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彬
摘 要:阅读文学名著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认知范围,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开始关注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上,全面落实名著阅读并没有实现。本文阐述了未能落实名著阅读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参考。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引导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引导式阅读,并不是为了能够立竿见影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是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致力于建立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意义深远。此外,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渡期,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学生直接与经典对话,体会其中的情感美、人性美和艺术美,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完善,不管是对精神情感上的熏陶,还是思维能力、阅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一、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必要的阅读量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而语文教材的阅读有限,所以让学生多接触教材之外的名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列出明确的阅读计划并且实时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新加坡在名著阅读引导方面有一套比较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引以为鉴。新加坡教育部门制定的《华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教师列出的指定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成,并每周利用一节课堂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此阶段阅读的重点和方法;第二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但教师会明确规定在一个学年或学期内的阅读量。《华文课程标准》中还制订了一份“学生阅读记录卡”供教师参考。
2.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
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对于中学生的耐性、自制力都是一个考验,加上有些名著内容艰深、晦涩难懂,也有可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能给学生的名著阅读做出合理科学的引导和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内容应该是一个逐渐上升、提高的过程,从字数少到多,从现今到古代,从我国到国外,从简单易懂到艰涩复杂。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经典、名著具有篇幅长、内容不易理解的特点,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很多学生可能只愿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文艺、消遣作品,而与经典无缘。因此,教师作为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主体,如果能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多加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必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经典名著。教师可借助影视资源,将一些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引导给学生,影视作品相较于名著更能引人入胜,也能降低学生阅读名著时的难度。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影片《拳打镇关西》,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章节。除此,编导在把名著搬上荧幕时,会对原著进行改编,而改编后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欣赏能力,通过两者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二、文学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不同的文学体裁需要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考虑不同文体阅读方法上的差异。比如,在读小说时,应该明白文章的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对人物所处时代的了解、知晓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在读毛姆《人生的枷锁》时,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小说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角的心理变化,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过程,又挣脱了什么样的枷锁。不同类型的小说述说不同的故事,不同体裁需要区别阅读方法,对每一个体裁里包含的不同内容也要区别对待。总之,在读文学名著前,一定要了解名著的背景,才能知道自己从中可以获得什么,把阅读重点放在哪里。
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内教学的过程中,找出与课程内容、作者、主题有关联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又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比如七年级教材有冰心的一首诗《紙船寄母亲》,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颂歌,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日夜思念,教师可以由这首诗延伸到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这种围绕着同一个作者作品的阅读,有益于学生掌握这个作者的作品特点和艺术风格,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教师应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成一件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上只是列举出了一部分措施方法和例子,引领学生把阅读名著提高到新高度,还有待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界同仁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吴菁.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引导[J].都市家教月刊,2016(3).
[2]杨梅.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3]周玉中.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23).
[4]李国茂.浅析初中语文引导式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