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斌
摘 要: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不仅危及一所学校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对问题学生要感化、表扬、耐心、宽容,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 问题学生 转化 关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班级里,问题学生的存在是难免的,他们中有的是学困生、有的是品困生,还有的是品学双困生,他们的存在往往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质量。要把他们成功转化,需要老师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个性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如春风化雨一般地温暖他们,问题学生的转化是能够实现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探讨成功的体会。
一、抓住机会,进行感化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问题学生不是铁石心肠,只要方法得当,机会选准就会被感化。我班有一名男生高二第二学期才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理科学不好,文科也学不动,整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人很头疼。期间有一次没穿校服怕扣班级考核分,课间操去楼下借校服,被值班老师抓住,误认为是近期偷同学手机的“嫌疑犯”,并带到政教主任的面前,几位老师对他进行“审问”,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被叫了过去,面对几位老师的攻势,我没有火上浇油,而是事后带他到办公室,对其行为进行分析,随后帮助他澄清事实的真相,还他清白。后来宿舍同学告诉我,这次的事让他很感动,发现老师其实对他不错,那以后他的行为收敛不少,因此,对于问题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甚至是放弃,否则只会让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妨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减少批评,多加表扬
问题学生最不缺的是批评,最缺的是表扬。过多的批评,只会加剧他们的逆反,与老师更对立起来,适得其反,这时不妨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发现他也想把这件事做好,而且用心在做,就应该给予肯定,哪怕是一点进步,也要大加赞赏。我班有一位学生和父母关系不太好,学习没什么上进心,成绩拖班里的后腿,纪律给班里制造麻烦,老师同学都不太喜欢他,为此我批评过他几次,但发现他却有意和我对着干,变本加厉地制造事端。既然批评不奏效,何不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有一次考试,选择题班里有两位学生拿了满分,其中就有他,尽管最后总分依然较低,但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大肆表扬他一番,当时他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但感觉得出他的内心一定无比自豪。事后,我在不断观察中发现,他无论在学习还是纪律方面和以前相比都有较大的改观,逐渐变得乐观向上,看来表扬远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应善于挖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变成他们转化的起点,让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排除自卑心理。
三、耐心教导,情理并用
问题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主观认为教师也是轻视自己、厌弃自己,对他们有成见,以至于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不愿接近,持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老师不应疏远他们,视他们可有可无,要耐心地指导他们,热心地教育他们。班里曾有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学生,是班级的后几名,出了名的不守纪律,每次叫来我都对她劈头盖脸一顿指责,可她对老师一点都不谦让,顶嘴是常有的事,弄得我气不打一处来。后来和班里一位同学聊天,这位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她和以前相比已经进步,只要你和她好好说,她也会听话。不久她又犯错,这次似乎她做好了被狠批一顿的准备,可这次我并没有严厉批评她,而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开导她,当时她只是低头听着,并不时地点点头。以后她虽然还犯错,但远没有以前的频率那么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问题学生,对他们要多一分耐心,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像好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四、循序渐进,宽容以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它们的转化也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甚至加以策略性地“包庇”。我班的一名学生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倔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然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少麻烦,转化这样的学生转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降低对他的要求,不能犯错必究,允许他犯小错,以宽容之心对待他,帮助他改正错误,大错化小、小错化少,引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并且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进一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促进他们成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感化、表扬、耐心和宽容都是对学生关爱的体现,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当然要下一番功夫、花一番心思,但这些学生如果能转化过来,短期会使班集体的实力上一个台阶,长远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黄家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
[2]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3]李向荣.浅谈“问题学生”成功转化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5.