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动与静

2017-07-20 14:43李小英
关键词:动静结合小学高段数学课堂

李小英

【摘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教师要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关注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减轻,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课堂的“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生机,而“静”则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为学生提供感悟的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课堂节奏,实现动静结合,以提升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高段 数学课堂 动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46-01

0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也是“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到课堂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是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取代,课堂上往往是一幅幅眼花缭乱的图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以及学生“乱哄哄”的小组讨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许是教学改革中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过分“动”的数学课堂是否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本文就以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为例,对教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进行探究和论述,其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进行动静结合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情境实现有效的转换,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但大多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够集中,课堂上参与意识不强,他们只对结论感兴趣,而对于通过观察、推导而找出其中内在联系以及数学规律等一系列过程往往不能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因此数学思维也无法得到提升,针对此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准备上对下功夫,即教学内容导入、习题训练、复习等方面都要设置良好的情境,以及在各个环节的转换上要要把握节奏,这个节奏也就是动与静的有效结合,首先,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要“动”,即教师应该力求简洁明快的语言、自然的故事导入或者是情境衔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拖泥带水,让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活跃当中;其次,要“静”,这个静是指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转换时间,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动”,学生的思维无法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最后,节奏的把握,动静的结合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进行时间的合理安排,注重层次性,实现张弛的结合。

二、教学课堂上的各个环节,注重动和静的结合

动和静的结合贯穿于数学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尽管课堂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层次各不相同,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则会使一部分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这种一味的“动”也只能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测评中,常常发现学生会不断的犯一些低级错误,这都源于学生无法静下来进行思索,想问题不甚全面,因此,在知识教授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在讲解知识、听取学生的问题解答时,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小学高段学生自身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过分的关注自我、关注问题结果,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问题解答中,只是关注结果是否正确,而不重视解答的过程,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数学概念,就要在问题讲解的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动”起来,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问题进行分层讲解,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对问题的进行感兴趣,其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思维。

三、依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动静结合

数学课堂的“静”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动”则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动静结合的有效实现则需要教师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就不难实现动与静的有效实现。把握教学内容,不仅是对这节课的传授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了解。如果学生的总体基础较低,内容难易程度较大,则在课堂上应该偏向于“动”,即通过数学故事的导入或小组讨论、谈话等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较好的教学氛围;如果学生的总体基础较好,教授内容较容易,则应偏向于“静”,即通过习题练习、直观教学等手段,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一定要注意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即在谈话等方式进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思索时间,在直观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习题的解答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实现动静结合。

数学课堂需要节奏,即需要“动”与“静”的有效結合,实现动和静的和谐统一,则能够建立高效课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实现有效的动静结合,要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动静结合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

[ 参 考 文 献 ]

[1]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陶建.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10期.

[2]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J].吴素兰.考试周刊,2014年50期.

[3]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曹凯华.考试周刊,2011年35期.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小学高段数学课堂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