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7-08-02 05:13吴金玉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培养能力语文阅读

吴金玉

摘要:小学生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鉴于学生的家庭环境、阅读兴趣以及课堂阅读教学的氛围和教师素质等决定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其语文阅读水平,教师应自觉转换课堂角色,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逐渐打破封闭的教科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的开放式阅读教育,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从而推动其阅读能力提高。

关键词:语文阅读;培养能力;引导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应当使学生在积极的思想活动与主动的情感体验当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沉浸在精神感情的熏陶之中,获得思维方式的启迪,并享受到语言审美的乐趣。阅读教育的成败能够对语文整体教学的质量产生决定影响,所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与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个体通过采用阅读方式进行学习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是阅读能力,它呈现为完成和实现心理任务的状态。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密切关系到他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所以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任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1.语文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尽管小学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现实的教学任务中,许多教师都容易忽略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字词和写作水平,而较少涉及有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的部分内容,纵然囊括了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堂计划,也无法在具体教学中深入透彻地落实在实施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到课堂阅读的教学质量和语文阅读的效率程度。

2.小学生未能把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尽管小学生课余能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读物,也可以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但收到理想效果却不是那么容易。精读和泛读是两种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紧抓阅读材料的重点,对非重点片段采取泛读方式,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小学生通常不知道怎样进行泛读和精读的区分,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欠缺,由于未能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其在阅读过程中做了许多无用功。

3.小学生普遍缺乏语文阅读的兴趣

学习语文阅读,兴趣是唯一内在动力,阅读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否浓厚可以直接作用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目前市场上充满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与书籍,相对而言学校的阅读资源却比较欠缺,而且教材的设计创新性不够,造成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对阅读失去耐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本对策

1.致力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一旦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满积极性,进而可以为长期阅读创造内动力前提。所以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视野,增强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范读手段,使学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教师在范读时语言中流露出的情趣与激情,可以深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浓烈的阅讀气氛中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引起对阅读的重视,主动参与阅读任务。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将课文呈现的意境完美地传达给学生,能够使其在范读中领略阅读的魅力。其次,教师还可运用名人的著名事例,提高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拥有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教师就能发挥正面的榜样作用,多讲述某些名人爱阅读的事例,就有助于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扩展其视野。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活动来让儿童体验阅读的乐趣,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故事可以引领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故事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参与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过程

学生可否理解阅读的语段,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一个基础。如果学生对所读语言片段读不懂,其在语段中提取出来的语言信息肯定就有限,更无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变成自己的语言材料。所以如果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要注重其字词方面的积累,帮助他们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增加其获取的有效信息,才可逐步提升其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小学语文字词积累的总体方向而言,课内的生字词非常重要。然而单纯凭借这些的掌握还不足以提高阅读能力。研究表明,小学生字词积累的数量同其阅读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时,要同时注意课内与课外生字词积累的过程。

3.倡导开放式读书教学,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发阅读课程领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应注意课下阅读延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阅读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课堂阅读的窗口,破除与课外的隔阂与限制,将阅读由课堂延伸至课下,将课内所学沟通课外实践,指引学生广泛地阅读。其次应当适时制定阅读计划,建构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帮助学生制定详尽的课后阅读计划;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任务,推行自主阅读活动,比如诗词朗诵、美文吟诵与欣赏、优美词句摘录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阅读见识。

结语:

阅读能力体现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也构成了小学语文课改的重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善于培养其语文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激发其阅读兴趣与热情,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阳梅.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257-258.

[2]张才周.试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08-209.

[3]李蓉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185+281.

[4]刘丽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08: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培养能力语文阅读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