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水
【摘要】 实施新课标准以来,有些老师认为课堂轰轰烈烈就是高效率的课堂,也有些老师认为课堂大量灌输知识是高效率的课堂。本文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从课堂的悬、记、问、拓、练五方面来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率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26-02
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我们今天看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最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最大化的发展,才能有高效率的语文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创设高效率课堂?
一、课堂中“悬”出效率
在小学阶段,我们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为了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
1.导入新课,设置悬念。一节高效率的课,一定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设悬念,悬念好比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从“伯牙绝弦”这个课题,一个“绝”,一个“弦”是什么意思?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绝”和“弦”。
2.提出中心问题,留有余地。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候,我在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后,然后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一个中心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是马上给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相机诱导,最后引导学生用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等词语来概括总理的优秀品质。
3.发散结尾,余音缭绕。一节高效率的课要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我在《伯牙绝弦》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伯牙这破琴绝弦,使高山流水终成绝响。千百年来,这个凄美的故事,一直向我们传递着人间的真情!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其中周卫源同学回答是这样的:“我认为,伯牙不应该破琴绝弦。他的琴技这么高超。如果钟子期在世,他看见伯牙绝弦一定会很伤心、流泪。他一定希望伯牙可以继续弹下去。”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能够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
二、课堂中“记”出效果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思最早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最初很快,之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慢下来。记忆是智慧之本,记忆技术可以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训练。
1.背诵记忆法。如果要学生背诵文言文《伯牙绝弦》77个字,学生就会觉得很难,甚至很容易忘记。所以,我在语文的教学中很注重引导学生对记忆内容的概括。指导背诵: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这样,学生能根据线索背诵比较容易,并且能记得很牢固。
2.想象画面记忆法。我们中国的词语魅力无穷,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蕴涵着丰富的画面,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记住词语。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中,出现一个词语“饥寒交迫”,首先我引导学生理解“饥”是指饥饿,“寒”是指寒冷,“交迫”指的是混合在一起。在理解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想象课文燕子当时的处境,是又冷又饿的,然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记忆,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词语的意思。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饥寒交迫这个词语来记住整段的内容。
三、课堂中“问”出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一节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我们在设计悬念和引导学生记忆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在课堂中质疑也很重要。
1.学生根据结局质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子》中,我引导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找到了故事结局的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然后,我让学生读了句子后质疑。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的同学说小女孩在现实中是非常惨的,那结果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有的同学说小女孩临死前都看见了哪些最美丽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我马上概括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字就给吸引住了。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回答自己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
2.学生根据中心问题质疑。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我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问题:居里夫人的美麗还表现哪些方面?去质疑。学生通过自己自学、在小组内交流找到了答案。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但是在她美丽的容颜,还在于她坚强执著、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这些优秀的品质。
四、课堂中“拓”出生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拓展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中有效实施拓展训练,课堂必定会生机无限,丰盈美丽!
1.导入新课时拓展。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候,我就出示课的拓展材料,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样在新课的伊始就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突破难点时拓展。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时候,课文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让学生概括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品质的时候,我适时出示一段关于居里夫人说的话的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对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3.课文结束时拓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候,我进行了一个拓展:向学生推荐阅读资料。在课文结束后的扩展,可以使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五、课堂中“练”出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家早就“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率的语文课应该渗透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穷人》我就做了以下的尝试:
1.倾听与默读相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教学中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的“读”在小学语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小学语文的“读”不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几遍或读熟就行了,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读是默读。因为默读将陪伴着孩子的一生。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笔者认为在默读的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和思考想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默读的形式朗读一次课文。为了纠正学生在默读中存在的误区,我对默读也提出了要求:不用嘴读,不用手读,用3分钟去默读,在读中思考:课文有没有出现穷人两个字,为什么题目叫穷人?此刻,教室特别安静,学生实现了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有些孩子还为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命运而流泪。
2.说话与写作有机结合。我们现在所说语文要培养学生能说会道,也就是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语文的教读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一味机械地评解,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小学生去说,去写。只有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说和写,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首先,我让学生在课文里面划出描写桑娜和渔夫心理活动的句子。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句子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回答:我觉得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写得很妙,妙在是使用了省略号把渔夫的这种矛盾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渔夫他担心这两个孩子,又担心他们以后的生活。最后,我根据文章的结局,让学生续写《穷人》。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很感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渗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 參 考 文 献 ]
[1]《高效能学习技术》暨南大学出版社.杨莲清,主编.2006年7月第1版61页17行.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谢象贤,主编.1991年4月.
[4]《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杜殿坤,翻译.2008年3月.
[5]《教育走向生本》.民教育出版社,郭思乐,著.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