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群
今年,高考改革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我省高考改革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而具体的方案,但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据专家分析,高考语文科目的分值将会有增无减,这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语文学科的发展,那么教者如何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准确地传授语文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与能力,两花并蒂开放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教材内容与高考关系不大,学与不学不会有太大差距。数理化内容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学习都不容忽视,而语文就像韩剧,似乎遗漏了一个环节并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端正。
事实上,语文教学内容各环节紧密相连,教者在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心里,引导学生去善于发现语文学习中的规律。
首先,我们要挖掘语文教材和高考的联系点。高中语文教材经过多次修订,最终选入课本的都是名篇名作,这些作品是经得住推敲的,是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是教学内容中最优秀的范例。只有吃透教材,在学习中抓住规律,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灵活地解决高考试卷中的问题,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教材的知识掌握得不熟练,或者学得过死,那么就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迁移到课外,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作为教者,我们要发现并挖掘教学内容和高考的交叉点、衔接点,课堂教学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要重视了教学形式忽视了教学内容,不要只重视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学效果。教学时要结合高考的考点,高考考什么,课堂就要侧重教什么,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与高考考点接轨。或许有人会怀疑: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太功利,我想说的是教学不是表演,好看不等于实用!
其次,我们要注意分析语文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语文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持之以恒的韧性,没有钻研知识的细心和耐心,很难学好语文。语文就像一张网,知识点的分布看似就像一个个网眼,多而散乱,然而语文知识的脉络就如同网线,既紧密交织又线条清晰。语文知识点的脉络说到底就是字词句段章,字词是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是构成句段的基本单位,句段又组合成篇章,我们不妨拿高考中的试题来说明一下这个道理,高考中正确运用成语题难度系数虽低,但要多掌握些成语对于仿写句子不无裨益,如果能熟练地做好仿写句子题,那么写文章时在文词运用上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写文章就是在仿写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所以说教者要引导学生穿针引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就会逐渐克服学习语文的为难情绪。
當然,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绝对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是着重培养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语文能力,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
1.课上五分钟演讲
演讲的内容学生自选,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所以演讲的内容也不必强求一致。表达能力强的可以即兴演讲,表达能力稍弱一些的可以课前准备演讲稿,虽然演讲内容不统一,但一样都能达到能力训练的目的。
2.组织学生讨论
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急着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就是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会尽量理清说话的思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的多方就好比矛和盾,让矛和盾相互较量,最后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3.发挥朗读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组朗读,指名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不限,诗歌、散文、新闻等等。把朗读当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得到训练。
4.利用好发问的机会
没有问题的课堂会是一潭死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发问,这样双方都会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尤其是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收获会更大!
二、组织课外活动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1.课本剧表演
学生不仅要揣摩透人物的性格,把握好剧情,还要熟练地掌握好剧本中的语言,死记硬背难免生硬,缺乏表现力与活力,有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的临场发挥,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是种挑战,忘词、错词都会影响到表演效果。
2.组织辩论赛
辩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优秀的辩手不仅要思维敏捷,还要有铁嘴的功夫,否则难以征服对方。
3.成语接龙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成语储备,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说出成语。只知道成语的意思,不能够准确地表达,难以成为获胜方。
我们既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让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语文知识和能力花开并蒂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