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如何迎接国际化新阶段

2017-07-31 11:21朱帅
中国工业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国际化出口

朱帅

汽车产业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历史和实践证明,国际化战略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是决定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在2017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列为六大目标之一,标志着汽车产业国际化迎来新阶段,国内车企需积极加以适应。

国际化必要性

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汽车产业也进入到转型调整期。近年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已由2000年至2010年间的约24%,下降到2010年至2014年的7%左右。2015年更是仅同比增长4.7%,创2012年以来最低增速。虽然受2015年10月开始实施的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2016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4%。但根据2016年底财政部公布的政策,2017年起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受此因素的影响,2017年前5个月国内汽车销量仅同比增长3.71%,低于上年同期3.3个百分点。

而根据以往经验,销量下滑的势头仍会持续。2010年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时,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37%,乘用车销量增长33.17%。但是在政策结束后的2011年,汽车销量增幅仅为2.45%,增速为13年来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汽车产业正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未来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仅依赖内需市场,国内汽车产业的成长空间已不大。相应地,拓展国际市场将成为国内汽车产业获得长远成长空间的必需。

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汽车产业本身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大的特点。无论大型整车还是零部件车企都是全球化运营的。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几个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采购、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化;二是新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主要体现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基于契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三是寡头垄断的形成,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幾年间,通过挖掘新兴市场、兼并重组、合作联盟等战略手段,几家跨国车企从21世纪初的600万辆规模,纷纷向着1000万辆前进。

全球化实质性地改变了汽车产业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对于我国车企来说,由于采购、研发、设计、生产甚至品牌宣传具有全球规模经济性,走向海外市场、获得全球竞争力不仅对于企业获得新的增长机会重要,对保持、提升个体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长期竞争力也非常重要。

国际化现状

海外研发中心建设高速增长

2010年之后,我国车企在海外的研发中心逐渐增多,尤其是2015年以来,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实现了高速增长,当前已在全球建立了近20家研发中心,各个车企来自海外研发设计中心的产品已达20余款,涉及轿车、SUV等主要细分领域。从地点来看,海外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

整车出口面向发展中国家

当前,我国整车出口仍以满足发展中国家低端汽车市场需求为主,主要面向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带来新机遇,2016年我国对东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1-9月对印度整车出口增速接近500%。整车出口以国有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为主。

零部件出口面向发达国家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主要是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车身附件及零件和发动机零部件。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2016年对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零部件出口额占总额近半。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轮胎、轮毂、汽车电子电器等是主要出口产品,大部分供应售后市场。

海外建厂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建立了90多家工厂,2013-2015年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当地组装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销售方式,以SKD(半散件组装)或CKD(全散件组装)为主要形式。2013-2015年,拉美、东南亚、东欧是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海外建厂最为密集的区域,同我国汽车出口国分布呈现较高重合度。

海外并购呈上升趋势

2013-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总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60起,涉及金额177亿美元。从增长趋势看,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和规模呈上涨趋势,尽管2015年并购数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但整体规模却创历史新高。尤其是进入2016年后,车企和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长期来看海外并购将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流形式。在资金流向上,以美国、西欧为主。

零部件企业为并购主体

从并购主体看,零部件企业是海外并购主力军,所涉及交易占到总交易量的72%,总交易额的80%以上。一些国内汽车零部件巨头早已活跃于海外并购市场,2013-2016年,我国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超过140亿美元。通过并购,使得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到全球整车配套体系。部分优质企业依靠成本优势和配套能力,已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发达国家为主要并购地区

从并购地区分布看,西欧和北美是我国汽车厂商跨境并购最为活跃的区域,其中德国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目标国。2013-2015年,我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在德国市场发起12起跨境并购交易,约占总体交易的20%,美国市场10起,两地的并购目标均为零部件企业。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大量汽车零部件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急于剥离非核心资产是重要因素。

五大问题与困扰

政府与行业缺少统一协调

国内车企出口或投资基本积聚在相同的或相近的地域和市场。由于缺乏政府与行业统一协调,在同一市场的我国汽车企业出现了相互压价和恶性竞争的现象。既影响到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又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整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配套产业缺乏同步发展能力

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受到相关配套产业的制约。汽车企业国际化意味着整个汽车产业链上相关度比较高的配套产业企业都应国际化,否则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资金、销售渠道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都不能及时进行调整,使企业国际化面临更大的国际化经营风险。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较弱

目前海外金融机构数量少,融资条件不灵活,无法为海外车企提供便捷的融资需求。现有的出口信用机构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和大项目提供优惠金融服务,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和项目得不到国家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开办的外汇衍生产品品种较少,部分产品交易成本较高,缺乏对外投资汇率风险规避的产品。

海外法规政策信息服务滞后

政府提供的目标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不及时和不通畅,企业获取政策支持的程序过于繁杂、成本过高,以及商检、海关等各职能部门对已经发布的市场法规政策理解的不一致,造成出口或对外投资企业的前期重复投入成本过高。

国际化人才匮乏

汽车产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汽车企业面临严重的国际化人才匮乏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国内汽车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和法律人才,长远来讲最需要的是汽车技术研发人才、知识产权运作人才、汽车金融人才和国际物流人才。

如何迎接国际化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从对外出口,到海外建厂,再到海外并购的三级外向型产业结构的转型之路。遵照《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部署,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多策并举,鼓励车企适应全球价值链整合发展要求,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促进车企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产,带动相关设备、产品、技术、标准与服务输出,是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国家层面统筹规划

支持行业组织推动建立汽车产业海外发展联盟,着重培育包括政策法规、知识产权和认证等领域的系统性服务能力。通过深化产能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海外并购等方式,充分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打造中国品牌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支持不同车企之间加强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发挥企业合力,在关键项目和关键市场“抱团”出海。

鼓励打造包括车辆出口战略、研发、生产以及出口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汽车金融在内的汽车全产业链联合经营模式。推动行业企业自主设立汽车产业海外发展基金,联合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与社会资本,打造多维度、市场化资金保障体系。支持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海外资源共享,协同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自主品牌出口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支持大型车企参与国际重点项目招标,并推动中小车企进行相关配套产品供应,拉动出口增长。加快國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增强汽车产品的出口技术基础。做好出口基地的规划,鼓励出口基地企业自主创新和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打造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人员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汽车出口秩序,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汽车出口环境,维护中国品牌整体形象。完善汽车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有效应对汽车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推动与重点国家签订产品检验结果双边互认协议。清理出口环节不合理、不必要税费,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创新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完善出口有关的信用保险、担保制度与融资平台建设。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适应汽车企业境外发展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快建立多层次汽车产业境外投资担保体系。促进国内金融和保险机构跨境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在海外开展汽车融资租赁和相关保险业务。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政府层面的汽车产业国家化战略信息平台,对中国车企的对外投资提供咨询和指导,总结和交流成功经验,提供有关投资环境的研究报告和国际商务信息等。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为车企提供各国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海外市场机遇。

鼓励车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风俗文化、消费环境、购买能力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做产品的适应性改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规避政策法规等的风险。支持行业组织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组织企业和国外的行业组织进行政策、投资、技术、认证等官方交流。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支持运用财税政策对车企进行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为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向对外投资车企提供具体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开发与启动、人员培训等方向的技术服务援助。支持车企培养全球化经营人才,在青年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和青年研发工程师培养上,鼓励采取“导师制”等培养方式。

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车企员工进入高校进修学习,开展员工各层次学历、学位提升教育。鼓励企业面向全球招揽国际化优秀人才。支持车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根据需求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引进体系。鼓励通过合资企业,与外方加强人才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国外公司的人才智力。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国际化出口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