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 要:工读学校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及轻微违法犯罪但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由此可见,工读学校的学生存在相对严重的品行障碍,是问题学生。文章主要对工读學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工读学校提高教育水平,促使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读学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工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对问题学生来说,心理矫治是工读学校重要的教育转化策略,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责任重大。然而心理矫治并非只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工读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培养教师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治能力,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从而在矫治问题学生心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教师长期面对品行、心理等失常的问题学生,他们自己也需要接受心理矫治,所以工读学校还应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在掌握心理矫治技能的同时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矫治是神秘的、严肃的工作,为有效开展问题学生心理矫治工作,学校及教师要全面检查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对症下药。同时,工读学校要加强与心理研究机构、心理康复中心等的合作,获得专业技术支持,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矫治问题学生心理的常规工作。
2.发挥学校所有活动资源的教育作用
工读学校的活动资源大致包括显性资源、隐性资源两种,要想达到最大化的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效果,就要充分发挥所有活动资源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工读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的课程活动这一显性教育资源的积极育人作用,培养问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实现转化。一是科学利用工读学校既有的课程资源,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意识形态很鲜明,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将坚定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自然科学类课程则对问题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帮助,能促使其更全面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等科学真理,形成基本的意识形态与道德品质。二是教师要大力开发工读学校校本教材,特别是德育类课程,要加大开发校本教材的力度。问题学生是特殊群体,这决定着一般学生学习的德育教材无法满足工读学校学生的品行与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所以教师要针对问题学生的特征、思想道德情况、社会道德现状等,有的放矢地编写、运用、改进校本课程教材,提高德育实效。
另一方面,工读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还必须重视开发潜在课程,因为除显性课程资源,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都能在发展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提高活动实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致力设计并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二是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在工读学校建设方面体现出美化、人性化的要求与特征,尽可能将校园布置成花园,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使文化上墙,在校园布置美丽的壁画、醒目的标语、名人的字画等,让工读学校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让问题学生能接受情操陶冶。
3.用大爱感化学生,用情怀转化学生
生活即教育,学生生活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读学校的教师的责任心及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效果。或许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关切眼神,或一句安慰学生的话,或给学生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拥抱,就能唤醒问题学生沉睡的灵魂,使其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面对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浮躁喧嚣的世界,工读学校更要坚守一些信条,即每一位学生都是人间的使者,教师是灵魂的牧师,校园是真理与知识的殿堂。大爱实际上就是在校园弥漫的一种圣洁情感,一种能让问题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伟大情怀,是一种草根精神。教师要利用大爱去感化问题学生,形成大爱情怀,有效抚慰问题学生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伤痛,濡染问题学生的德行,使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获得永恒的动力。
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难度很大,如何建立和谐的、完善的教育转化模式是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在实践中,工读学校及教师须探寻更多有效的措施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从而建立有利于问题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为问题学生的转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 辉.不能遗忘的工读教育[J].群言,2015(7):22-23.
[2]周晓东,石 军.建构“问题学生”教育治理的体系论[J].教学与管理,2015(3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