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提升制造质量水平

2017-07-31 07:37吴清海
中国工业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强国制造业质量

吴清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是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三个转变”强调要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质量问题事关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和消费信心,事关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要着力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明确质量为先的理念、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两个强国战略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互为支撑,质量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质量必须强。质量强国是制造强国重要的标志,两者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核心。

质量强国是推进供給侧改革的需要

实施质量强国首先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的升级,质量越来越成为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首要因素。自2004年以来,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连续12年呈两位数的增长,日本产品如马桶盖、电饭煲、纸尿裤等日常消费用品,成为国人抢购的目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质量因素十分关键,这也倒逼着我国的消费品制造业提升质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只有狠抓质量提升,以质量供给升级、满足需求结构升级,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由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提升。

实施质量强国也是创新发展的需要,释放社会创新潜能实现创新成果规模化生产和品质一致化,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重视质量是快速通道。《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我们大力夯实质量基础,推动公共质量公关,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建设,在精准服务三大战略、精准服务“三去一降一补”、精准服务生态环境质量、精准服务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浙江为例,2014年浙江省政府开始构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实施三年来已制定产品标准195项,涵盖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制造领域。全部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476家导入管理模式。2016年浙江制造企业平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平均利润率13.5%,分别比浙江省规模以上的企业高出15.9%和6.9个百分点。浙江省的实践使我们坚信中国制造必须以质取胜,只有坚持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才能实现迈向产品中高端的目标。

实施质量强国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我国面临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抢占产业链中低端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面对的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人才、资源等竞争也日趋激烈。一方面我们培育了华为等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平均损失率20%左右,远高于日本的0.76%。在我国制造业产出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的新格局下,制造业年均损失超过2000亿元,令人震惊。我国出口商品在欧美等国通报召回数量居于首位,仍有三分之一的出口产品是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培育形成以质量标准、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新优势。众所周知,实施质量强国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时期的共同选择。

我注意到印度政府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该国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2014年印度莫吉总理在第68个演讲中提出制造业零缺陷以及降低该国产品被国际市场的退回率,减少人为环境造成的破坏的目标。从2015年开始印度政府累计投入折合4亿元人民币,扶持该国的中小企业标准和质量能力的提升,并基于优势企业税收、贷款、合理分配、政府采购、进出口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强化了印度中小微企业的质量意识、提升了印度制造,以及印度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质检总局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会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为中国制造质量提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道路。表现在:第一,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推动制定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共同编制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要求融入其中,明确了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施途径。第二,质量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建立了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质量问题。国务院对省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已实施三年,强化了地方政府质量责任,两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选出了一批中国品牌。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标准委联合工信部专门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统筹推进国际国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供给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主要产业整体质量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保持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轨道交通、有色金属和石化主要产品技术标准逐步和国际接轨。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的新的五百强当中,有16个中国品牌进入了前100名,这其中,制造业品牌有3个,比过去有进步,中国品牌的数量和价值都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还有所不足,可以更进一步。

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逐步形成

全国30个省份开展了质量兴省、强省的活动,其中90%的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兴县的活动。质量月、质量管理QC小组等群众性的质量活动深入人心。2016年质量月新增3个部门和行业来参加,共计42个单位联合开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军、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更加看重质量发展。今年质量月我们还将继续召开面向国际的中国质量大会,在国际上扩大宣传中国质量的声音。

面对我国质量基础依然薄弱的基本情况,建设质量强国走进质量时代需要各方面继续共同努力。大力推动优质制造工程、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及热点消费品类为重点,多部门联合推进十大领域的优质制造,重点解决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提高婴幼儿奶粉质量信用、提高数控机床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汽车钢板质量一致性,提高质量可控性,提高企业装备质量优势、高端监测仪器和计量装置国产化、特种设备和重要消费品、国际标准、提升医疗企业的质量效益,提升通用设备的国际话语权等,这些都是当前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质量问题。质量有关中国的未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组织产业技术突破和公关就必须着力这些质量技术基础。这些质量技术基础贯穿于关键技术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先进技术工艺发展的全过程,协同作用于制造业全部行业领域,被称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质量技术能力提升问题不解决,中国制造的基础就不牢靠,我国就很难变成制造强国,因此急需将质量技术能力提升纳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领导各方共同推动质量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破解中国制造业共同面临技术瓶颈。

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开展质量行动,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能力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一个行业抓质量提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打造中国品牌,加快推进中国装备制造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实施质量攻关、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消除质量提升瓶颈,全面提升供给质量水平,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推动质量社会共治。质量问题关系每一个人,必须齐抓共管,推动社会共治。希望广大企业切实履行好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责任体系,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研发、设计、实验、生产、售后服务等环节,落实到全体员工、每一个工作岗位。

在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参与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各式、各类先进的质量工具和方法,切实使质量思维、质量工具、质量行动融入到制造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体系,希望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对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积极投票,形成对生产者的责任倒逼,希望各个领域的商会、协会、中介组织加强监管,引导行业诚信自律,面向企业推广质量诊断、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方法。

猜你喜欢
强国制造业质量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秦晋争霸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