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香序
摘 要: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乐理教学为切入点,阐述音乐教师应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引入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从而激活课堂,切实提高乐理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动真格,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潜能。2、在教师主导作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接受性学习。3、在教学评价上做文章,引入激励机制,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总之,虽然本文只论述乐理教学,却有言近旨远之意,以期引发读者关于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开展音乐教学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激活课堂;乐理教学;实效性
从教育现状来看,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内驱力,所以,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带着浓郁兴趣走进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兴趣品质,这一点,对音乐教学中的乐理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据调查,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尤其是在他们看来枯燥无味的乐理学习。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发展为中心”。
在乐理教学中,我较看重的是学生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注重他们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改变原来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以一名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速度、力度、拍号、调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是同学们经常遇到但又很少注意的,怎么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呢?我对各学习小组提出要求:找出课本中自己不懂的音乐符号,提出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答,告诉他们小组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问题越多,则小组成绩越高。这时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同学们纷纷翻阅起课本,仔细观察起来,不一会儿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有的问:老师,在音符上方加弧线是什么意思?有的问:音符上方的倒三角形有何作用?还有的问:“>”、“<”是什么意思,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甲组提出,乙组马上给予回答,同学之间无法解答的问题,由老师讲解、点拨,这种情况下对乐理的讲解,同学非常愿意接受,且注意力很集中,效果比一开始由老师不停的讲解要好得多,这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有些问题留到课后由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大量的乐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发展为中心”的转变。
二.巧用“类比”,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
比如,《彼得与狼》这一课,在介绍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是由不同的音色乐器演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配器方面的知识,我没有直接讲配器的概念,而是以化装这门艺术为切入点,我对同学说:假如你是一个化装师,要求把一个模特分别化装成“美国人”、“中国人”两种类型,你在选择服饰与色彩时应注意:①你应选择不同的服飾和色彩;②这种不同的服饰和色彩应与具体的人物形象相匹配。只有那样,才能表现不同国度人物的特点。否则就会象给洋妞带黑头发、画蓝眼睛一样,显得很不协调。同样的道理,为了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就必须采用不同的音色乐器,否则就不能正确表现作品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就这样一讲,学生对配器的概念就理解了,而且还能活学活用。当我问少先队员应用什么乐器演奏时,同学们开始分析起少先队员的特点,并配上相应的乐器。有的建议用“小号”,认为“小号”音色嘹亮,能体现少先队员的活泼向上的特点,有的说用“喇叭”,有的说用“小提”……。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可见,他们对配器已有所了解。接下去的角色,我仍然先让他们进行配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掌握音乐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班级成员分成七个小组,每组七至八人,以这种形式上课,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和合作,把“小我”溶于“大我”之中。从而领悟共处的真谛,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共处意识;确保了同学们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持续进行。
2、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自评、互评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也较原先不同,不再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及理解程度,个体表演能力,群体合作能力,课堂纪律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方面。通过评价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作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通过发挥学生、教师、评价三方面的作用,真正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既注意有效的接受性学习,又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采取有利的组织形式,完善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乐理教学难”的这一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而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教学也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