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炜浩
摘 要:《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有关《启蒙》汉语教材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结合前人对《启蒙》汉语教材的研究,在教材使用的基础上,归纳《启蒙》汉语教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使用《启蒙》汉语教材提供借鉴参考,并就《启蒙》汉语教材为代表的字本位教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字启蒙》 字本位 汉语教学
一、引言
由白乐桑和张朋朋主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以下简称《启蒙》汉语),于1989年在法国出版。自《启蒙》汉语教材诞生之初,汉语教学界就对这本“字本位教材”(张朋朋,1992)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刘社会(1994)是较早对《启蒙》汉语教材進行评介的学者之一。1997年,该教材引进中国翻译出版后,围绕《启蒙》汉语教材的研究和讨论更是层出不穷,代表学者有王若江(2000)、刘颂浩(2006)、施正宇(2010)、陆俭明(2011)、施春宏(2012)等。作为一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教材,能在汉语教学界一直受到如此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足见学界对《启蒙》汉语教材的重视。
笔者曾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启蒙》汉语教材第一册作为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辅助教材,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对《启蒙》汉语教材的看法,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归纳总结了《启蒙》汉语教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二、关于《启蒙》汉语
(一)优点
1.重视汉字教学
《启蒙》汉语教材尤其重视汉字的教学。如其编者白乐桑(1996)所说,《启蒙》汉语教材“全面处理汉字作为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编者在教材第一册的开始部分,就附上了包含四百个汉字的字表,教材的课文、词语和练习,均围绕着四百个汉字展开。此外,编者在教材中的每节课课文之后,均附上“汉字”(SINOGRAMS)一栏,其中又细分为“字表”和“记忆技巧”两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记忆技巧”一栏,不仅详细地展示了每一个汉字的书写笔画顺序,而且还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方法,并附上汉字的“甲骨文”或“小篆”字形,这可以说是汉语教材的一大突破。在笔者使用《启蒙》教材的过程中,留学生对教材中的汉字展示部分,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包括“有趣”“有帮助”“觉得学习汉字不难”等。由此可见,《启蒙》汉语教材在汉字教学的处理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2.注重文化教学
注重文化教学,也是《启蒙》汉语教材的一大特色,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每节课课文之后,专门设置“文化”(CIVILISATION)一栏,用外文较为详细地介绍该课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如第1课课文“中国大,日本小”,该课课文讨论中国国土面积大小的问题,而在“文化”一栏中,还介绍了中国的人口、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文化脉络等内容,这很大程度上能够加深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编者还专门为教材配上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插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仅第一册教材中,就出现了23幅占据一整页的插图,插图内容包括古人行礼、中国学堂、中国地图、十二生肖、团圆饭等内容,其中有15幅插图中出现了汉字,这些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插图,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之中,对学生学习汉语产生积极影响。
3.为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启蒙》汉语教材的出版,对于汉语教学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在《启蒙》汉语教材未出版之前,中国汉语教学界就已经有一部分学者,意识到了词本位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而《启蒙》汉语教材的出现,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大批学者就《启蒙》汉语教材中的字本位教学法展开热议,这既使字本位的理论体系更加深化,又推动了学者对词本位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汉语教学的整体发展。尽管《启蒙》汉语教材是汉语教学的“舶来品”,但其能够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围绕汉字编写整本教材,详细介绍汉字的结构、书写和起源,并在课文的前后附上丰富有趣的中西方插图,这对于汉语教材,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汉语教材来说,实属难能可贵,为当时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至今仍对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不足
1.偏废交际能力
作为一部提倡字本位教学的汉语教材,《启蒙》汉语在教材的设计过程中全然围绕400个汉字展开,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能力,但是势必会存在牺牲言语交际能力的问题。譬如《启蒙》汉语教材第一课,为了使课文围绕相关汉字展开,以“中国大,日本小”为主题展开课文讨论,于是便出现了“中国大吗?中国很大;日本大吗?日本不大,很小。”这样的对话,使初次接触汉语的学习者,尤其是汉语自学者全然不知其所云。一般的词本位汉语教材,第一课大都围绕问候和打招呼来展开,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词本位教材对汉字的学习关注不够,但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现学现用,提升语言交际能力。而《启蒙》汉语教材以字定词,每篇课文均围绕数个汉字展开,这虽强调了汉字的作用,但却偏废了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种削足适履的味道。
2.过于追求字词比
《启蒙》汉语教材曾因高字词比而受到部分学者的大加称赞,笔者认为,追求过高的字词比反而是《启蒙》汉语的一大弊端。据王若江(2000)统计,《启蒙》汉语教材400个汉字,对应着1586个词语,字词比高达1:3.97。然而在这1586个词语中,有896个词语是字表中收录的补充词语,是没有在课文出现的“无语境词”(刘颂浩,2006),总词表中的词语有一半以上没有在课文中出现,这对于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无疑会造成很大困难。同时,字表中收录的词语,同一个汉字对应的语素义相差甚远,学习者无法建立词义之间的关联,如第一篇课文中出现的“小”字,字表收录词语为“小人”与“大小”,前者“小”的语素义为“品质低下”,后者“小”的语素义为“细;微。与‘大相对”,两者虽然同样以“小”字作为符号载体,但是语素义截然不同。同一个汉字所构成词语的词义相差甚远,这无形中会增大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负担。此外,过高的字词比,虽然能够某种程度上增加汉字的复现率,但这也意味着学习者学习掌握新汉字的机会减少。《启蒙》汉语教材字表中的400个汉字,限制了初级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需求。
3.部分词语收录不当
《启蒙》汉语教材还存在一部分汉字构成的词语不适合收录进教材的现象。如在课文字表中,“便”字共构成四个词语,分别是“便饭、请便、大便、小便”。“便饭”“请便”两个词语虽然词义理解有难度,但还差强人意,无可厚非,但是“大便”“小便”两个词语,或许不适合登入教材的“大雅之堂”。同样不适合收录进《启蒙》汉语上册这一初级教材的词语还有“子儿”“人道”“太平天国”等等。笔者认为,作者在设计字表中词语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汉字作为符号的存在,追求汉字符号的复现率,却忽视了汉语教学中始终离不开词义和语境这一关键问题,从而导致出现部分词语不适合收录进初级教材的现象。
三、结语
只有全面分析教材,才能合理使用教材。本文基于笔者的教材使用心得,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归纳了《启蒙》汉语教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使用《启蒙》汉语教材提供借鉴参考。
《启蒙》汉语教材注重汉字教学、文化教学,为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但又存在着偏废交际能力、过于追求字词比以及部分词语收录不当等问题。尽管《启蒙》汉语教材在汉字及文化教学上,做得相当出色,受到法国学习者的好评和认可,但是在法国使用效果好的《启蒙》汉语教材,并不意味着也能够在其他国家,乃至在中国本土,依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蒙》汉语教材能在法国学生中深受欢迎、教学效果显著,离不开法国的汉语教学大环境。正像不少欧洲汉学家不会说汉语一样,法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对汉语、汉字的兴趣,而不需要、也没必要进行太多的汉语交际。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启蒙》汉语教材学习掌握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绝大部分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启蒙》汉语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留学生提升汉语交际能力的需求。
总而言之,以《启蒙》汉语教材为代表的字本位教学法,使国内学者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对词本位教学法的反思,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但是,字本位教学法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词本位教学法所留下的问题,反而还带来了新的问题,用《启蒙》汉语教材的字本位教学法来解决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现实。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从建立至今,与国外的语言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相比,仍显得十分年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J].世界汉语教学,1996,(4):99.
[2]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3]刘颂浩.《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与字本位教学法[J].语言研究与创作,2006,(6).
[4]陆俭明.我关于“字本位”的基本观点[J].语言科学,2011,(3).
[5]施正宇.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10,(6).
[6]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2,(3).
[7]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0,(3):94.
[8]張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一书在法国获得成功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119-125.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