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君
【摘要】 2014年浙江省出台了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改革使得高中地理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时间等发生了变化。对于现在的高二学生,如何应对选考,应该怎样复习?本文通过对前几次浙江省选考卷的分析,初步探究地理选考复习策略。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选考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16-02
0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开启,高考改革再一次成为家长、考生的关注焦点。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省市于同年出台了高考改革试点方案。
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当地理作为学考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修模块);当地理作为选考科目,需要在学考內容的基础上增设了30分的加试题,主要内容为必修模块的发展性要求和限定性选修模块含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在这种高考模式下,如果学生选考地理学科,按照国家分散学生考试压力的要求,学生最迟也要在高三上学期10月参加第一次选考,以现在的湘教版地理教材内容,学生修满地理必修三个模块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限定性选修模块在加上区域地理和考前复习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的时间,如果学生要提前在高二4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就只有半年多的时间,这与原来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复习时间相比,减少了一年到一年半时间,但考试内容范围基本没有变化,那么如何解决时间少与复习内容多的矛盾呢?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接下来,笔者通过对前几次选考卷试题的分析,探究地理选考复习的策略。
1.夯实基础,重视地理概念学习,回归教材
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作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概念的准确掌握,是学好地理规律和成因的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对地理概念往往不够重视,这就容易造成对地理事物、现象等理解上的偏差。如2017年4月卷27题(4):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该题考察城镇空间布局,强调城镇“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城镇与人口、交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业贸易)等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在必修2中有涉及。而部分考生是从城镇分布特点回答,城镇分布特点更强调“位置、疏密”等。此题说明,通读地理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复习多回归地理教材,加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要夯实基础,深入浅出,突出课本知识重难点。在教学中,很多同学抱怨课本上的知识简单,但做题又不会。甚至有些同学认为选考试题几乎与课本知识没有多大联系。其实,任何一道题目的解答都与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如2017年4月卷11题要求分析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考察知识点较多,涉及必修一大气环境中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点,而要正确理解这个题目,学生就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知识点。因此,在高一、高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为现在的选考复习打好基础。
2.注重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中强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图表判读和分析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学科特色,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地理原理都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各种图表都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表)规律。最终达到通过图表能明确知道该图表所表达的知识信息。如2016年4月卷20题:分析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什么?此题就是考察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从表中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集中程度最高的是大豆,且集中分布在黑龙江。
(2)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浙江选考中必考(学考)70分是选考得高分的必要前提,必考内容中有50分是选择题,从前四次的选考卷跟以前的学考卷对比,选择题难度比以前大了很多,这个向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要加强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情境问题或试题的分析来实现,其中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方法的提炼,能让学生得到认识能力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飞跃。
(3)知识调用和应用能力。从浙江省选考试题中分析,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问答题,都需要考生调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题,考察考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培养该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关联。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地理学科渗透性要强,同时要有一定广度的知识面,将所学知识更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只有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技能才能得以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新的突破。
3.注重区域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从浙江选考卷中可以看出,选考加试题30分是两道15分的分别是一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为载体的传统综合体,而且地理科目综合题的题型、难度、设问角度等都与老高考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如何学习区域地理,如何应对加试题?以往,高二一整个学年都安排区域地理教学,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区域的典型特征。而在新课改后,学生学习时间大大压缩,加上学生的选考时间不同,无法对每个区域进行详细的教学。再加上高一必修三中已增加了认识区域部分,因此在高一教学中可以提早渗透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将区域作为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典型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用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在需要时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所以,在高二复习时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要做出不同的调整,将原来的“区域地理系统化”逐渐转变为“系统地理区域化”,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置于某一区域地理背景中展开复习,从而带动区域地理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缩短复习时间。比如:在自然地理复习过程中,可以将河流专题(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复习放在非洲区域中进行。教师通过创设案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河流特征的掌握。如:案例一:读《刚果河流域图》及《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刚果河某河段的水文特征;案例二:读《尼日尔河流域图》及《非洲气候分布图》,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库利科罗至沙漠地区、杰巴至入海口的流量变化特点;案例三:读《赞比西河流域图》及《非洲气候分布图》,比较赞比西河南、北两侧水系特征的显著差异,并简析其原因。通过以非洲为区域背景可以将河流专题知识点全部贯穿其中,包括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等,进行全方位复习,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深化。
纵观近两年的选考考题,区域地理内容试题的命题,在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是突出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立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罗高斌,王瑶娟.地理综合题怎样复习和教学.2016.10.
[2]梅国红,陈涓.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地理教育,2015(6):45-47.
[3]许忠良.新形势下高考地理命题趋向及应对措施[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4):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