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策制定。各级政府还应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落户城市等政策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15]。

其次,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行业企业是影响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它们既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的教育者,又是高职毕业生的使用者,所以行业企业既是学生积极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学生积极发展的受益者。行业企业要参与到本行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实训教学仪器配备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工作中来。行业企业的参与易使学生个体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形成清晰的同一性,促使学生朝着行业企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最后,家庭应该为个体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家庭除了要给予学生经济支持外更应该提供精神支持。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关系对学生的积极发展有重要影响,积极发展理论也极为重视关系,认为积极发展是学生意向性和有意义的关系的作用结果[16]。家庭的肯定、赞成和接受,能使高职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到温情、关爱,对其安全感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源于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的名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06.

[2][美]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積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M].王彦,席居哲,王艳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7.

[3]百度百科.性格优势[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toixs9ukzow_fo1pnnfgoklkj20jy_vqdo8vspxwv_m9nywterbtrf9xjxm_n6o83ogorpfs5oapz

g4ocdw0k.

[4][爱尔兰]卡尔.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第二版)[M].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60.

[5]孟晓梅,张海钟.西方新兴的性格优势理论与青少年积极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8.

[6]段文杰.提升幸福感:基于性格优势的纵向干预实验[D].西南大学,2012:23-40.

[7]彭飞.社团活动经验与大学生积极发展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7-30.

[8]刘古平.杜威教育哲学:“教育无目的论”[J].中国西部,2014(3):92-93.

[9]陈建华,王冰,王博,曹京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探究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60.

[10]郭雯.性格优势与美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

[11]董泽芳,赵玉莲.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看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J].现代大学教育,2015(6):2.

[12]王晓慧.“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应对策略分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5):58.

[13]权小娟.大学成绩的同伴影响研究: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75.

[14]肖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与融合性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7:18-23.

[15]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评估专家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摘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74.

[16]常淑敏,张文新.人类积极发展的资源模型——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和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13(1):90.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高职生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