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秀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提问,使提问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在知识关键处提出问题,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效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92-01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于数学考量的内容更多的是运算,因而更具有思维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提问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整体的教学质量。良性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问题,理解知识。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
一、课堂提问应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只有提问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特征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课堂提问主张由易到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那提问就没有太大的意义;若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创。因此,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的有效提问才是教学的目标。
比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先写出一道整数加减的练习“533+36=”,然后将其变形为“5.33+3.6=”和“53.3+0.36=”。此时,教师提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区别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果有什么区别?大家试着在草稿本上计算一下,做完后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思考并计算,促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接受新知学习。
二、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
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相吻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中,而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则无法做到这点。
比如,在练习中,学生常常会有疑惑:①公因数和互素数怎样计算?②异分母分数加减如何计算?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应用?以上三个问题均为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但由于问题过于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意深入思考,往往坐等教师讲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问题改为①自然数、素数、偶数、因数之间有哪些关联?它们的关系用集合圈应如何表示?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直接加减而异分母分数不能,异分母分数如何才能进行加减?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相匹配,学生的主动性将得到激发,学生处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中,避免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造成的尴尬局面。
三、课堂提问应在知识关键处提出
课堂的提问应在课堂新旧知识学习的连接处提出。旧知与新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充分掌握旧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知,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进行提问,可以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将其与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对比,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关系?怎样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如何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旧引新,为学生厘清逻辑思路,激发其求知欲望。
又比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师提问:“整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整数相乘,不需添加小数点;小数乘整数,结果需要标小数点”。通过在计算教学中进行对比提问,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整数、小数之间的计算法则,进而深入发展自身认知结构。
课堂提问是教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巧妙地课堂提问可以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教师应该用好每次课堂的提问环节,将问题精心设置于关键处,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将问题设计得合乎情理又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韦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