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霞
新版《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培养要求,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精心训练。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讲习惯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走进文本,接受、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小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认知水平所限,一些问题需要老师来读题,因而就需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小学生天性活泼,直观感觉强,我采用语段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专心听讲习惯。给学生读一段话,读前先让学生明白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看谁能够准确回答。同时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语段读两遍,然后说题,读完后学生回答,回答快的学生给奖励小红花。开始时,有个别学生可以回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提高了,能够记下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关键来回答。经过这样精心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礎。
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要运用问题导向的方法,以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精心设置问题,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利于学生操作、阅读和理解。对于问题的设计应该有层次,先从表层出发,设置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回答,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然后后面问题可以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一步,这样环环相扣,学生在思考中,也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此时,教师就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找途径,发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小学生比较好动,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有的学生想出答案,就急着和别人交流;有的学生没有想出答案,不进行深入思考,就询问同学;还有个别差生,做小动作,而不去思考等。这时我就会观察并提示,让找出答案的学生要把答案写出来或者记在心里;没有找出答案的学生,再认真思考;不去思考的学生要给他提醒,引导他来思考。
四、组内互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小组内学生认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就选出学科基础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内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帮助。在自主学习中,小组长往往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组内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让组长作为“小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帮助他们来学习。这样组内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提高了组内自主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给在班内的相互交流解决。组内互学使学生整体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也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也得以培养。
五、多样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展示交流来体现,相互间展示,学生学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学到了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竞争,促使学生会发现、会思考、会合作、会解决问题。如开展“问题我参与活动”,采取提出问题比谁回答快、回答的准确,胜者奖励小红花或小红旗;开展“小组间比赛活动”,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开展“你说我议活动”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也增强了,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深化课堂改革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